以 :介詞, 把的意思。整句意思是:所以臨終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出自三國諸葛亮 《出師表》,原文選段: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譯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終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惟恐託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損於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瀘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甲已經充足,我應當勉勵統率三軍,北定中原,以便竭盡我拙劣的能力。掃除奸邪、興復漢室、返還舊都。這是我用以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於建興五年(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後主,即這篇《出師表》。主旨賞析:這篇表文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覆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由於此文是奏章,內容是諸葛亮出師伐魏前向劉禪陳述意見,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張,因此全文以議論為主。由於諸葛亮要讓劉禪知道創業的艱難,激勵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因而文中兼敘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隨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許國的經過。又由於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無限忠誠,披肝瀝膽相待,因而言詞充滿著殷切期望之情。
以 :介詞, 把的意思。整句意思是:所以臨終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出自三國諸葛亮 《出師表》,原文選段: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譯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終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惟恐託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損於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瀘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甲已經充足,我應當勉勵統率三軍,北定中原,以便竭盡我拙劣的能力。掃除奸邪、興復漢室、返還舊都。這是我用以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於建興五年(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後主,即這篇《出師表》。主旨賞析:這篇表文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覆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由於此文是奏章,內容是諸葛亮出師伐魏前向劉禪陳述意見,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張,因此全文以議論為主。由於諸葛亮要讓劉禪知道創業的艱難,激勵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因而文中兼敘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隨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許國的經過。又由於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無限忠誠,披肝瀝膽相待,因而言詞充滿著殷切期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