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之養生
-
2 # 早康枸杞
吸菸是中風的重要危險因素,這已經是肯定的結論。吸菸越多、吸菸年齡越早的人,發生中風的機會也就越多。吸菸可以使血管痙攣,血壓升高,還能加速動脈硬化,促使血小板聚集,從而導致血液黏稠,血流緩慢,為中風創造了條件。所以,吸菸的人要戒菸。酗酒的人,發生中風的可能也比一般人高出1倍。經常喝酒的人,心跳加快,血壓升高,一旦腦血管破裂就會出現“出血性中風”。如此說來,飲酒還是越少越好,最好是不喝酒,特別是不要喝烈性酒。
預防中風的生活習慣1、穩血壓:控制腦出血的關鍵因素
據美國心臟協會介紹,高血壓是中風的獨立可干預的最大危險因素。如果能將血壓很好地控制在理想水平,會大大降低發病機率。
很多人都知道,血壓最怕的是過高,其實不僅於此,血壓還害怕過低和不穩!
不穩定的血壓就像一顆不定時的炸彈埋在身體裡面,臨床上有無數因為擅自停用降壓藥而突發中風的病例,所以,高血壓一經確診就必須堅持服藥治療,以降低及穩定血壓。
2、調情緒:保持樂觀情緒
在誘發血壓波動的各種因素中,情緒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所以,我們要儘量保持樂觀情緒,減少煩惱,悲喜勿過。
3、戒菸酒:保護血管、控制危險因素
無論是吸菸還是飲酒,都會引起血管狀態的應激改變,誘發心跳加快和血壓上升,加重動脈硬化,這些都是可能導致腦出血發生的危險因素。
4、擇飲食:太鹹太甜太油膩的都別吃
老年人飲食要注意低脂、低鹽、低糖,少吃動物內臟,多吃蔬菜水果豆製品,配適量瘦肉、魚類、蛋品。
5、避勞累:這點年輕人一定注意
越來越多的臨床觀察發現,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所致的過度疲勞,都會誘發腦出血。
現在年輕人中風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了,所以一定注意不要過度疲勞,工作再怎麼重要,也不比健康的身體重要!
6、防便秘:太多悲劇在如廁時發生
有相當多的中風患者,是在如廁大便的時候突然發病的。他們往往患有不同程度的便秘。
由於大便燥結,排便時用力,使得腹壓升高,血壓和顱內壓也同時上升,極易使老人脆弱的血管破裂而引發中風。
因此,年紀越來越大了,便秘萬萬要不得,多吃芹菜、韭菜、水果等能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預防便秘。
7、不蹲便:讓血壓更高,發病風險更大
就算沒有便秘的問題,我們在如廁的時候也要儘量選擇坐便,而不是蹲便。
雖然蹲便更容易排便,但是蹲便會讓下肢血管發生嚴重的屈曲,加上屏氣,這就會讓血壓升高,誘發腦血管意外。
建議中老年朋友在使用坐便的時候在腳下墊一個小板凳,這樣既有利於排便,也更安全。
8、防跌倒:血管脆弱經不起折騰
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腦動脈硬化,血管壁較脆弱。因此,跌倒時即使摔得不重,卻也有可能造成顱內血管破裂。
9、動左手:靈活右腦
醫學研究表明,腦出血最容易發生在血管相對脆弱的右半球。
所以,適當地鍛鍊右腦,對於預防腦溢血十分關鍵。其中最好的本辦法就是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多動左手。
10、喝足水:讓血液不黏稠
老年人保持體內要有充足的水液,使血液稀釋,保持血容量,對預防中風也是很有好處的。
11、適寒冷:防止血管劇烈收縮
由於寒冷會讓血管收縮、痙攣,血壓上升,所以氣溫降低是中風的直接誘發因素。
正因如此,我們應該有意識地讓自己更多地適應寒冷,方法是在下午3點左右經常做一些戶外的體育鍛煉,比如慢跑、散步等等。
12、重先兆:救治越早,後遺症風險越低
具有中風隱患的人往往會有一些先兆症狀,如無誘因的劇烈頭痛、頭暈、暈厥,有的突感肢體麻木、乏力或一時性失視、語言交流困難等,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回覆列表
中風也稱腦卒中,因其發病特徵,常被人用"偏癱"來概括。中風的病因比較複雜,遺傳、慢性疾病、不良生活習慣都有可能引發中風。中風起病一般比較急,但也有比較明顯的前兆,瞭解中風前兆有助及時發現中風跡象,及早預防,愈後也會更佳。
中風由於腦細胞的損傷和死亡,會影響大腦正常的生理功能,如神經,運動和語言。
導致中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吸菸和飲酒不容忽視。
為什麼菸酒會導致中風?吸菸時會產生一氧化碳,尼古丁和其他40多種有害物質,長期吸菸易促進血小板聚集,腎上腺素釋放大量的兒茶酚胺,導致血壓升高,血管痙攣和中風。
而過量飲酒,會增加冠心病、糖尿病、肝癌和缺血性中風的風險。
菸酒只是引發中風的一個方面風險因素,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即使不吸菸、不喝酒也會導致中風。
這與我們的日常飲食密不可分。我們每天都在吃大量的東西,不健康的飲食是心腦血管疾病頻發的根本原因。
中風的7大前兆要知曉1、哈欠不斷或是中風前兆
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者來說,如沒有其他因素影響,出現哈欠不斷的情況,屬於明顯的病態反應。一般在中風發作前1周左右會出現不分時間地點,頻繁出現打哈欠的情況。
2、視覺變化
突發的視物模糊,重影以及明顯的視力下降。
3、肢體感覺變化
肢體麻木,口唇、面部舌頭靈敏度下降,耳鳴以及聽力下降。
4、語言變化
語言表達困難,口吃,或不能理解他人語言。
5、肢體麻木
身體無力,協調性下降,活動不靈。
6、頭痛
突然發作的劇烈疼痛,跟平時的頭痛有明顯的區別。
7、情緒反常
性格、語氣和行為的突然反常。
清除血管垃圾,預防中風,做好這兩事情!第一件事:補充微量元素
1、鎂
美國教授有一項近45年的研究,每天補充100毫克鎂,可使中風發生率降低10%。鎂是人體必須的營養素,是生命活動所需的微量元素。它可以調節神經,預防高膽固醇、高血壓和其他疾病,以降低中風的風險。
2、鉀
低鈉和高鉀食物對心腦血管疾病最有益。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攝入的鉀攝入量為3510毫克。《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中,有研究顯示,每天攝入足夠的鉀,可以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和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比如,香蕉、土豆中都有較高的鉀含量。
第二件事:多喝水
每天早晨起來一杯水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還能稀釋血液,從而達到軟化血管的作用。白天的時候也要養成定時喝水的好習慣,愛喝茶的朋友可以用桑葉8g、蕎麥26g、決明子9g、甘草10g調配成桑葉蕎子茶。
蕎麥含有豐富的蘆丁、亞油酸和膳食纖維,可以讓血管擴張,可促進血清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謝和排洩,防止血脂紊亂,有助於預防高血脂和動脈硬化。
桑葉富含生物鹼、桑葉多糖、γ-氨基丁酸,有強化毛細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提高血液迴圈的作用。桑葉中含有桑葉多糖和生物鹼DNJ,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減少脂質沉積,疏通血管。
決明子、枸杞子也含有防止脂質堆積、降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的有效物質,防止血管硬化。決明子中的植物固醇及蒽醌類物質,可抑制血清膽固醇升高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枸杞中含有的枸杞多糖、揮發油等物質,能調節血管內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含量,降低血脂。桑葉具有清熱散風、降壓明目之功效,對高血壓患者有良好的降壓、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