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鴻哥
-
2 # 隴西成紀人
因為按照當時的歷史地理條件,從漢中出發,繞道天水郡西(今甘肅天水)所轄的西城縣(今甘肅隴南西和禮縣一帶),攻取天水,接著可以攻取離曹魏比較遠的定西,平涼,一帶。
下一步,諸葛亮進而可以拿下今天的慶陽,這樣就可以直接攻取長安(今天的西安)了。
相對於為什麼諸葛亮沒有按魏延的子午谷計劃?
其實在《三國演義》失街亭,空城計這一章都有交代,司馬懿告訴兒子司馬昭,諸葛亮其實可以從子午谷直接攻取長安,不過按諸葛亮一向謹慎的作風,絕對不會從子午谷攻取長安。
其實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比如蜀國糧草不濟,人口少,只有十萬軍隊,相對於魏國的百萬雄師來說不值一提,直接攻打長安簡直就是雞蛋碰石頭,肯定會失敗的。
-
3 # 亭殿閣
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 ,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邰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三國志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時,派遣趙雲、鄧芝作為疑兵褒斜(ye音同爺)道,假裝劍指長安,成功吸引到了曹真率領的10萬關中軍團,對峙於箕谷。卻親率主力突然進攻祁山,一時間隴西各郡都背叛魏國響應諸葛亮,魏國朝野震動。但是,魏明帝隨後親自坐鎮長安,頗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之意,由於先鋒馬謖在街亭被張郃打敗,諸葛亮被迫撤退。
諸葛亮為什麼要把北伐方向選在祁山呢?
蜀漢與曹魏的邊境,自西向東,隔著崎嶇難行的茫茫數百里秦嶺,秦嶺以南,是號稱“益州門戶”的漢中盆地,秦嶺以北,是號稱“四塞之地”的關中平原。要想從漢中穿越秦嶺到關中。必經四條道路。自西向東,分別是陳倉道、褒斜(ye音同爺)道、駱穀道、子午道。子午道距離長安最近,陳倉道距離長安最遠。除了陳倉道山路較為平緩,其他三條路都山路崎嶇。當初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走的就是陳倉道進入關中平原。魏延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謀,試圖走的就是子午道。
然而諸葛亮初次北伐,沒有選擇以上四條道路中的任何一條,而是選擇甚至距離陳倉道還要遠的祁山,遠離魏國關中地區呢?關中地區的長安城是西漢國都,如果北伐軍能夠奪取長安,蜀漢奪取長安以後可以遷都於此,相當於完成了“還於舊都”的戰略設想,這勢必動搖魏國統治。但是正因為長安城的重要性,魏國在關中平原集結了曹魏政權最精銳的關中軍團。關中軍團是曹魏從各地方招募士兵,再經過層層篩選,選出其中身體素質最強,戰鬥技能最好計程車兵進入關中組成的軍團,可以說是“集四方之精銳”。關中軍團擁兵10w,長安城被打造的固若金湯,關中地區又是重要的糧食產地,可謂兵精糧足。反觀蜀漢,經歷了荊州之失和夷陵大火,隨著先帝南征北戰的蜀漢精銳部隊消耗殆盡。現在諸葛亮好不容易練出的蜀漢新軍,除了部分將士參與過平定南蠻之戰以外,大多數將士毫無實戰經驗。
這裡不由得讚揚一下諸葛丞相,平定南蠻不僅僅使得蜀漢從此有了穩定的後方,還讓蜀漢將士得到了實戰的機會,可謂一舉兩得。諸葛亮能夠調動的只有數萬新軍,如果穿越秦嶺直取關中,勢必與曹魏關中軍進行一場大決戰。但是此時諸葛亮還沒有做好與魏國決戰的準備,不敢拿蜀漢將士的性命去賭。而魏延所謂子午谷奇謀,即使他的奇兵真的兵臨長安城下,即使夏侯懋真的“怯而無謀”棄城而逃。那麼接下來呢?數萬北伐軍孤軍深入與關中軍加上四面八方撲來的援軍決戰?這不是等著被魏國“甕中捉鱉”麼?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怠。諸葛亮到現在還沒有弄清楚魏軍的戰鬥力,也不知道自己親手訓練出來的蜀漢新軍能否接受戰爭的考驗,怎麼能夠冒險讓他們去與魏國主力決戰呢?
既然蜀漢無力與關中軍團決戰,但是北伐總得進行下去呀,諸葛亮深知,魏國國力遠遠強於蜀漢,想要短期之內透過決戰取得勝利是不現實的。唯一的方式就是逐步蠶食魏國,以達到削弱魏國提升蜀漢實力的目的。所以,諸葛亮北伐無意奪取關中,而是選擇了一個魏國防守最薄弱的地區——隴西。祁山位於武都境,聚集著很多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因為魏國對他們統治嚴苛,人心思漢,從祁山出兵,有利於避開魏國重兵防守的關中地區,而且是通往隴西的必經之路。諸葛亮的戰略意圖,就是從祁山出兵奪取隴西地區,之後居高臨下俯視關中平原,對關中平原形成鉗擊之勢。到時候蜀漢再遷都長安,來個“天子守國門”,才有希望興復漢室。
實際上,諸葛亮選擇從祁山出兵,戰略上是沒有問題的。也一度不費吹灰之力,成功的奪去了隴西大部分郡城。只不過是用人不當,導致北伐最終功敗垂成。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
4 # 西安—豐鎬遺子
陝西到四川的古道名曰“秦蜀古道”,一般指長安(今西安)到成都的古道,全長1000公里左右。共有4條,分別是長安縣的子午古道、周至縣的儻駱古道、眉縣的褒斜古道、寶雞的陳倉古道,都是翻越秦嶺到達漢中,再由漢中到達成都。其中長安縣子午穀道口離長安城最近,寶雞陳倉古道離長安城最遠。為何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中原不走距離長安最近的子午古道而要捨近求遠走遠在寶雞的陳倉道古,出祁山?
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先是南征孟獲後,便先後五次北伐中原,攻打曹魏。 其中有3次北伐選擇了兵出祁山直指天水,諸葛亮的戰略意圖自然是奪取長安,從而戰據富庶的關中地區,進而伺機出潼關而取中原。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諸葛亮選擇陳倉道由蜀入隴,有三大原因。1.陳倉道道路相對較好,行軍運糧比較方便。2.陳倉道的後方是隴境天,糧食充足,是戰略基地。3.如若戰敗,可據秦嶺天險抵禦曹軍,後面是天水基地,可進可退,事後養精蓄銳可再圖關中。
相反子午道就不具備以上條件,道路難行,如被截斷糧道,將全軍潰敗。潰敗之君無戰略後方,只能退回漢中。蜀國國力貧弱,諸葛亮北伐中原以求穩為主,所以走陳倉古道不為最好的選擇。
-
5 # 一千零一夜150055147
從略陽到隴南(武都),是崎嶇不平的山路,但是過了武都往北直至祁山、天水關,多數是寬闊的大路,利於行軍打仗,要想步步推進,經略關中,只能走這條路,也就是諸葛說的“隴右大道”。
其他道路只能偷襲,比如鳳州—陳倉,可是魏國在秦嶺以北的防守早已經加強兵力,已經和項羽時代不能同日而語,因此,出祁山是穩妥打法,至於不能取勝原因很多。
回覆列表
諸葛亮北伐繞道祁山的有兩次,分別是第一北伐和第四次北伐。我認為原因有以下:
1祁山上邽有糧,祁山周圍的南安郡隴西郡也有糧。三國志鄧艾傳:從南安、隴西,因食羌谷,若趣祁山,熟麥千頃,為之縣餌。
公元231年諸葛亮北伐在上邽把魏國的麥子收割了。漢晉春秋: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於上邽。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
司馬懿軍隊糧食不繼。準備從關中運糧,郭淮從胡羌身上得到糧草。郭淮傳:太和五年,蜀出滷城。是時,隴右無谷,議欲關中大運,淮以威恩撫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輸調,軍食用足。
2祁山是戰略要地
居於南安、安定、天水、隴西四郡。切斷隴道,佔四郡而一舉定涼州。據關隴之險而圖關中。
諸葛亮第一北伐出祁山,三國志諸葛亮傳: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後來姜維跟夏侯霸也兵出祁山,在洮西大敗王經。三國志陳泰傳:若維以戰克之威,進兵東向,據櫟陽積穀之實,放兵收降,招納羌、胡,東爭關、隴,傳檄四郡,此我之所惡也。
諸葛亮的策略是切斷隴道一舉拿下隴右以西,當時三郡已降只剩下隴西郡在堅守。隴西官員講只要蜀軍擋住援軍一個月,隴西將不戰而降。所以派了馬謖去街亭,只要擋住張郃援軍。諸葛亮拿下隴西郡就可跟馬謖內外夾擊張郃。諸葛亮所在祁山在三國時是屬魏國秦州,關中屬雍州。秦州拿下,那麼涼州那六七個郡將不戰而降。(東漢是秦州部分是屬涼州,雍州是屬司州)
三國志講:維若斷涼州之道,兼四郡民夷,據關、隴之險,敢能沒經軍而屠隴右。宜須大兵四集,乃致攻討。大將軍司馬師曰:昔諸葛亮常有此志,卒亦不能。事大謀遠,非維所任也。
3雍秦涼境內的胡羌夷鮮卑等不服魏國的統治,可為援。
胡羌多次叛魏,公元211安定反,公元220年涼州酒泉郡反。公元220關中胡人反,公元224年羌人反,公元227年安定郡反,公元233年鮮卑柯比能,步度根叛,安定郡保塞叛。
公元231年諸葛亮亮圍祁山,招鮮卑軻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應亮。公元247年雍涼羌胡叛魏降蜀,姜維率偏師接應。(胡族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降蜀,姜維將其遷至蜀境。未遷走者皆為郭淮擊平。)姜維北伐也多次誘羌胡為援,可惜的是大將軍費禕制止姜維大舉,每次給他不過萬人。
4向敵人力量薄弱的地方發展根據地,蠶食雍涼。
雍涼是魏國力量薄弱地帶,距離洛陽遠。魏國控制力有限,每次諸葛亮北伐魏國都要從中央洛陽調集援軍。魏國的策略是西守東攻,把主要的力量佈置在荊、楊州線防備東吳(諸葛亮死後十多年魏國加強了西線的防範,不用再從洛陽調援軍了)必竟蜀漢國力遠遠小於魏國,加上道路艱難。蜀道難於上青天,漢中地勢甚為天獄,秦川崇山峻嶺。蜀漢的優勢在於軍隊戰力強山地軍,而魏國騎兵歷害。
諸葛亮的接班人蔣琬講:今魏跨帶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若東西併力,首尾掎角,雖未能速得如志,且當分裂蠶食,先摧其支黨。
以涼州胡塞之要,進退有資,賊之所惜;且羌、胡乃心思漢如渴,又昔偏軍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長短,以為事首,宜以姜維為涼州刺史。若維徵行,銜持河右,臣當帥軍為維鎮繼。今涪水陸四通,惟急是應,若東北有虞,赴之不難。(可惜的是蔣琬才率軍在涪城就病重,不久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