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粽子的由來,端午節的由來。
一、粽子來歷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史料中關於粽子的記載,始於東漢。當時的粽子包成牛角狀,稱為“角黍”。西晉周處《風土記》稱:“古人以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櫚葉心之形。”另據古籍記載,夏至用黍和雞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時就有。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二、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
1、紀念屈原
《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這樣就不用擔心再被蛟龍破壞了!”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中國端午節食品。
2、求子
端午節中,人們會互贈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3、紀念孝女草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4、功名得中
因為“粽”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時寓意學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舉考試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節時,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舉中的。
5、光宗耀祖
因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節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戶戶的人都在過端午的時候吃上粽子。
粽子來歷有很久的歷史了,所以有著流傳了很多的歷史故事。其中流傳最多的是民間傳說的屈原投江的故事,因為人們很思念他,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在江中投入粽子用來祭祀屈原。不過不管故事是否虛化了,都是我們大中國的一個美好的由來。
我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粽子的由來,端午節的由來。
一、粽子來歷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史料中關於粽子的記載,始於東漢。當時的粽子包成牛角狀,稱為“角黍”。西晉周處《風土記》稱:“古人以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櫚葉心之形。”另據古籍記載,夏至用黍和雞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時就有。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二、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
1、紀念屈原
《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這樣就不用擔心再被蛟龍破壞了!”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中國端午節食品。
2、求子
端午節中,人們會互贈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3、紀念孝女草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4、功名得中
因為“粽”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時寓意學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舉考試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節時,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舉中的。
5、光宗耀祖
因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節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戶戶的人都在過端午的時候吃上粽子。
粽子來歷有很久的歷史了,所以有著流傳了很多的歷史故事。其中流傳最多的是民間傳說的屈原投江的故事,因為人們很思念他,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在江中投入粽子用來祭祀屈原。不過不管故事是否虛化了,都是我們大中國的一個美好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