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豬扒界娛樂

    答案有以下關鍵點:表達的準確性。所謂寡淡,稚嫩,造作,矯飾……本質都是一種文字、主觀意念及客觀事物三者間不同程度的偏離錯位,如同唱歌走音。

    為什麼會走音?

    一,氣息控制不好。對應寫作,就是運字能力問題。需多看,多練,所謂熟能生巧。若想快速找到訣竅,我認為白景往 (答案已刪,勿再私問)總結得精闢,已經抽絲剝繭,精華喂嘴邊了。幾個答案中,可行性最高,行文字身也做了較好的示範。另外,答主所推崇之風格(即文章下筆講究韻律,節奏,留白,意趣,生動),是典型的傳統中國畫式審美,主流、健康,跟著走,大方向不會錯。縱觀歷史大家尤其民國時期以文采著稱者(汪曾祺,沈從文,魯迅兄弟,張愛玲),確是那麼回事——照貓畫虎練起來,不談風骨神韻、格局內涵,樣子先有了三分。

    當然,這只是教你怎麼“運氣”,前提是,你得有“氣”。

    ——所以走音的第二大原因:“氣”不夠用。什麼是“氣”,就是詞彙量。哲學界有一句話叫作“語言創造了世界。” 我認為應當有這樣一層註解:一個人精神世界的豐富程度,由他所認識和掌握的語言詞彙量決定。譬如,你不認識洋槐,桂花,香樟,法桐,刺桐,榆錢,白楊,紅柳,冷杉……那你的世界裡就只有“樹”;你不曾認真研究過茫然,失落,傷感,挫敗,憂悒,酸楚,悲愴,苦澀,痛楚,絕望,枯槁……,你有的就只是“不舒服”,“難過”;你不曾細辨過緋紅,鮮紅,水紅,猩紅,血紅,殘紅……面對它們,只能說:“啊,好紅好紅。”——詞彙的匱乏,是一種精神匱乏,也是文筆不出彩的根源。當一束光,一絲情愫,一幅畫面投射到心上,等待聚焦成像開花結果時,大腦在詞庫裡搜尋不到最準確的表述,只能就近替補,找大詞、偏詞——出來的東西就乾癟、不生動,讀者也得不到驚喜、共鳴。

    提高文筆,重點在運字,前提在於詞彙。只有極其豐沛的詞彙,才能支撐得起技巧,經得起運。

    好的詞彙從哪裡來?來自名家,日常,個人再創造。

    我們把前兩者叫做“現有詞彙”,約定俗成,廣為使用(或只被部分文筆好的人在用)。從現在起,重新收集。經典好文,日常交談,都是渠道。相對於孩童母語習得期,這是一個重新認識世界、豐富語言體系、積累素材題材的好機會。

    後者呢?我們叫“自創詞彙”。“長橢圓臉”屬於現有詞彙,“棗核臉”“拖把臉”屬於自創詞彙。“現有詞彙”用得好,能滿足日常基本規範的表達,文章從“路人”變“美女”,“自創”詞彙用得好,則文字變“活”,有形有味有脾氣,美女變女神。

    “自創詞彙”是一種個人微創作從字到詞的搭配再造,本身是一種單位最小、成本最低、易模仿、顯效快的“練筆”。練習“自造詞”,不僅擴大詞彙量,還能在反覆“造詞”過程中,逐漸摸索到一種“搭配”的感覺。即“運字”手感。

    詞彙量儲備到一定程度,我們開始“造句,成章”。主謂賓定狀補不說了,長短句怎麼切,聲色氣味怎麼加,節奏怎麼定,韻律怎麼調?——看其他答案。寫完了,縫一縫,補一補,縫什麼補什麼?詞彙庫裡找!找不到怎麼辦,形非神同的早就儲備了一大把,拿來替代。

    ————下面提一個儲備詞彙的方法。

    1、筆記本一個,筆一支(手機備忘錄APP日記本也行)2、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經典佳文、日常雜話,七姑八姨、三教九流……隨時隨地,收集“好詞”“妙詞”3、腦洞常開,舉一反三4、分門別類,定期整理(大類即可,過細加重記憶負擔)

    如:有人寫一個人“豬臉”,你可以建一個“臉”譜:豬臉,山羊臉,驢臉,馬臉,蛇臉,羊駝臉,梅花臉,棗核臉,鴨蛋臉,……下次寫人,不再是“他長著一張長方形的臉”,而是“他生著一張馬臉”

    如:有人寫“碎牛肉色”的旗袍,你可建一個“色譜”:豬腰紫,豌豆綠,雛鴨黃,蟹殼青,醋黑,火腿紅……寫到一個奇裝異服的女孩不再是“她穿著粉紅色絲襪,黃色包包,紫色長裙,彆著綠色髮夾……哦,五顏六色的裝扮。”而是“豬腰色的紗裙下露出兩截火腿,屁股上一隻巨卵狀的鵝黃漆皮挎包,髮辮上兩根豌豆綠夾子……哦,一塊行走的披薩。”(有人說喜歡這句,那你記啊,下次看到乞丐,你就有了“行走的雞毛撣”,瘦子,就有了“行走的牙籤”,美女,就有了“一瓶行走的香水”,“一枝行走的君子蘭”)

    如:看到“七情六慾”,哪七情?哪六慾?各自能否找出三個以上的同義詞?查字典,記下來。——古往今來,人類可能的情感,恐怕逃不脫這半頁紙了。

    如:一個迂懦的教授,有一雙“丫鬟的眼睛”。嗯,有點意思,下次不必苦苦思索“他因飽受壓迫……軟弱被動……”,只需一句“丫鬟的眼睛”,就夠了。

    ——什麼?太多記不完?不會!第一天,你是一粒一粒記,記的是……第十天,第二十天,已是一坨一坨,一捆一捆,記的,是一種遣詞造句的思維方式……

    另外,須注意:1,這裡的“詞彙”既包括日月山川等自然萬物,也包括摸爬滾打瞪瞟睥睨等行為動作,既包括聽得到的嘰嘰喳喳咯咯滴滴,也包括看不到摸不著的抽象概念。2,從語法講,他們是“詞彙”;跳出語法,他們就是“事物”,是題材也是思想。3,積累詞彙,不是為了讓文章強勢恢宏,更不可“堆砌炫耀”,而是從語言入手,啟用我們的感知,透過完善語言來完善思想,搭建起文字、主、客觀 (我,世界,文字)三者聯絡,使我們“眼有所觸,必有所想,心有所想,必有文應,文既出,必準狠”。4,腹中“弱水三千”,用時只取一瓢,儘可能是準確的那一瓢

    ————————————說下其他幾個提升文筆的建議

    關於“模仿”。對於初學者,基礎詞句模仿,可以。籠統模仿不可取,難度大。模仿誰?哪一篇哪一段?模仿口吻?韻味?觀點?如何模仿?具體步驟?——獅子吃天,無從下口。

    關於“長短句”個人審美傾向長短句搭配。能耐不夠時先從短句學起,易學。有一定感覺,再練長句,長短結合,“長驅千里,忽而收韁”。不會長句只寫短句至少也是小家碧玉,活奔亂跳;沒學會短句卻通篇惡俗臃腫的長句,是真惹人厭。

    關於“閱歷體驗”

    這是戰地、軍旅作家的重點,不是一般只想提高文筆人的重點。“經驗”就是生活,生活,誰都不缺。寫不出,寫不準,寫不美,不是缺乏經驗,而是語言匱乏,客觀事物“入眼”,語庫中沒有精準的對照物;意念情緒想表達,沒有精準的對照物可供輸出。

    文筆好壞,不在題材宏大驚奇,而在於,對最平凡、簡單的事物,能挖掘刻畫到什麼程度。

    好文筆若能配上好的立意,就是好文章。

    所以——還是從基礎做起,收集儲備,觀察對照,補充歸類,思考內化,寫,寫出來慢慢加工。

    最後,據我觀察,越是多情的人,越能寫出細膩的文。一個路過樹葉便愛上樹葉,路過海棠便愛上蜜蜂的人,寫文應該不會太差。

    嘗試讓自己多情起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涼拌茄子怎麼做好吃,家常涼拌茄子的家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