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亦管“過年”。轉眼間,新春佳節就要來臨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除了知道自己的年輪又多了一個圈外,似乎感覺不到這個年與以往過得有何不同。 應該說,春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目中最大的節日,有其深遠的意義。它是維繫親情的重要紐帶,是應酬交際的黃金時段。過年還是要回家看看,是華人根深蒂固的傳統,即便在今天,在外的遊子們仍固守著回家過年這一傳統。 每每憶起小時候,最嚮往就是過年了。 過年的第一大好處就是不必上學讀書。那時沒有這麼多人,也沒這麼多車,從大年二十七到元宵節,大人們總是忙裡忙外,小孩子們儘可以玩得很瘋。第二大好處便是有新衣服可穿。每快到過年,媽媽便會帶我到商場,在有限的衣服式樣中,挑選自己喜愛的衣服。然後總盼著日子能快過些,好能穿上新衣服。第三大好處就是有吃的。那是,“過年”是一年一度難得改善生活的機會,即便是平時非常節儉的人,也會在這個時候吃上豐盛的飯菜,能過足饞癮是小孩子心中的美事。 記憶中,伴隨過年的,是同伴們的一起玩耍,放煙花、燃爆竹。在滿天的煙花和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感受新年的氣息;是吃不完的零食和那花不完的壓歲錢。於是過年成了孩子們心中最嚮往的節日。過年曾一度給我們帶來無以倫比的幸福感,物質和精神在那幾天都“極大富足”。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過慣了衣食無憂的好日子,便不再盼望過年。過年使繁忙工作了一年的人們放了平常沒放夠的假,睡了平常沒睡夠的覺,感受了幾代人同坐一屋簷下的那種溫馨、祥和而又久違了的親情。 隨著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日趨提高,更覺得過年只是一個消費的藉口。當今社會,覺得自己貧窮的人因為節日愈顯自己貧窮而討厭過年,富有的人因為消費的隨意而對過年無動於衷,於是過年便失去了期待,人們都在追求著消費的隨意性。 無論如何,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人們過年的文化形式也正在改變,但其深厚、豐富的文化內涵卻在逐漸淡化。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將不斷更新,但願今後“年”能越過越
節,亦管“過年”。轉眼間,新春佳節就要來臨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除了知道自己的年輪又多了一個圈外,似乎感覺不到這個年與以往過得有何不同。 應該說,春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目中最大的節日,有其深遠的意義。它是維繫親情的重要紐帶,是應酬交際的黃金時段。過年還是要回家看看,是華人根深蒂固的傳統,即便在今天,在外的遊子們仍固守著回家過年這一傳統。 每每憶起小時候,最嚮往就是過年了。 過年的第一大好處就是不必上學讀書。那時沒有這麼多人,也沒這麼多車,從大年二十七到元宵節,大人們總是忙裡忙外,小孩子們儘可以玩得很瘋。第二大好處便是有新衣服可穿。每快到過年,媽媽便會帶我到商場,在有限的衣服式樣中,挑選自己喜愛的衣服。然後總盼著日子能快過些,好能穿上新衣服。第三大好處就是有吃的。那是,“過年”是一年一度難得改善生活的機會,即便是平時非常節儉的人,也會在這個時候吃上豐盛的飯菜,能過足饞癮是小孩子心中的美事。 記憶中,伴隨過年的,是同伴們的一起玩耍,放煙花、燃爆竹。在滿天的煙花和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感受新年的氣息;是吃不完的零食和那花不完的壓歲錢。於是過年成了孩子們心中最嚮往的節日。過年曾一度給我們帶來無以倫比的幸福感,物質和精神在那幾天都“極大富足”。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過慣了衣食無憂的好日子,便不再盼望過年。過年使繁忙工作了一年的人們放了平常沒放夠的假,睡了平常沒睡夠的覺,感受了幾代人同坐一屋簷下的那種溫馨、祥和而又久違了的親情。 隨著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日趨提高,更覺得過年只是一個消費的藉口。當今社會,覺得自己貧窮的人因為節日愈顯自己貧窮而討厭過年,富有的人因為消費的隨意而對過年無動於衷,於是過年便失去了期待,人們都在追求著消費的隨意性。 無論如何,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人們過年的文化形式也正在改變,但其深厚、豐富的文化內涵卻在逐漸淡化。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將不斷更新,但願今後“年”能越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