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啟蒙的智慧

    帶孩子覺得累,是自己管得太多,或者把孩子限制在一個你自己認可的範圍內,孩子不認可必然會反抗,不聽話,這樣一來,大人的累加劇烈,孩子的煩加劇,一方面,家長累得不行,一方面孩子煩得不行.苦不堪言.實際上改變這樣的情況,只需要家長把思想觀念改一下.

    帶孩子,也要用巧力,要了解孩子的生長規律,性格特點,科學引導,學齡前的孩子,正是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段時間,可以教孩子識字,引導孩子進行簡單的閱讀,定個計劃,用不了多長時間,幾個月內孩子就能識幾百字,當孩子會看書,當然指幼兒讀物,家長就輕鬆多了.

    孩子被引上正路後,家長輕鬆還不算什麼了不起的事情,最了不起的是孩子與書本結緣後,興趣會逐漸濃厚,為學習生涯開個好頭,你就偷著樂吧,從作品中孩子會學到很多的東西,小傢伙的文化修養增加的同時,智力也會得到開發,你會發現讓孩子閱讀可不只是收穫了一點輕鬆哦!

  • 2 # 嘻嘻啊啊

    轉自網路:

    大部分父母與孩子的交流都存在代溝,或者是沒講兩句話,往往意見不和就吵起來。不像親人,倒更像是仇人一樣。有的時候兩個人剛剛緩和的關係,就因為一道題,一份試卷,鬧得不可開交。也因為這樣的緣故,父母與子女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遠。

    歸結起來,就是父母與子女的相處方式不對,父母如何才能和孩子構建一個更加和諧有效的相處模式呢?

    看了下面這幾點你就會明白。

    01

    不要把孩子的學習看得最重要。

    中國式的教育中,父母似乎永遠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放在第一位。孩子考得好,會滿足各種要求,並且提供獎勵。孩子考不好,就是棍棒伺候,或者一通說教。

    我想說,真沒必要。

    不斷的從學習成績上對其施壓,會造成兩種局面。第一種,孩子可能在父母逼迫下,好好學習,生怕考不好惹父母不高興;第二種,物極必反,越是被逼迫,越是不想讀書。

    此外,在獎勵和懲戒二者之間徘徊,會造就孩子的功利心和逆反心理。孩子會認為很多事情只要做好了就一定會有獎勵,那麼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他們會認為有付出就一定要有收穫。其實我覺得這種行為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02

    俗話說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可壓力太大就無法產生動力了。

    很多父母都有一個致命缺點,就是喜歡把孩子拿來比較。

    我覺得這是一種極度不好的行為。

    父母總是喜歡貶低自己的孩子,抬高其他孩子的身價。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好,你為啥不去認別人家的孩子?(當然了這是玩笑話。)

    正是因為父母平常的言行,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那麼差勁,那麼笨。父母原本只是想激勵孩子,讓孩子能夠以此為榜樣,卻忽略了孩子心裡的感受。孩子們會認為,父母不喜歡自己,並且認為自己不夠好。

    而這樣的行為一方面讓孩子對自身失去信心,另一方面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疏遠。

    父母一慣都喜歡說:“你看看人家考多好,你才考這幾分。”

    “你看看人家多麼優秀,你怎麼連這個都學不會。”

    正是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比較,讓孩子也變得越來越失望。失望的成分不僅對自己,也對父母。

    比較可以比較,但最好的比較方式是讓孩子和自己作比較。每個人的能力不同,無法說我今天考班級倒數,下一次就能衝往班級前幾,這是痴人說夢。但是我今天考不好,下一次可以在今天的基礎上保證提高几分,一次比一次好,今天比昨天好。長此以往,也能慢慢調整學習狀態過來,欲速則不達,凡事都講究一個迴圈漸進的過程。

    03

    適當的表揚和批評,都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馬克.吐溫曾說過:“一句精彩的讚辭可以代替我10天的口糧。”同樣讚美一個人,能夠使人快樂和進步。

    所有的孩子都不是一無是處的,他們都有各自的閃光點,需要等待著父母來發現。

    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表揚,會讓孩子變得驕傲,凡事都掌握一個度。並且在孩子犯錯時,還是需要適當的批評,並且進行引導。有的時候孩子一做錯事,父母就生氣起來大聲吼叫,這是不對的,這樣不利孩子的成長,或許孩子會怕,但是長久下來,對於孩子的性格和長大後的為人處世都會影響到。

    正確的方式是父母首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動不動就打罵,先問清楚情況,然後和孩子講道理,若是孩子能接受,他們也定能聽進去,長記性。但若是比較不可理喻,調皮的孩子,適當時候是要採取一些措施。

    很多時候,父母要做到換位思考,告訴孩子,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會犯錯,但是犯了錯誤就要去改正,只要改正過來身邊的人才會喜歡我們,大人要做到,小孩也要做到。

    孩子往往聽到大人提自己,他們就會認為有人也和他們一樣會犯錯,但犯錯了每個人都要去改正。有的時候,設身處地的從孩子的角度來考慮會更好,多去想想如果你是這個孩子,你心裡是怎麼想的。

    所以父母要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剛柔併兼,既要表揚也要批評,才能讓孩子在成長路上越走越好。

    04

    不要總是把孩子只當成孩子。

    我覺得現在的父母往往都有一個誤區,把孩子當成孩子。

    其實我覺得父母與子女最好的方式就是當成朋友。

    大部分父母把孩子一直當成孩子,衣食住行都給照顧的好好的,也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不利於學會自立。另一方面,正是因為認為他們只是孩子,所以常常把孩子和大人的世界劃分開來。

    “大人說話,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別插嘴。”

    “你還是個孩子,做不到的,也做不好。”

    “小孩子不能這樣......”

    正是因為這樣,讓孩子覺得自己的世界都被大人束縛著,他們就會不開心。憑什麼大人能做的事孩子不能做。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隨著長大的過程,思想和各方面行為都向成人的世界不斷進化,耳濡目染之下,他們也懂得越來越多。

    所以不要把孩子當成孩子,做很多事時,不要擅自為他們決定,不要總以為是為他們好,很多時候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願,看他們是否喜歡願意。

    好比有的父母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自以為對孩子有用,可是孩子卻覺得被逼迫做不喜歡的事,所以關於興趣班這種東西,還是最主要看孩子的興趣是什麼。興趣是一個人最大的老師,孩子對於感興趣的東西也會努力去專研學習。

    05

    父母說的話一定要說到做到。

    很多孩子與父母的關係越來越疏遠,有一方面是因為父母常常習慣性的欺騙孩子。

    成績考好表現好,說好帶孩子去哪裡玩。結果孩子努力的做到父母的要求,滿懷期望的去玩。父母卻說沒時間或者其他的原因哄遍。

    也許這個方法百試百靈,但是父母的形象一下子在孩子心中垮掉了,他們就會認為父母都是騙子,說到從來做不到。

    與其做不到的事,倒不如從來不要給孩子承諾。孩子從期待感到失望感的落差,情緒也變得很沮喪。

    所以在這點上,父母往往要言必出,行必果

    否則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還怎麼要求孩子要做到。父母的作用是要起到榜樣和示範,孩子也能從中學到好的。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更在於之間的一種互動和情感。

    希望父母不要對孩子們的定位太高,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又怎麼去要求孩子呢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醒酒茶怎麼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