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朝居士
-
2 # 行者
地理決定論。日本國土狹小,多災多難,資源匱乏,人口眾多。生存空間有限。生存危機導致日本一定會覬覦中國這一片最適合人類生存的國土,而北韓僅僅是日本入侵中國的跳板罷了。
日本列島由板塊俯衝形成,這導致日本70%的國土都是山地和丘陵,如此小的國土面積,日本卻擁有全世界10%的火山,而且這些火山中,30%是活火山。日本還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地震高發國家,一年要經歷上千次地震,真可謂家常便飯,而且地震還常常能引發可怕的海嘯。此外颱風、泥石流、暴雪等其他災害也不少,只不過和前面幾種相比容易被人忘記而已。
多災多難也就罷了,日本的國土面積其實和德國相當,但由於緯度偏高,氣候偏冷,加上山地和丘陵的限制,國內的農耕條件其實也不好,日本還缺少各種自然資源,特別是戰略資源。就是這樣一個地狹多災、資源貧乏的國家,其文明卻得以延續千年,繁衍了眾多的人口,誕生了自己獨特的文化,時至今日擁有龐大的經濟體量,我不得不承認日本人民其實是值得敬畏的。
日本的地理條件深刻影響著他們的文化和思想,讓這個國家有著一種強烈的危機意識。又由於日本獨特的地理條件,貧瘠多難加上大洋的阻隔,使得它在漫長的古代史上幾乎不受外族的侵略,日本本土發生的戰爭基本都是內戰。當日本統一強大時,這種骨子裡的危機感,就會迸發出強烈的擴張意識。在以美國為代表的經濟掠奪割羊毛模式出現之前,日本除了領土擴張和殖民外,別無他途,而恰恰,上帝是不公平的,在日本的周圍,到處都是擁有豐富資源的肥美沃土,這麼強大的動力加上如此誘人的吸引力,日本若要追求強大,也就沒有別的路可選了。
再來看看日本的鄰居。在日本的諸鄰之中,中國是最讓日本垂涎的。可是中國畢竟太強大,雙方不是同一個級別的對手,中國和日本還隔著茫茫大洋,所以日本如果要直接吃中國身上的肉,完全不切實際。那麼最適合日本的目標,無疑就是北韓。北韓半島距離最近,北韓海峽全部是淺海易於透過,弱小的北韓對於日本來說,是最適合的擴張物件。北韓半島相對於大陸方向算是易守難攻,一旦獲得半島,日本就算是在大陸紮下了腳跟,以此為跳板,則進可攻退可守,無往而不利。況且北韓和日本本來就存在競爭關係,雙方在漁業等經濟問題以及控制北韓海峽這種國家安全問題上,都存在必然的衝突,北韓也就成了能對日本形成威脅的敵人,必欲除之而後快。
但是北韓半島對於中國的國家安全,特別是在中國的政治中心遷移到北京後,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北韓歷來也是臣服於中國的,日本對於北韓的任何企圖,必然和中國發生激烈衝突。由此可知,擴張是日本的必經之路,當他擁有足夠的力量可以和中國掰手腕時,是必然要侵略中國的。
-
3 # 讀史小書童
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土地是生存的根本,對領土的貪婪是大部分強勢政權的訴求。俄羅斯就是最好的例子,不斷的擴張讓它從一個小小的俄羅斯公國變成了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
日本也是如此,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匱乏,多災多難,人口眾多,土地承載壓力大,對開疆拓土的渴求更加強烈,只要條件允許,日本就會發動對外戰爭。
那麼日本為什麼老是盯著北韓半島呢?一是地理位置近,二是柿子先挑軟的捏。
地理位置近不用解釋太多,日本與北韓半島僅隔著窄窄的對馬海峽,很早以前北韓與日本就有往來,加上島國對水性和航海技術的熟悉,跨海進攻毫無壓力。
除了地理位置近,北韓半島一直依附中原王朝,軍隊戰力感人,給日本進攻提供了機會。日本第一次進攻北韓半島是在唐高宗時期。當時的中原王朝和日本不是一個數量級,日本以華為師,所以日本不敢直接進攻大唐,也不敢進攻與唐朝關係較好的新羅(當時北韓半島有新羅、百濟和高麗三國),只敢先攻擊百濟(雖然同為唐朝附屬國,但是很不聽話)。新羅念及唇亡齒寒,請求唐朝援助,唐朝軍隊把日軍趕回了日本,順便統一了北韓半島,是為新羅,並且日本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不敢覬覦北韓半島。
日本第二次進攻北韓是在明萬曆年間,北韓稱為“壬辰倭亂”。當時豐成秀吉統一了日本,有了老子天下第一的錯覺,加上日本國內武士因為土地分封矛盾突出,於是豐成秀吉乾脆糾集大軍往北韓開疆拓土,日本是有備而來,北韓很快頂不住,急忙向宗主國明朝求援。在明朝與北韓的共同努力下再次趕跑了日本。北韓因此認為明朝對北韓有“再造之恩”,明亡後仍視明朝為正統。
日本第三次進攻北韓大家都比較熟悉了,那已經是清朝的事了。但這一次情況不大一樣,經過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已經不滿足於佔領北韓半島了。日本根據明治天皇的指示,要“開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 併為實現這一目標制訂了先北韓、後滿蒙、再中國的“大陸政策”北韓只是一個向大陸進攻的跳板罷了。
總而言之,日本的進攻大陸的野心一直都在,它停歇只是在等合適的時機,狼子野心不可不防!
-
4 # 孤獨的人209381559
歷史上日本曾在3個時期侵略北韓半島,為何日本是如此的執著?日本對北韓半島之所以會如此執著,最關鍵的問題是日本列島的生存環境相較於北韓半島和中國大陸來說,無疑是惡劣得多了。地處亞洲大陸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的日本列島,由於地質活動強烈,因此就出現了多地震和多火山噴發的自然災害現象。同時,由於冬季受南下的千島寒流的影響,日本的冬天往往寒冷漫長。而夏秋兩季由於受太平洋氣旋的影響,日本列島的夏秋兩季往往多臺風暴雨,對日本的正常社會生活造成巨大的災難性影響。與氣候與地質上的多災多難攜手相行的是,日本又是一個多山地丘陵的國家,平原的面積有限,導致了日本列島的生存環境,相對於亞洲大陸來說,十分惡劣。
正是身處於惡劣的生存之地,所以日本自古以來,就一直對富庶的中國大陸,懷有著強烈的覬覦之心。從公元668年日本開始入侵北韓半島以來,日本對北韓半島和中國大陸的野心,就一直沒有消失過。而日本想要征服中國大陸,北韓半島無疑就是最為便捷的捷徑,沒有之一。因為北韓半島和日本僅只是一水之隔,距離並不遙遠,這對於國窮民困的日本來說,無疑是可以節省一大筆昂貴的開銷,以及就地掠奪北韓半島而補充軍用的。以最低的投入,換取最大的產出,可以說是人類有生俱來的本能,日本人也不例外。
在羅剎(就是俄羅斯)沒有介入東亞的地緣角逐以前,位於中國大陸和日本列島之間的北韓半島,就一直是起到了防止日本和中國發生直接的衝突的緩衝的作用。可是,正因為如此,北韓半島就成為了日本向外擴張的第一個目標。不管是公元668年日本入侵北韓半島的白江口之戰,還是1592年到1598年由於日本入侵北韓半島而導致的中國抗倭援朝戰爭,還是1894年開始的中日甲午戰爭,其根本原因都是由於日本對中國大陸的覬覦而引發的中日衝突。對於日本來說,北韓半島只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點,而中國大陸才是日本志在必得的面。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日本會在幾千年的歷史歲月中,一直對北韓半島念念不忘,賊心不死。
-
5 # 米粒閒聊
在歷史上,日本曾三次侵略北韓半島,分別是在663年8月、1592年3月和1904年5月(後在1910年8月22日呑並北韓)。日本為何如此的執著於要侵佔北韓呢?在回答這個疑問前,先來看看日本本土是個什麼樣子。現今的日本的國土面積為三十七萬多平方公里,而在近現代前,日本的國土面積還未曾到達這個數字。而日本的地形為多山,平原少而且還小。地上產不了多少東西,地下也沒有什麼東西。曰本所在的地理位置,又使他經常承受地震、海嘯和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的打擊。這或多或少的,使日本對東亞大陸地區產生了貪婪的想法,這逐漸的,在近現代產生了日本對東亞大陸地區的侵略擴張政策—大陸政策。主要的侵略擴張的目標是中國,其次是北韓半島。但是,日本無力直接侵略或是無力對抗中國,只能是先佔領北韓半島,再以此為據點、基地(還可以透過佔領北韓半島來增強自己的實力),再侵佔中國。第一個這樣的例子,就是在1592年當日本侵略軍佔領了北韓的京城(現今的首爾)後,豐臣秀吉曾狂妄的說:“要遷都北京,由日本的天皇統治中國”。而就在日本透過“明治維新”後,又經過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後,日本吞併了北韓。在此後,日本就要實現,對以中國為主的東亞地區的貪婪之夢了。並且,這次日本的貪婪之心已無限的膨脹了。在1927年7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向天皇提出了“田中奏摺”,核心就是:“如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東亞大陸地區,已滿足不了日本的貪婪之心,已不是要想蛇吞象了,而是要蛇吞鯨魚了。日本就向這個目標瘋跑,結果就是在二戰中的慘敗,並將以前吞下的大量的贓物,基本上吐了出來。
-
6 # 秣陵校尉
曾經看過黑澤明的《七武士》,當時就對古代日本人的窮很震驚。
山上的強盜惦記著農夫們的大米, 農夫們就到城裡請專業軍人(武士)來保衛自己, 給出的條件是:每頓大米飯,管夠!武士們竟然樂顛顛地就來賣命了!
窮則思變,上層和下層都一樣。
即使貴為一方諸侯的大名們, 也是窮得叮噹響, 好不到哪裡去。
豆腐、鹽烤沙丁魚和芋頭湯,竟然就是伊達政宗的人生夢想了!
桶狹間之戰前,織田信長先跳了一曲村舞,吟誦了著名的詩句:“人生五十年,如夢也如幻。有生方有死,壯士何所憾!”最後喝了一碗茶泡飯,就出戰了。
連信長這種“布武天下”的超級大名, 在出戰前也只能用茶泡飯充飢。
“天下人”德川家康取得天下後, 還是很節儉,有一次他在庭院裡閒逛, 聽到兩名侍女在閒話:“現在的伙食太差了, 小菜只有醃蘿蔔。”素以溫和出名的老烏龜德川家康笑著說, “好吧, 既然不喜歡醃蘿蔔, 那就不要吃了。”從此侍女們只能幹吃白飯!
幕府內院的飲食,竟然就是米飯加醃蘿蔔。
秀一下同時期大明朝的一份選單。
“西門慶一面揭開,盒裡邊攢就的八槅細巧果菜:一是糟鵝胗掌,一是一封書臘肉絲,一是木樨銀魚,一是劈曬雛雞脯翅兒,一鮮蓮子兒,一新核桃穰兒,一鮮菱角,一鮮荸薺;一小銀素兒葡萄酒,兩個小金蓮蓬鍾兒,兩雙牙箸兒,安放一張小涼杌兒上。”
據說,猴子豐臣秀吉看到這份選單, 當場氣炸,立刻兵發北韓!
日本國土狹小, 腳下地震不斷, 四周全是大海, 白浪滔天,物產十分貧乏。土地貧瘠, 耕地不足, 糧食產量很低, 而人口又不少!
這, 就是日本人如此執著於侵略北韓半島的源動力!
回覆列表
別看它們跟我們都是同一個文化圈裡,都是中華文化圈,但是,它們屬於海洋文明,而我們是大河文明。
大河文明以農業為主,會產生高度集權制的國家,人民也比較習慣固定的生活,喜歡穩定,注重防守,安貧樂道,但缺乏改革和主動出擊的精神,除非逼不得已,不願意冒險。
而海洋文明則恰恰相反,一般來說自己的國家不足以依靠農業就自給自足,所以必須要透過交易和貿易手段來各取所需,也不容易產生專制集權的帝國,而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城邦,比如地中海文明。
這種文明下的人民都富有積極改革和冒險精神,信守承諾,航海和商業一般都非常發達,文化模式也大多采取開放式,積極吸收和包容其餘文化。
自己想一下區別,看看他們是否如此?我們從來是中央集權國家,而他們,一直類似於我們的春秋戰國時代,都是分裂的城邦。
所以,民族本性決定的,海洋文明只能依靠掠奪生存,與生俱來的,這點跟遊牧民族很像的,
而我們以前明清時期,東南沿海的漁民,也跟海#盜沒有太大區別了,比如鄭成功父子、汪直的海#盜集團,30萬的漁民大軍,直接對抗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