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憂谷逍遙子
-
2 # 紹興李珍
請用八個字概括華夏法家的精髓是什麼?
這裡講個小故事:周武王武勝殷商後,對殷商臣民不知如何處置,曾請教三人:
一、太公望姜尚,字子牙,號飛熊,也稱呂尚。
太公望說:“我聽說過,愛屋及烏。如果相反,人不值一愛,那麼村落裡的籬笆、圍牆也不必保留。”
姜子牙處理但憑君主之喜惡,雖一勞永逸,所謂殃及池魚。
二、召公奭說:“有罪的殺,沒罪的留下。”
按字面解釋,那召公奭便是法家了。
三、周公旦說:“讓殷人在他們原來的住處安居,耕種原來的土地。爭取殷人當中有影響有仁德的人。”
只抓有影響力的,只殺為首的。
但我們要知道,儒家學說是建立在周公的禮樂基礎上的。而周公的禮樂來自於“堯、舜、禹”與“夏、商”的基礎上的。
周公這樣仁德之人,在“三監之亂”中,毫不猶豫地殺了王兄管叔鮮。因為管叔鮮不知仁德管天下,只知弱肉強食,有機就亂。
所以八個字“王子犯法,庶民同罪”這不是華夏法家的,是周公第一人所做到的。敬奉!
-
3 # 開往春天的Tractor
法前平等,法面無情。
法家學派不同於其它學派,它的產生與社會經濟密切相關。戰國時代特點之一便是:大變革。鐵製工具的變革以及普及大大促進了生產效率的提高,使個體家庭得以成為基本的生產單位,為進一步規範社會秩序和促進利益的合理分配從而實現進一步發展。戰國時期法家先賢李悝、吳起、商鞅、申不害、相繼在各國施行變法,廢除貴族世襲特權和其它特權,平民的權利、機會得以增加。平民可以透過開墾荒地、獲得軍功等渠道成為土地所有者。變法讓平民階級有了做官的機會,這一舉措不僅瓦解了周朝的等級制度更在根本上動搖了靠血緣紐帶維繫的貴族政體。
電視劇《羋月傳》其中關於法家的部分情節,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血緣關係維持的貴族政治,將有才能的,貧窮的平民隔離在外,使社會分化嚴重。而貴族階級內部人員能力參差不齊,使國家不能被有效的治理,這也成為了國家貧弱的原因之一。商鞅變法,實施法制,使秦國國力大增,一時之間,成為大國。使得更多人對法學深信不疑,管仲、姬僑、韓非、桑弘羊、秦始皇等等。他們貶低儒學,推崇法學,在一定程度上確實促進了國力的強盛,人才的提拔,甚至對秦始皇統一全國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但過猶不及,人們對法學的一味信奉,對違法者的殘忍無情,也引起大量百姓的不滿,可知,法律之外不外乎人情。酷法的犧牲品之一:秦國的功臣商鞅,他親手打造了法,最終也慘死於自己信奉終生的法,可見其核心:法前平等,法面無情。
法學中的“循名而責實”、“好利惡害”、“治道不法古”、以及“勢術法集合”,是法學者所信奉的治國安邦的理論依據,因其適應了諸侯爭霸的需要,從而受到了與儒家截然不同的待遇,但待到國家統一、安定之後,法學則呈現了諸多弊端。一切以“法”為中心,忽略了“人道主義”才是人類永恆的主題,預示著法學不可能成為統治思想,因此,秦以後法學一直處於尷尬的位置,直至漢武帝時期,被吸收到儒家體系中,才找到其存在的位置。法學至今依然存在於當代的法律體系中,在促進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都體現這法學的影子,也體現這法學思想存在的必要性。
-
4 # 楊朱學派
法家思想用八個字概括——捍衛君權、奴役臣民。也可用五個字概括——與人民為敵。
先說捍衛君權,奴役臣民。
法家用一個條件+三個手段,來捍衛君權,奴役臣民。一個條件是勢,讓君主擁有絕對的權勢。三個手段是:刑罰、陰謀詭計、愚民。
在刑罰上包括四項:
法律體現君主的意志——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
君主必須牢牢鉗制刑罰——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殺之柄。
寧枉勿縱——商鞅謂之:刑用於將過,則大奸不生。韓非子謂之:禁奸於未萌。
夷族連坐—— 一人死罪,夷滅三族,株連十戶。
總之,法家是法治的頭號死敵。是極端的人治——治人。
陰謀詭計包括投毒暗殺,指使通姦,栽贓嫁禍。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羅織罪名,製造冤獄。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盡。就是把法與術完美的結合,並付諸實踐。
愚民就是使人民愚昧無知。商鞅謂之:民愚則易治。韓非子謂之: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其目的是使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
再說與人民為敵。
法家主張尚奸,即選拔重用奸惡之人。尚奸必出惡政。惡政包括馭民六術:弱民、貧民、愚民、疲民、辱民、虐民。一言蔽之——與人民為敵。
-
5 # 好玩的國學
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和師弟李斯本來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一個大師荀子的弟子,但韓非子與李斯卻沒有成為儒家的思想家,卻成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韓非子在法家思想的影響力上面,要高於李斯。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李斯則是主持了秦國的政治改革,將法家思想系統地運用於國家治理中去。可以說,荀子的兩個弟子,一個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一個是法家思想的實踐者。這也算是很具有諷刺意義的了。
為什麼荀子教出了兩個儒家的叛徒?那是因為荀子的儒家思想,一方面是建立在孔子思想的基礎上的,另一方面,來自於荀子的人性惡的理論。荀子認為人性是惡的,為了制止這種惡,就必須強調學習和秩序。這個秩序就是禮。
在荀子的人性惡的理論的基礎上,韓非子提出人性自私的理論,既然人性是自私的,那就要用一種工具去限制,這種工具就是法律,就是極其殘酷的嚴刑峻法。
所以,如果讓我用八個字來概括法家思想,特別是韓非子的法家思想的話,那就是:
人皆自利、以法為教。
我們先來說說人皆自利。韓非子認為,人性是自私自利的,都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和利益著想。他說,大車店的老闆天天祝願人們發大財,不是他心好,而是想多賣車子;棺材店老闆天天詛咒人趕緊去死,不是這個老闆心腸壞,而是想多賣棺材牟利。所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沒有什麼主義,全部是利益。父子之間、朋友之間、君臣之間,全都是利益。那既然如此,君主治理國家就要根據人們的利害的計算,來趨利避害。既然大家都是買賣關係,那麼君主統治臣屬,就要用買賣的手段,這個買賣的標的就是高官厚祿。做得好就賞,做不好就弄死,這才是君主統治的最佳手段。
韓非子還認為,既然一切都沒有信仰沒有主義,那麼人與人之間全是利益生意,那就意味著,人與人之間毫無道義可言,治理人的方式就肯定不能用道義的方式,所謂的以德治國,全是瞎扯,而真正能遏制人性的手段,就是法律。
既然人性是自私自利的,那麼君主治理國家也要把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利的事情就去做沒看不見實實在在的利益的,就不去做。這就是法家思想中的實用主義工具理性和功利主義。
以法為教。我們知道,法律具有強制性和權威性。是社會所有人民之上的強制性規範。所以,韓非子提出以法為教,而不是儒家的以文為教,要制定規範的法律來規範人類的社會生活。韓非子吸收了前代法家思想家的成果,認為要法術勢三者相結合。法就是制定各種法律並公佈於眾,使之成為全體百姓所遵循的原則。術,就是指君主要掌握的統治群下的陰謀詭計和手段。勢就是君主手中的絕對權力,因為沒有絕對權力,所謂的法和術,全是空中樓閣而白瞎。
韓非子的其他的思想,比如富國強民的思想,改革革新的思想、追求實在利益的思想等,其實都是建立在以法為教和人皆自利這八個字的思想之上的。
-
6 # 老喬218152046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華夏法家時代,人類社會已經將人分為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了。統治者統治的手段有兩種;其一是編造理論荒言麻痺民眾,愚弄民眾。另外一種就是殘酷鎮壓。民不畏威,則大威至。屬於後者,封建社會的統治者總起來就這麼兩招,本來就黔驢技窮,只能利用酷吏,砍頭不怕就千萬剮,再不然就夷滅九族等。儘管如此,也檔不住革命火種的播撒,歷史的車輪永遠滾滾向前。
回覆列表
“正本清源、立法治國”是歷代法家思想精髓,從黃帝在崆峒山問道,牧童曰“擇害群之馬處之”,到法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所著《荀子》一書,及其高徒韓非子、李斯的帝王、法家思想都立足於“正本清源、立法治國”,源流不清則是非不分,國無法則無以立,有法才能“依法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