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73444801003

    多維解讀《QBQ!問題背後的問題》 2006-3-15   在任何一個組織內――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公司、學校甚至家庭――都或多或少存在著責備、抱怨和拖延,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問題?《問題背後的問題》一書的作者約翰??米勒正試圖向我們講述和分析這些“問題”現象背後的“問題”根結。  “小題大做”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翻閱本書時,你隨處可以看到作者例舉的諸多詳盡事例,將這些詳盡事例偏闢入理的一一分析,使原本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個人責任提升到能夠幫助我們創造機會、克服困難從而最終取得成功的上乘“功夫”。正因如此,作者才著力在個人責任這個“小題”上“大做”文章,而讀者若能夠饒有興致地閱讀、體悟則會獲益匪淺。“以身作責”的概念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在真實的生活工作中,自己的“責”究竟有哪些、如何切實的以己表率來“作責”?這點恐怕就不是那麼一目瞭然了。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總是有將成績歸因於自己的主觀能力、卻將問題歸咎於客觀條件的心理傾向。《QBQ》一書正是用接二連三的例子告訴讀者:如果身處一個團隊,工作上出現了問題,自己總是用責備、抱怨和拖延的態度去耽誤團隊績效,那麼你就不是一個能“以身作責”的人。也許你會為自己辯解,認為自己已經盡了自己的責任。其實不然,殊不知,同處團隊內的你的隊友或許也正理直氣壯地責備、抱怨、拖延著呢?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怎麼辦?“無能的水手責怪風向”,米勒告訴我們要“克服‘小媳婦’心態”,在“現有的資源下做出成績”。作者對於個人責任的分析,已經從字面意義的理解深入到實踐中的涵義探討,責備――“他們為什麼不溝通好呢?”抱怨――“為什麼這種事總是找上我?”、拖延――“什麼都不做的風險”是內在個人責任意識缺失的外在行為表現。看過本書那些具體而深刻的例項經過米勒先生慧眼獨具的分析,你會深深感覺,原來個人責任這個再簡單不過的詞語,在作者米勒的那裡是如此的豐富、深刻、雋永。  寓“大意”於“小例”、深入淺出,輕鬆中現深刻。  這些正是《QBQ》成功暢銷全球的真實原因。然而,《QBQ》的成功,也從另一個側面揭示了資訊化時代通俗閱讀的新趨勢。與其花大量的時間認真參悟巨篇宏論般的經史哲名著中的大道理,不如於閒情之時愜意感受一番《QBQ》的小說理。不論是領導者還是普通員工,不論是知識淵博的學者教授疑惑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平民百姓,只要是懷著一顆輕鬆而不苛求的心,都能在輕鬆快速地翻看《QBQ》之後深刻了解到個人責任意識的深刻內涵和定義。透過短時間的閱讀消費來獲取有用資訊這種閱讀的使用價值,已經成為廣大讀者的普遍閱讀需求,也是諸如《誰動了我的乳酪》、《水煮三國》等應用管理知識的白話讀本熱銷的根本原因。在社會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的今天,頗費心思的閱讀已經難以成為都市“白骨精”們閱讀的理性消費習慣,透過快速閱讀迅速捕獲有用資訊才是他們所需要的閱讀生活。正如《QBQ》中揭示的那樣,我們應當“在現有的資源下做出成績”,不應抱怨時間的匆忙,閱讀由何嘗不是如此呢?凝神靜氣般的神妙閱讀境界固然美好,但仍然只能是美好的理想;輕鬆愜意般的休閒閱讀方式或有不足,但卻成為資訊爆炸時代的明智現實。  水土不服,綱亂神散,是本書的弊端。  誠然,《QBQ》一書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作為一本指導實踐的管理書籍,實用性是評價此書的最關鍵因素,然而由於中美兩國文化差異及其形成的心理差異,米勒先生講述的許多提高團隊成員個人責任的眾多原則、方法未必適用於華人。“在現有的資源下做出成績”比較契合中國俗語“看菜吃飯”的道理,但“什麼都不做的風險”、“不要問為什麼”、“問更好的問題”這些或許就不甚符合華人的思維邏輯。這一點也是眾多西方管理書籍的中文譯本的通病,相比之下,著名人力資源專家成君憶先生原創的《水煮三國》就更適合華人“味口”。西方管理書籍的中文譯本的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書本的整體結構不嚴謹。《QBQ》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作者以一個接一個的小故事說理,整篇讀本類似散文卻又難以真正的達到形散神聚,或許個人責任可以作為本書的“神”,但那也得需要清晰嚴謹的“綱”才能很好地使作者蒐集的各類素材渾然一體。誠然這樣的零散的方式也許更能對上休閒閱讀的味,但是嚴謹結構的缺失會讓讀者看完本書後難以留存深刻的知識印記,彷彿吃了一頓味道湊合的快餐而已。既然旨在作為“做個有責任感的人(導言)”的行動指南,似乎按照“認識個人責任――分析個人責任――實踐個人責任”這樣的編排方式更合乎“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哲學規律。  結束語:儘管如此,《QBQ》中對於個人責任的獨到、深刻而又淺顯易懂的剖析雖然在國內的實用性有待商榷,但幫助我們認識、分析問題畢竟是解決問題的良好開端,也許我們不能直接拿其全當作讀者貫徹個人責任的行為準則,但至少可以權當作提升個人責任意識的新穎讀本。原作者: 楊累 來 源: 東莞圖書館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告訴好友

  • 2 # 小天才金虎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未讀此書之前只看書名《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我以為作者會用許多大道理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讀了一遍之後我才明白,平凡樸實的文字才是最真實的、最實用的,作者以實際工作與生活經驗為例,深入淺出,不敢說讓我立馬明白了什麼,最起碼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去思考問題、怎樣去處理、解決問題,也改變了我以往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

    文章說到“小媳婦心態”,我一直在想什麼“小媳婦心態”?讓我理解“小媳婦心態”就是看不到自身的問題,只在別人身上找問題,把一切的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標準的怨婦行為。每個人或多或少的在處理問題上都會有點小媳婦的心態,這不是什麼惡習,這只是已經融入人們生命中的東西,那我們能不能去阻止這種心態的發生?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只能去儘量的規避,使之不會經常的發生,在發現問題的時候,能不能不急著發言或去立馬解決,儘量冷靜下來,細細思考一番,瞭解問題的前因,如果用某種解決方法之後的後果是什麼?我會我們就應該學習一下《水滸傳》中軍師吳用,不該去學習那黑旋風李逵,做一位有勇有謀的職場小青年。

    現在的公司在寫招聘資訊時,在員工要求這一欄基本都會寫上“有較強的責任感和團隊意識、能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敢於冒險、富有創造力。。。。。。”本文中也對責任、團隊、壓力、冒險等

    一些職場中常見的問題做了說明,責任要講的是個人責任,個體在團隊、組織中就應該有一種“主人翁精神”,不能總覺得此事不是我該做的,我為什麼要做?不是我出的問題,我為什麼要認錯?別忘了我們是一個團隊,一個團隊就是一個整體,某個個體的錯誤,整個團隊都是有責任的。

    工作中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來自客戶的、上級的、下級的等,我們何不轉變一下思路,這種壓力是不是可以變為動力,客戶為什麼會抱怨我們的產品?是不是我們的產品確實有漏洞?這樣我們就可以設計出更好、更完善的產品給客戶們使用,上級為什麼會給我們施加壓力?是不是我們真的工作沒有做好?還是哪裡做的不夠完善?我們自查之後、改正之後就可以在以後的工作上做得更好,而壓力就更少點,上級的壓力來自客戶、下級或者其他方面,他們的壓力會更大,同樣他們會做的更好。

    這裡的“冒險”說的不是讓你去冒生命之險,而說的是在工作上應該有進取精神、敢於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或別人走過而失敗的路,有的人不想去冒險,安於現狀,這種是萬不可取的,因為如果我們不去冒險,而別人就會把我們幹掉,沒有人能有一輩子保有工作,今日不主動積極,明天保證沒有工作可取。

    採取行動也許有些風險,但什麼都不做才是最大的風險!

    在書的最後作者提到“學習並不只是參與,聽或讀,學習也不只是獲取知識。事實上,學習是把“知道的”轉化為“行動”,所以,學習是一種改變。如果我們選擇不改變,表示選擇不學習。

    如果我們只瞭解,但沒有執行,沒有付諸行動,那麼,你就沒有達到學習的目的,沒有學會任何東西。

    ”看一本書我們看的是什麼?學的是什麼?需要的又是什麼?這幾個問題我估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

    我們不能因為看了幾本書就感覺自己知識豐富、學富五車,人們常說學海無涯,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吸取精華才能改變,不斷的重複才能融會貫通、才能蛻變,重複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學習的最好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隋唐時期歷史簡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