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鏡中枝花

    操千曲而識樂器,觀千劍而識利器。

    對一件事物要有感覺,除了要有一定的天分之外,還需要經過大量的後天積累與練習。

  • 2 # 陳道農

    因為宋詞是唱的,就像現在的歌詞。比如有人很喜歡某一首歌的旋律,就去掉原來的詞,按照譜子自己填詞,變成新歌。宋詞也是類似的情況。流傳到現代,宋詞只剩下詞了,曲子基本失傳,所以讀起來不如詩那麼上口,反而覺得彆扭。詩是需要吟誦的,但也可以朗誦,是因為詩的語言本身就有節奏和韻律。有興趣的話不妨給宋詞譜曲,也許就順暢許多了。

  • 3 # 月小狗兒

    作者提問:我極其喜歡古詩詞,可為何很多宋詞卻不會欣賞甚至讀著饒舌,找不到韻律呢?

    首先,作者指的古詩詞是不是指駢四儷六的古詩,或者說五言絕句等對仗工整的古詩,而宋詞,根據詞牌名的不同,他的每句話每段的字數是不一樣的,如“卜算子”“鷓鴣天”“青玉案”等等,選擇的詞牌不一,字數不如五言絕句等工整,讀起來,就沒有那麼順口,那麼流暢。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就應該能解決,首先,我們拿一首五言絕句和一首宋詞說一下不同和相同,做一個比較,唐劉禹錫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和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首先,我們從斷句和情感兩方面解決,《問劉十九》,斷句“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前兩個字一種事物,後三個字一種情景,簡單好理解,感覺也是一頓一挫,很有節奏感,再看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和古詩不同,一句話有時包含三處景物描寫,有時兩處,有時一動一靜,等等,並不是每一句都相同,但是,只要把事物,動作,描寫的詞彙分開,他的情感和古詩是沒有區別,詩詞曲,除了字數不同,情感是共通的,只是剛開始感覺詞或者曲的不是那麼容易分開,多多和大家討論學習就應該能解決這個問題。

  • 4 # 趣味疏談

    古詩詞中包含有唐詩和宋詞,宋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另一種文學體裁,詩可詠,詞可唱,在唐詩與五代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長、短句不一,依據字的多少分有小令(58字以內)、中調(50-90字)、長調(91字以上)。如《卜算子》其調有44個字,屬小令詞牌。

    按風格分婉約派和豪放派。

    婉約派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代表詩人李清照的詞風格委婉,感情真摯,清新自然,如《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

    豪放派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勢雄放,不拘守音律。代表詩人蘇軾的詞,著重表達豪邁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繪雄渾壯觀的景物,給詞注入了強勁的生命力,如《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更是把豪放的特點發揚光大如,《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讀詞的時候可以反覆吟讀,仔細琢磨詞中的意思和創作背景,把詩人寫作時的情感融匯進去,慢慢體會與推敲,當然,還要選自己有興趣的,能觸動自己心靈的詩作來讀。

  • 5 # 詩詞書院

    先說說韻。今人填詞,大多延用清人戈載所編的《詞林正韻》,其雖然成書於道光年間,但是透過歸納宋詞的用韻情況編制,基本上能反映宋詞的用韻情況。

    用過《詞林正韻》的人都知道,其韻部的設定,是以《平水韻》為基礎,將相鄰的韻部合併而成。也就是說宋詞的用韻要比格律詩寬。究其原因就是兩者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格律詩是透過吟誦表現的,詞原來是配樂演唱的。喜歡聽歌的人都知道,在歌曲中,演唱時是可以將字的韻尾作適當的變調,使原來並不很協韻的字音,變得協韻。

    也就是說即使回到宋代,以朗誦的形式表現宋詞,也未必會完全協韻,因為朗讀不存在變調的情況。何況今古音已產生了較大的變化。

    說到語音的變化,詞的韻字也要比格律詩的影響大。因為格律詩都是押平聲韻,平聲字的今古音變化不算太大。但詞則有可能用平聲韻,也有可能用仄聲韻,甚至有些詞譜是例用入聲韻的。如《念奴嬌》、《滿江紅》、《雨霖鈴》、《石州慢》、《憶秦娥》等。而在今音中,入聲字已不存在。我舉個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這是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上闋 。其韻字“物、壁、雪、傑”都是入聲字。現在已分派到普通話各個聲調中,而且有些韻字,連韻母都產生了變化。如“物”的韻母已變成了“u”,“壁”的韻母變成了“i”,所以用普通話朗讀就出現了題目中所述的情況。當然,在較好保留了入聲字的粵語中,讀起來就問題不大。

    再簡單說說宋詞的律,宋詞是非常注重音律的,就正如前面所述,其是透過演唱表現的,我們今日看到的以平仄標示的詞譜,在宋代就是曲譜,不同的詞譜代表著不同的曲調。而正如崑曲所說的“流麗悠久,出乎三腔之上。”其對每個字的發音口型、發音方式,都有講究。這方面,今古音也產生了較大變化,如閉口音在普通話中已經消失。這部分說來話長,就不展開了。

  • 6 # 老街味道

    問題:我極其喜歡古詩詞,可為何很多宋詞卻不會欣賞甚至讀著饒舌,找不到韻律呢?

    前言

    很多宋詞讀者饒舌,似乎不押韻是因為今古音韻的不同。其實不僅僅是宋詞,唐詩和唐朝的詞也有這種情況。

    一、入聲字分別派入其他三聲造成的影響。

    齊梁時期,永明體詩人開始研究四聲,把漢字分為了平上去入四聲,一直到隋唐宋,漢字都分四聲。例如天子萬福,就分別是平上去入四聲。

    到元朝時取消了入聲,明朝政府趕走元順帝以後,又恢復入聲,滿清入關以後,官話又取消了入聲,原有的入聲字分別進入了其他三聲:平、上、去,例如福、發、闊。

    因為古代詩詞押韻也分平上去入,所以很多押入聲字的詩詞今天用普通話讀起來不押韻。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物、壁、發、雪等字用普通話讀就挺彆扭。不過還有不少方言是有入聲韻的,讀起來比普通話要好聽一些。

    也有的入聲字今天讀起來也挺押韻,例如月、別、節、絕,都是ue、ie的韻母,所以聽起來也押韻。例如李白《憶秦娥》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二、 非入聲字的今古不同

    還有一些字,雖然不是入聲字,但是今古讀音也不同,例如蝸牛的“蝸”。

    杜牧的詩《朱坡絕句》:

    乳肥春洞生鵝管,沼避回巖勢犬牙。自笑卷懷頭角縮,歸盤煙磴恰如蝸。

    這首詩押【麻】韻,牙、蝸,這裡蝸讀作gua。

    劉禹錫《烏衣巷》裡的斜。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詩也押【麻】韻,所以斜讀作xia、sia、zia等以a為韻母的字。

    又如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ai ,渚清沙白鳥飛回。hui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lai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tai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bei

    這首詩押【灰】韻,但是今天讀起來也感覺不押韻,哀、來、臺 是ai;回發音hui;杯發音bei。

    又如【佳】韻裡的這些字:

    佳jia、階jie、釵chai,這些都是一個韻部的字,古人用這些字作韻腳我們讀起來也感覺不押韻。

    《舊宮人》(唐·王建)  七言絕句 押佳韻  

    先帝舊宮宮女在,亂絲猶掛鳳皇釵。霓裳法曲渾拋卻,獨自花間埽玉階。結束語

    學習古詩詞,最好了解一下古韻的特點,這樣有助於更好的領略古人佳作的精髓。特別是詞和格律詩,用那一個字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為了押韻對於作者練字煉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法藝術品的好是無法言傳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