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著手寫時,總覺得是好的。只是經過斟酌方可決定取捨。時間是最好的檢驗,而耐心是最優秀的教師。
弗雷德裡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anciszekChopin,1810-1849)偉大的波蘭音樂家。
“他收集了波蘭人民灑在祖國原野上的淚珠而且用它製成一顆十分獨特的、和諧美麗的寶石來鑲飾了人類的王冠。”(諾爾維德)
自幼喜愛波蘭民間音樂的肖邦,七歲時就寫了《波蘭舞曲》。十二歲,他學習和聲對位並開始作曲。
1826年肖邦人華沙音樂學院。1829年離校成為知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肖邦流亡國外,後定居巴黎,潛心創作。
1837年結識法國女作家喬治·桑,共同生活十年。
1849年肖邦因病死於異邦。臨終時囑咐親人把自己心臟運回祖國。
肖邦一生處於民族危亡時期,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成為他創作的主旋律。而為表達自己思念祖國、懷念故土之情,他的作品又深深植根於波蘭民族、民間音樂的沃壤之中。
肖邦創作的主體是鋼琴作品。主要代表作有《第一敘事曲》、《降A大調波蘭舞曲》、《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德曲》、《降b小調奏鳴曲》,以及寫於早年的兩部鋼琴協奏曲。他的作品中的哀情,猶如他自己說的,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的心聲;他的作品的戰鬥氣質,就象舒曼高度評價的那樣,是“埋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
肖邦—著手寫時,總覺得是好的。只是經過斟酌方可決定取捨。時間是最好的檢驗,而耐心是最優秀的教師。
弗雷德裡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anciszekChopin,1810-1849)偉大的波蘭音樂家。
“他收集了波蘭人民灑在祖國原野上的淚珠而且用它製成一顆十分獨特的、和諧美麗的寶石來鑲飾了人類的王冠。”(諾爾維德)
自幼喜愛波蘭民間音樂的肖邦,七歲時就寫了《波蘭舞曲》。十二歲,他學習和聲對位並開始作曲。
1826年肖邦人華沙音樂學院。1829年離校成為知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肖邦流亡國外,後定居巴黎,潛心創作。
1837年結識法國女作家喬治·桑,共同生活十年。
1849年肖邦因病死於異邦。臨終時囑咐親人把自己心臟運回祖國。
肖邦一生處於民族危亡時期,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成為他創作的主旋律。而為表達自己思念祖國、懷念故土之情,他的作品又深深植根於波蘭民族、民間音樂的沃壤之中。
肖邦創作的主體是鋼琴作品。主要代表作有《第一敘事曲》、《降A大調波蘭舞曲》、《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德曲》、《降b小調奏鳴曲》,以及寫於早年的兩部鋼琴協奏曲。他的作品中的哀情,猶如他自己說的,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的心聲;他的作品的戰鬥氣質,就象舒曼高度評價的那樣,是“埋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