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色鹿Art

    沈鴻根(1943年12月26日-),別號江鳥,中國上海市人,當代中國書法家,主攻中國硬筆書法藝術。曾任《寫字》雜誌副總編,上海中華書畫協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硬筆書法家聯誼會首任會長,《硬筆書法天地》網站高階顧問。濟南大學兼職教授,洛陽外國語學院客座教授。

    書法作品不僅榮獲臺灣“詩書畫大展”特優獎、 菲律賓“國際文化交流”榮譽金獎,法國“國際 金塔書畫大展賽”金獎、泰國“國際現代名家水墨展”金獎,美國“ 中國當代名家國際大展”最高榮譽獎,還被美術館、 博物館、紀念館等收藏。曾多次擔任全國乃至國際書畫大展評委主任,並應邀到各大學講學和東渡日本傳藝。名列《 世界名人錄》、《中國美術家 年鑑》。

  • 2 # 驚龍軒

    年過古稀的沈鴻根先生,在硬筆書壇有著很深的資歷。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以龐中華先生為代表的一批硬筆書家掀起了硬筆書法的浪潮,這股浪潮迅猛地波及大江南北。就影響力而言,那時的沈鴻根先生絕對可與龐中華先生並駕齊驅。

    很多人都承認沈鴻根的傳統書法功底相當紮實,這也體現在他的硬筆書法作品上。沈鴻根先生名氣頗大,資歷頗老,頻繁擔任各類硬筆書法大賽評委會主任,在這些大賽中脫穎而出的顧仲安、劉惠浦、任平等人,都先後成為了硬筆書法名家。

    令人有些費解的是,沈鴻根的作品隨處可見,出版的各類字帖和理論書籍至少也有好幾十種,當時的硬筆書法愛好者很少有不知道沈鴻根這個名字的,但是相比龐中華、李洪川等硬筆書法教育名家,真正喜歡沈鴻根硬筆書法,並以沈鴻根先生的硬筆書法字帖為範本的人並不多見。

    那時候關於硬筆書法的報刊雜誌非常多,擔任《寫字》雜誌副總編的沈鴻根先生,其硬筆書法作品以及專題文章時有所見,沈鴻根和他的筆名江鳥早已讓大家耳熟能詳。為何會出現“人紅字不紅”的現象?是沈鴻根的書法水準欠佳嗎?

    沈鴻根先生在1986年出版過一本《行書概論》,同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應該說,沈鴻根先生的傳統書法功底還是得到了相當認可的。可是直到今天,沈鴻根先生的標籤仍然是“硬筆書法家”,影響力也基本侷限於硬筆書法領域。

    客觀地說,沈鴻根先生的書法水準還是不錯的,尤其是他的行書作品,頗得二王神韻,揮灑自如,神采飛揚。但是這樣的書法少了些個性,也少了些藝術感染力,很多人在欣賞完沈鴻根的書法作品後,當時覺得不錯,卻不能留下深刻印象。或許,這就是沈鴻根先生為什麼會“人紅字不紅”的主要原因。

    在人才濟濟的上海書壇,沈鴻根早在1981年就與葉隱谷、林似春創辦“晨風鋼筆字研究社”,在上海和平公園舉辦“全國鋼筆字展覽”。稱其為推動硬筆書法發展的元老級書家實不為過。正因如此,沈鴻根先生很快被無錫書法藝專聘為書法導師,在江蘇電視臺作書法講座,後由中央電視臺轉播。當時的影響力可見一斑,沒有相當的書法水準是肯定做不到的。

    在硬筆書法浪潮逐漸退卻後,當時的一些硬筆書法名家,諸如田英章、盧中南等人,都華麗轉身,繼續在傳統書法領域混得如魚得水。沈鴻根先生雖然也開始將藝術創作的方向調整到傳統書法領域,頻繁擔任一些書法比賽評委、參加一些國內外的書法交流活動,但是影響力甚微,與當年在硬筆書壇時的權威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 3 # 銀河6026837948

    嚴格來說,還未入門。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沈鴻根、楊再春、潘中華這些曾經名操一時的書法家就會淡去人們的視線,從而轉入更深層次的探討與學習。所以,表面的,膚淺的,缺乏內涵的東西是經不起考驗的,只是特殊時期的產物。

  • 4 # 筆尖寫字課堂

    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對於這個問題,我發表一點個人看法,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

    沈鴻根,最為人熟知的應該是他的筆名“江鳥”,年輕一代的書法愛好者可能不知道“江鳥”這個名字,但是很多中青年書法愛好者不會不知道!

    如今的沈鴻根雖然年歲已高,但是依然關心著硬筆書法的發展,特別是硬筆書法,現在沈鴻根還經常出席硬筆書法比賽。

    沈鴻根在書法方面,主攻硬筆書法,並且把硬筆書法當做一種藝術來研習!

    沈鴻根以“獨標風骨藝壇上,濯古來新成一家”的書風和出版四十多種書百萬字的專著與 字帖稱雄藝壇,蜚聲四海。沈鴻根的書法成就主要表現在硬筆書法方面,像沈鴻根這樣的老一輩的書法家,他們的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有著很明顯的個人風格,然而各種個人風格又是為人所稱道的!

    這樣的書法家如沈鴻根,如顧仲安,如錢沛雲等等!可以看出,沈鴻根的書法瀟灑飄逸,筆筆連線,但是字字都交代清楚,可以說是有斷有連,自帶氣韻!

    沈鴻根的字當然是好的字,沈鴻根等老一輩書法家的字曾經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書法審美!

  • 5 # 行書一點通

    沈鴻根的字貼,在市場上是為數不多冠以行草的硬筆行書字貼,而且有7000常用字的。

    任何一個書家的字,欣賞角度不同,審美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也不同。江鳥的行草,法宗二王,受十七貼影響較大,線條上多呈左右搖曳之勢,結構上簡化、異化較多。

    學他的字,我以為以學結構為主,其結構實用性是很強的,所以,凡是學江鳥的字的朋友,大多日常字不會很差的。但我以為筆畫線條,不必全部模仿學習,倘若普通愛好者把線條也寫的左右搖曳,舞動之狀,怕是效果不會多好。

    如:上圖“咩”、“娜”最後一筆,工作學習書寫時,懸針就寫直、寫得乾脆犀利出鋒就可以了。至於豎寫行書作品,需要欹正相生,就另說了,同一個字的結構,豎寫作品時,在合適的位置好看,橫寫時就不一定好看。

    尤其是學生,若是寫作業這樣書寫,估計老師很難產生共鳴的――

    下圖內容,更代表我觀點:

  • 6 # 臨池管窺

    雖然很少臨習硬筆書法,但十多年常置案頭的只有盧前先生及沈老的兩本硬筆字帖,可以說見識過於淺薄,但提及江鳥,有些想法還要一吐為快。

    不同於別的當代硬筆書家,盧與沈二位前輩可以說是藝術與實用、傳統與現代分野最為明顯的代表,前者純粹二王書風,倜儻飄逸,透出濃厚的書卷氣息;後者風格出處較雜,從一些草寫的字形上看,似乎揉合了宋明一些書家特點,形成自家的面貌,明快而簡捷。

    沈鴻根先生硬筆書法分前、後兩種風格。我個人比較欣賞前期的,它是那種讓急於在實際運用中想快速提高書寫水平的人一眼便有如遇知己般喜愛認同的感覺。這一時期他的硬筆書法是最接地氣,最大眾化的。雖然如此,如果臨過一段時間,便會體察到其中高妙之處在於“勢”,一種能快速書寫而又諧調統一的“筆勢”。

    再仔細看,沈先生把別人一直追求的“大雅”,隱藏在了“大俗”之中,這些透過它的筆法可表現出來。他的用筆多順勢而為的“露鋒”,極少造作,在勾、挑、折、兩豎、多橫處卻極考究自然;結體上內擫、外拓並施,內擫稍多,這也讓許多學其字型的人峭拔有餘,圓潤不足;他的章法最為“通俗”,是最佳的“公文體”,但給人的感覺卻又極具書法審美趣味。

    每個書法人都有所體會的是:當熟悉書寫變為自己的審美疲勞後,便會自覺地去尋求變化。這就是沈老後期硬筆書法的一個表現。

    沈鴻根(江鳥)先生以耄耋之年致力於傳統毛筆書法研究,嘗試以硬筆入軟筆,並又以毛筆入硬筆,試圖以“大俗”入“大雅”,增強“藝術性”,這便是現今多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江鳥)硬筆書法面貌。實際地講,對此個人也有些不認同,以為是“大俗”入了“真俗”。

    然而,“藝術”展示的價值也在於此:欣賞的高山景行,不欣賞的不名一文,唯見仁見智而已。

  • 7 # 繆弗陵

    沈鴻根是為世界書畫家協會常務顧問,中華書法協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泰國中國畫院顧問,上海民族畫院名譽院長,濟南大學兼職教授,洛陽外語學院客座教授。

    善詩文,精書法,以“獨標風骨藝壇上,濯古來新成一家”的書風和出版四十多種數百萬字的專著與字帖稱雄藝壇、蜚聲四海。

    書法作品不僅榮獲臺灣“詩書畫大展”特優獎,菲律賓“國際文化交流”榮譽金獎,泰國“國際現代名家水墨展”金獎,法國“國際金塔書畫大展賽”金獎,美國“中國當代名家國際大展”最高榮譽獎,還被美術館、博物館、紀念館等收藏。曾多次擔任全國乃至國際書畫大展賽評委主任,並應邀到各大學講學和東渡日本傳藝。名列《世界名人錄》,《中國美術年鑑》等。

    看了上邊的介紹,你現在對沈鴻根的書法怎樣是不是有了一定認識~

    再次附上本人的拙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蔬菜水果做面膜哪種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