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強哥30830443

    今天雨過天晴騎行時用手機拍的。沒學過正規的攝影,先喜歡騎行,看到風景就用手機拍幾張,也是很愜意的事情!請各位攝影大咖指點一下!

  • 2 # 智者二0二一

    分享幾張手機拍的[成都]景點照片。

    外國遊客在喝茶。(人民公園)

    "街頭賣藝"?參於不到一分鐘,20元!多謝!(寬窄巷子)

    成都小吃。(錦裡)

    夜幕降臨。(錦裡)

    曲藝館?(寬窄巷子)

  • 3 # 彎喇叭

     很願意,很願意,權且試一試看。

      當然,我還感到十分榮幸,能有這個平臺,和大家就有關題材的拍攝,作些交流。

      要曬的片子,是幾張人像攝影,這可能會使大家掃興,因為,好些攝友,或者拍客,談攝影,對某一具體作品,冠以“美”字的,首先會認為是風景照片,就算我們退一步,把人像照片也列入可以論“美”的行列,那定然是那些很娘們的“小鮮肉”,抑或是貌如天仙的“小姐姐”。

      我很悲催,我給出的是為一位老者拍攝的戶外照片,不過,我並不沮喪,我認為,“美”存在於所有題材的照片中,就看您的作品是否擁有。

      下面提供的幾張照片,敝帚自珍,自以為比較滿意。那是多年前的一個深秋,和朋友去浙江紹興,在紹興屬下一個小小的古鎮玩,碰到一位有趣的老者,付費給他拍了幾張照片。老者是專門為遊客提供拍照的,就像一位老模特一樣,所以給他拍照不太費口舌,叫他怎麼怎麼的,關鍵看攝者想拍成怎樣的,要體現什麼內涵,以及對老者動作、神態變換的精準預判,另外,手腳要快。

      結合自己知道的一些拍攝技巧,就少量幾個方面簡要說說想法。

      第一,拍人物照對幅式的選擇

      幅式選擇是說,拍攝人像,究竟用豎幅拍,還是用橫幅拍。

      拍攝人像,特別是拍攝模特,好多人習慣豎拍人物肖像的規則,我喜歡用橫幅拍,因為,如果豎拍被攝體,被攝體面對景框的邊緣,看起來就像將人物肖像被限制在一個框裡,畫面有一種壓抑的感覺,橫拍了,畫面上留空的相對多一點,會讓人感覺被攝體有視覺呼吸空間,景框中的被攝體看起來更舒服。

      第二,拍人像照時,人物佔比的大小

      這指的是人在畫面中佔的比例如何。人像在整個畫面中佔的比例就不宜太小。通常家庭外出拍照,曬個旅遊照什麼的,都喜歡選擇一個比較好的環境,比如公園草坪,迷離的街燈等,這類照片,給人感覺是面積大,環境優美,但過多的面積、環境資訊,完全籠罩了人物的資訊,人物突顯不出來,這類人像照片是不出彩的。

      第三,人像照中被攝者頭頂留空

      我的觀點,不要給被攝者頭部留有過多空間。

      這裡,為了更說明問題,給出我在另一個地方,抓拍一張老太的照片。

      (圖一)

      一般人拍照時,總是在被攝者頭頂上方留有很多空間,千萬不要這麼做,一般說來,拍大頭貼,讓被攝者的眼睛處在景框上方1/3的地方,這樣,主體就非常突出,看上去也比較愉悅。當然,拍攝時被攝者頭頂上方留空多了,也不礙事,可在照片後期處理時給剪裁掉。

      第四,不可忽略的人物朝向

      (圖二)

      水平方向拍攝(俗稱橫幅)是大多數照片的拍攝模式,特別是風光攝影,這非常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原理,照相機就是以此種方式設計——水平支撐,快門按鍵在相機右上方,右手指可以自然地擱在那裡,非常自如,可以品味舒美的感覺。

      橫幅拍攝人像,人在畫面中,要特別注意人物的朝向,特別是側著身子的人物,人位於畫面右側的,他應該朝向左側,位於畫面左側的,應該朝向右側,比如圖二中,畫面上的甘蔗在左側,人在右側,那麼他的整個身體,特別是臉,就朝向左側,這就符合我們的欣賞習慣,行語就叫“入景”,如果那個人朝向右側,那就反了,叫“出景”,畫面看上去不舒服了。

      第五,背景上的元素要儘可能地少

      (圖三)

      攝影大師們老是說,攝影是減法的藝術,用於人物攝影上,意思是拍攝這類照片,要選擇簡單的背景,如綠地、牆壁、路面、天空、規則排列的圖案等,這類背景簡潔,不會干擾主體,可以讓瀏覽者將注意力集中於拍攝主體身上,從而獲得主題鮮明的人物照片。如圖三,背景是河對岸的門店,由於背景亮度較高,且又朦朧,人物就突出了。要是沒有很得當的背景搭配時,拍攝時可開大光圈,選擇比較長焦距的鏡頭或是選擇主體離背景比較遠來拍攝,使主體突出。

      第六,讓背景環境促發閱片者的文化聯想

      (圖四)

      利用環境襯托主體,這一點在人像攝影中也是比較重要,我延伸一些,認為背景所選擇的環境,要容易促發看照片者產生文化聯想。比如,拍一個人單獨沉思,可以選擇波濤洶湧的大海為背景,人物主體面朝大海,遙望沉思,這樣,就更容易渲染畫面隱藏的內涵,讓看照片的人不禁聯想人物主體是否在感嘆他和大海,或者是海鷗,一起走過的風風雨雨?

      (圖五)

      我選發的這位老者人像照片,被拍攝主體是紹興人,頭戴一頂烏氈帽,地域特色很濃。我想到了中國文學巨匠魯迅也是紹興人,他筆下紹興人的生態,給人印象很深,所以,我在給這位老者選背景的時候,特地選了兩個點,一個是紹興建築的房子黛瓦,還有一個是烏篷船,這樣的人像背景,與被攝主體的形象裝扮、氣質情感相匹配,也容易讓人產生聯想。

      第七,要善於捕捉被攝者的肢體動作

      在人像攝影中,被攝者有無肢體動作,效果是不一樣的,有的話,且又是較為誇張,那畫面的效果也更會風格迥異,往往,生動的手勢通常還能讓普通的照片變得特別。

      (圖六)

    這張,老者是在聽人講話,肢體還沒有什麼動作。

      (圖七)

      不行,聽厭煩了:“我說給你聽聽。”話匣子就此開啟。可以預想,下面他會滔滔不絕。

      (圖八)

      出手了,將盛著雞塊的盤子拖到身邊。手的動作、眼睛裡發綠的光,足顯其貪婪的本性。

      (圖九)

      這張是在橋上拍的。一隻手把持酒壺,另一隻手附在耳邊,眼睛眯著,似乎在聽什麼,動作表情組合,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在裝。

      (圖十)

      故伎重演了,又要他開始滔滔不絕了,這次,兩隻手交換了一下職能,伸出的右手很是誇張,加之屋面很低,更顯其狂妄和自大。照片可以看出,人物的手部動作容易給人以無盡的遐想,比如,圖一中的老太,滿臉皺紋不要去說他,且她在摳鼻子,是否會讓人忍俊不禁?還會想,她為什麼會摳鼻子?所以,人像攝影中,畫面中除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外,充分留意人物的肢體動作也很重要。

      第八,要特別強調被攝者的傳神

      在攝影創作上,如何真實地、完美地再現人的形象,是拍攝人像的基本要求。這不僅意味著要概括地表現人物的外表形態,而且要能反映出被攝者的內在性格和精神面貌。

      內在性格和精神面貌的體現,則在人物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和眼神傳遞三個層面上,而且,重點是在“眼神傳遞”上。

      (圖十一)

      這張,被攝者的眼睛看向遠處,似乎在注視著什麼,或在等候誰,神情比較安寧。

      (圖十二)

      右手舉著甘蔗,雙眼也盯著甘蔗,動作和視向一致,眼睛睜得比上一張照片大,瞳孔中的光點比較明顯,人物的情緒體現也更為明晰。

      (圖十三)

      這張照片的特色就是眼神之光的傳遞比較到位,也更能體現被攝者的內心世界。

      以上照片,特別經過現場抓拍,我們可以知道,每個人的神態、動作都是受大腦統一支配的,表情和姿勢的變化只是一瞬間的事。因此,在表現被攝人物的精神面貌時,應特別注意拍攝的瞬間,要能夠在短暫的時間內,很快地掌握住被攝人物具有典型意義的生動神態,運用熟練的攝影技巧,把它拍攝下來。

      好了,嚕裡嚕囌講了這麼多,其實,按照問題,只要拿出一張自己最滿意的照片就行了,沒成想,這會是也罷不能,真應了一句老話:“拔出蘿蔔帶出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姓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