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朱金橋
-
2 # IT老菜鳥
華為其實一直在聚焦生產核心的晶片,而不是僅僅是做了手機終端後再生產晶片的
其實早在2005年,海思的晶片就在華為的高階電信裝置上商用了,到了2010後,大部分的高階路由器的核心晶片都是華為自研的。
過去海思就是靠華為在數通裝置的內部訂單養活,後來家庭機頂盒興起後,又佔據了家庭機頂盒的晶片模組的大部分份額,影片監控大行其道後,又佔據了影片監控終端晶片模組的大部分份額,直到後來華為終端崛起,海思才在消費者領域大放異彩
所以華為一直在默默的生產晶片,海思一直是華為最重要的部門
究其原因,這個應該和任正非的居安思危的思想有關。華為是做通訊裝置出身,而對於通訊裝置而言,核心晶片是保證裝置能力的最重要的一環
過去通訊裝置受制於人的現象非常嚴重。而過去華為的主要競爭對手,比如思科、ALU、Juniper都是有自己的核心晶片,核心晶片號稱是高階通訊裝置的明珠。所以華為為了不想受制於人,一直非常重視硬體核心競爭力的研發。
硬體代表著核心競爭力,這個思想一直延續到了華為的所有產品,從通訊裝置到手機等等。事實證明,華為的思路是正確的,正是核心晶片讓華為在終端有了和三星蘋果死磕的本錢,當然三星蘋果也都有自己核心晶片的
未來華為將更加註重晶片的研發,目前看下一代的核心技術包括雲計算、物聯網、AI或者5G全部都和晶片相關。包括NB IOT或者AI晶片或者5G晶片華為現在幾乎在國內是一騎絕塵,這也為華為在全產業鏈的爆發打下了基礎
-
3 # 使用者8088492204821
垃圾手機晶片只能自己瞎用,所以手機系統極卡!垃圾手機賣天價榨取華人錢財高管轉移資產國外買豪宅入外國籍!華為罪惡滔天!不買華為任何劣質天價產品!買蘋果,買三星!
-
4 # 木石心志
這個問題我來說說吧,其實就我所知華為生產自己的晶片,既有偶然原因也有必然原因,我們先說下當屬大概的背景,2000年的時候華為措施了小靈通的發展繼續,因此那幾年華為是日子過的非常艱難,反而是侯為貴的中興憑藉小靈通趁勢而起,對華為形成了很強的競爭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華為也不能坐以待斃啊,當時市場上正在開始流行一種“資料卡”的業務,透過這項產品可以實現PC在各地的聯網功能,因此華為與中興都瞅準了這塊時間,尤其是在歐洲地區,當時美國思科、中國華為、中興都在這一市場展開了劇烈的競爭,而慢慢的華為發現,自己的供貨總是比不上中興,原因是什麼呢?其實就是華為和中心的資料卡當中所使用的通訊晶片都是由高通提供,而中興呢,則在高通的供貨優先順序裡面要要高於華為,因此導致了華為總是比競爭對手晚一步拿到核心配件,從而導致自己在競爭中才處處受制於人。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華為才下定決心研發自己的通訊晶片,這也正是巴龍基帶晶片的發展由來,從這一點上來講,華為開始涉足晶片業務確實有其偶然因素,如果華為不跟思科、中興競爭甘願當市場第三、如果華為忍氣吞聲跟在中興後面拿貨,或許華為到現在都不會涉足晶片業務,從這一角度上來講,華為開展晶片研發其實也是被逼的,而且這種理念在之後華為做手機晶片、作業系統等方面,都再次得到了體現。
而之所以說還有必然因素,那自然是跟華為管理團隊、任正非的發展理念是有必然關係的,其實在2000年的時候,中興也曾嘗試過晶片業務,但隨著晶片的研發進展一步步推進,中興也看清了其中所存在的巨大困難和高額投入,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侯為貴便放棄了晶片研發,轉而看上了小靈通業務。這其實也正是華為、中興兩家企業風格的外在體現,華為講究的是狼性文化,而中興講究的是中庸之道。
華為在90年代初做交換機業務的時候,就已經不甘心只做一家組裝企業,便開始投入資金進行交換機的自主研發,因此這說白了這是跟企業創立之初的發展基因所決定的,在這種情況下,華為的企業文化、創始人任正非的性格、管理團隊的判斷都構成了華為發展晶片業務的必然因素,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指正。
-
5 # 科技小步伐
華為為什麼要自己生產晶片
華為剛開始也只是一家香港交換機產品的銷售代理,一步一步發展,從推出無線GSM解決方案,到與西門子成立合資公司開發TD-SCDMA解決方案,再不斷髮展不斷研發新產品,目前已經涉及通訊裝置、智慧終端、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AI等多個領域。
從華為的發展歷程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家紮紮實實從無到有的研發型企業。手機業務和基礎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自主研發手機晶片也就必然了。
我們是後髮型發展中國家,技術和經濟起步晚,從晶片到現在我們使用的網際網路和所有的應用系統底層基礎全是美國的技術。中興的教訓才過去不久。
到目前為止華為晶片只是研發,生產還在臺積電,但在晶片供應上經常會出現各種狀況,比如起火之類(臺積電背後是美國資本)。而華為快速增長的生產量,已經嚴重依賴臺積電。
所以現在出現了,華為宣佈:在英國自建晶片加工廠。
任何一家企業都不會把資源同時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比如蘋果手機代工就是類似情況,華為比蘋果的情況更為嚴峻。用華為任總的話說,(為什麼要自己生產晶片?)是被他們逼出來的。
-
6 # Lscssh科技官
先指出一點問題錯誤,華為其實並非自己生產晶片,準確的說是自己研發晶片,生產還是交給其他企業去做的。畢竟術業有專攻,能研發和有自己生產線生產製造晶片還是有區別的。
至於華為為何要自己研發晶片,道理很簡單,看看華為的起步發家史就知道了。華為的發展史就是技工貿道路的典型。所以,華為很早就知道只有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打天下!因為早年在通訊領域華為靠著自己研發的晶片受益非淺,沒有自研晶片就沒有華為的今天。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交換機市場均是國外產品,華為為了開啟市場就只能硬著頭皮做差異化的產品,很早就開始生產自己的晶片。1991年華為首顆具備自有智慧財產權的專用積體電路(ASIC)晶片就誕生了,當時命名為SD502。此後,又開發出了SD509晶片用於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上,這一機型憑藉不錯的效能以及低於同類產品的價格優勢(由於是自己研發晶片,成本也相對較低),同時又走的是當前大家都熟悉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很快成為國內主流產品,更是華為里程碑的產品。
可以說華為的成功就是建立在自主研發的基礎上的,有了這次發家的經驗,真正認識到了自研晶片能為自己帶來核心競爭力,更重要的是也能華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嚐到這種技術甜頭的任正非自此也就認定了晶片開發的道路,也就成為了華為的戰略目標。
在此後的日子裡,華為就一直為自己的系統裝置開發晶片,包括光傳輸、3G、IP資料通訊等等,而這些均構建成了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使其在通訊領域立於不敗之地,越做越強。隨著業務體系的擴充,進入終端領域後,再針對這些終端開發自己的晶片就再正常不過了。海思麒麟的佈局早在10年前就已經開始了,能有今天的效能可謂10年磨一劍,可謂不容易,同時也能看出晶片領域的自研的艱辛以及中國這塊產業的落後。未來想要全面超越歐美企業,可以說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
7 # 楓葉83177
五個原因:
1.不會被卡脖子,能自給自足。
還有一種卡,是供應商的產量交期跟不上。
2.自己已經有那個體量,更能減少成本。
3.自己也好把控,產量和質量
4.晶片加工業也是一大前景,有可觀的利潤。
5.最主要有那個實力!
為什麼說體量夠?
不單單麒麟晶片,
華為涉及到七大類晶片的研發和供應!
華為7大晶片:
1. 麒麟- 手機處理器
2. 巴龍- 手機基帶
3. 天罡- 5G基站
4. IPC- 影片編解碼,影象處理
5. 電視
6. NB-LOT- 物聯網
7. 凌霄- 路由器和伺服器
回覆列表
1、想要的晶片買不到,或者效能不好,只能自己設計。
2、想要的晶片被寡頭控制,價格高貨期差,成為自己系統產品的研發瓶頸,隨時有受制於人的風險。
3、用別人的晶片,系統產品太容易被抄襲,用自己的晶片,大幅提高了產品抄襲者的難度和成本。長期下來也成為系統產品差異化的重要手段。
我相信上述的三個原因,華為都思考過,碰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