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予我萬千風景767
-
2 # SundaySeventeen
古代人有一個規矩,一般家族位置越高越有號召力,翻開歷史比比皆是,所以改朝換代都是雞犬不留的,這個證據夠充分吧。
-
3 # 老慢
什麼是“謀”?
善做謀士的人,核心性格特徵是什麼?
“謀”是職業特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徵,兩者高度匹配,這個人才是最適合做“謀”這個職業的人,才是一個稱職的好謀士。
謀,言+甘+木。言:符合天理規律及發展趨勢的,引申:講道理的;甘:其中最恰到好處的關鍵點;木:枝杈一體,一個整體;故,謀:根據其中的發展規律,找出整體中的最恰到好處的關鍵點。
所以,“謀”這個職業特徵,最需要的是以下兩個素質:一、善於發現當前事物其中的規律、道理和趨勢;二、善於綜合分析,找出其中最恰到好處的關鍵點。
我們看,善於做謀士的人,只是善於發現規律趨勢並綜合分析出其中的關鍵所在的人。既不是善於把控一切、做決斷的老大,也不是辦事能力很強、執行力很強的具體執行者。
所以,人無完人,人和人不同,人各有特長,也各有最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善謀者,即不適合做主公老大,也不適合做具備的執行者,古今中外的出色謀士,譬如張良、郭嘉等等,無不如此。
-
4 # 沉墨I方之城
謀士在古代是一種職業,這跟能不能當主公是兩回事。只是從謀士到主公是很少有人做到。
謀士的特點注重於“謀”,也就是權謀算計,行軍打仗的出謀劃策,說直接點就是政治、軍事首腦的智囊團,他可以給自己的主公根據自己的看法和智慧出主意,給主公一些選擇,但做決斷的還是主公。謀士給主公幾個選擇,主公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決斷。
謀士的職業特點是多方考慮,寡做決斷,這樣的人其實是不適合做主公的。一個太多思前想後的人缺乏做當權者的殺伐果斷,所以歷史上少有謀士最後做了主公的,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司馬懿原來就只是曹操的謀士。
-
5 # 戱子畵秋
在中國古代謀士做為一種職業,他們為自己主子,出謀化測,料事如神,運籌帷幄決戰於千里之外,開啟一篇篇經典傳奇。
猶如在戰國時期,蘇秦,張儀之輩可用一句“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來形容謀士的能力。由此可見,他們並不是沒有駕馭群臣的能力。
謀士要想當主子,要看自己身是處於哪種情況,是出身貧寒還是出身氏族大家,俗話說有陰就有陽,有優點就缺點,古代大部份謀士的出身都是布衣,並無雄厚財力物力。
雖然謀士擅長出謀劃策,但未必有足夠的魄力與資源勢力甚至威望去進行實際操作,使其實現。 就像現代的企業,會有開發拓展部去構思新的發展方向,再交給具體的執行部門實施一樣。
一個人出的只是主意,但主意沒有實施前終究是空談空想,謀士要想發揮的自己才能,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負,必須得有與之相當的資源勢力做後盾。
所以謀士在尋找主子作搭檔,你出拳頭我動腦,強強聯合,才能發揮自己的所長。一則讓主子可以得一方天下,二則主子得的天下,都是謀士出謀劃策換來的,這在就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功名利祿。
-
6 # 陸棄
我認為各人選擇各人的職業,與他們本身的社會背景、家庭背景、人生定位等有關。每個人適合的工作不同。我們拿最出色的兩位謀士張良與諸葛亮為例,雖然張良、諸葛亮們有智謀,但張良、諸葛亮們都是輔佐型人才,而不是決策型人才。張良和諸葛亮們沒有劉邦與劉備的雄才大略,他們只是對某一件事情形成一個正確的判斷,並將這個判斷推薦給主公知道,但最後的決斷,還是要靠劉邦或劉備,也就是說,最後拍板的是劉邦與劉備,而不是張良與諸葛亮。
劉備與諸葛亮們,雖然善於出主意,但他們也不是執行層。他們出的主意,要靠別人來完成。讓張良與諸葛亮親臨前線,並不能發揮他們的作用。諸葛亮算是個全才了,但他親自指揮五出祈山,效果並不好。所以來說,古代的謀士們的才能,是當不好主公的。他們不具備那個素質。自然,他們駕馭群臣的能力也欠佳。如果論駕馭群臣的艱力,張良與諸葛亮,比劉邦和劉備,差得遠。
-
7 # 橫刀剖歷史
首先,當主公是要資本的,一個謀士一窮二白怎麼可能當主公。
劉備能做主公而諸葛亮不行,因為劉備有名聲(劉氏宗族),有班底(關張為武將,有自己的財力),諸葛亮雖然個人能力很出眾,但是缺乏這些關鍵因素,無法做主公;
其次,主公還需要獨特的人格魅力。主公最主要的能力是定方向,團結力量,協調內部各種勢力,而且一般都需要心胸開闊,情商要求很高;而謀士一般都是智商高,情商未必過關,像楊修,許攸,都是這樣;
最後,這還和個人志向有關。在古代,寧做謀士,不做主公。做主公,押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甚至整個家族,成則君臨天下,敗則禍連九族。做謀士,成則封侯,敗,運氣好的話換個主公繼續封侯。所以,謀士是憑藉自己的智力優勢和專業技能謀更好生活的一類人。只要自己有利用價值,就會活的很好。因此 很多謀士巴不得天下大亂,未必想要世泰民安!
這就好比現在很多職業經理人,他們不能創業嗎?非不能,實不願矣!
-
8 # 狼的影子319
除了劉邦,朱元璋在兩個草根皇帝以外,所有的皇帝,軍閥能夠成為主公,除了能力以外,出身是一個硬指標,《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吹的通天徹地之能,神鬼莫測之機,但是也只能老老實實當劉家的臣子,就是因為劉備有宗室的背景,在漢末亂世中,這個背景成為一個有號召力的政治旗幟,孫權之所以最後一個稱帝,就是因為他出身卑微。劉秀能夠開創東漢,因為他本身就是宗室,司馬氏能夠奪取天下是他的門閥士族背景和實力,號召力,南北朝政權更迭,開基立業的無一不是世家大族,開創西魏,東魏,隋,唐的都出自於關隴貴族的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五代十國的帝王也都是如此,建立宋朝的趙匡胤是官二代,自己也是大軍閥,成吉思汗是世襲的黃金家族,努爾哈赤是建州女真的世襲土司,這樣的背景才讓他們具有天然的號召力與某種程度的合法性,所以,那些什麼狗屁謀士,不管多麼牛逼,也只能是給這些主公當臣子,永遠成不了主公,
-
9 # 董慶江645
在古代謀士其實就是一種職業,絕大多數的謀士都是當不了主公的。謀士給人的印象就是詭譎,捉摸不透的,所以謀士更善於謀。
首先主公需要具備更加全面的才能和領袖的氣質,需要有遠大的抱負,有寬廣的心胸,善於籠絡人才,能夠量才而用。歷史上有許多的精通兵法謀略,但不適合做主公,譬如諸葛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精通兵法謀略,深諳奇門遁甲之術,識天文懂地理,百年不遇的奇才,但他無法駕馭主公這一角色,真的不適合。
其次當主公自身要具備一種優秀的氣質,要能夠統領群臣,能夠得到群臣的認可,還要有一定的威望。他的主要任務是領導群臣,形成一種凝聚力,讓文武大臣團結一心,發揮出更大的威力。至於獻計獻策,謀劃運籌是謀士的主要工作,主公只需要聽取、識別,最後做決策。
譬如漢高祖劉邦,原本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泗水亭長,當地的地痞無賴,但是在起義以後就是有人願意跟隨他。不曾多次不想幹了,想把主公之位讓出來,他覺得蕭何無論才能,智謀都比自己強,他才適合做主公。蕭何卻對他說,這個主公就你能幹,其他人駕馭不了,我也只願意輔佐你。所以說,主公這個位置,不是誰都能夠乾的,除了以上的品質,還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
最後,主公還需要一定的一本,正所謂人力物力財力,你總得佔據一樣吧。大多數的謀士,都是飽讀詩書,深諳韜略的書生,也沒有創業的資本啊。譬如劉備,他雖然資本不大,但是他擁有關張趙三員當世名將,個個有萬夫不當之勇,這就是他的資本。
(全文完)
回覆列表
並不是謀士當不了主公,謀士也是有三六九等的。
就比如諸葛亮作為一個謀士那是綽綽有餘吧,他同時也具備威信,聲望,眼界等一切主公該有的東西。他也可以當一個主公,但他有道德約束呀,他是劉備的臣子,他上面有禮法壓著。
有很多謀士都有當主公的能力,但主公只有一個,有能力當主公的謀士之所以成為謀士原因是下手晚了,先下手為強嘛,那些主公都早早的把基礎打好了,你再想當主公不是找死嗎,如果諸葛亮在諸侯紛爭的時候就出來打拼也可以混成一個小諸侯呀,誰叫人家發力晚,蛋糕都被人家分完了才出茅廬。周瑜也有當主公的能力呀,但先機早被孫策佔了,人家16歲就開始發力了,等人家把基礎打好了,你再出來想當主公不可能呀,要是周瑜也早早的在江東發力,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班子呀,但還是先機都被別人佔完了。
除了這種情況還有就是沒有當主公的能力的,自己有自知之明,就是一輩子當謀士的料。還有就是甘願當謀士,人家就樂意當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