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醫養生鄭芝環

    溼熱這個話題,老百姓都很關心,日常的診療過程中,很多患者也會問到溼熱相關的情況,有些患者也會直截了當地告訴醫生,說自己就是“溼熱”。

    但是溼熱是如何判斷出來的?這個還是需要有點技巧。並且治療祛溼熱,也要掌握溼熱的本源,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今天我們來講講這個話題。

    還有一個原因也是比較主要的,也多數會被人忽略的,就是本身體內的陽氣不足,脾胃虧虛,這個容易導致脾胃的運化功能受損,形成胃腸寒溼停滯的現象,阻滯而化熱,形成一種脾胃虛寒又有脾胃溼熱兼雜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會有以下方面的表現,就是形體怕冷、身體肥胖、消化不良又容易腹脹腹瀉,但是又有溼熱的相關表現,比如容易長暗瘡、面板溼疹、口乾口苦、口臭,舌苔白膩又有時候偏黃,以上這就是形成脾胃虛寒又兼有溼熱的現象,脾胃虛寒是本源,溼熱是結果。

    在治療用藥方面,如果是一些氣候導致的溼熱,或者暴飲暴食、肥甘厚膩導致的短期溼熱,一般用清熱祛溼的方法治療都會比較有效,而且相對容易解決;而虛實兼雜的現象,脾胃陽虛又夾有溼熱的時候,治療用藥就必須有所權衡,也比較講究醫生的功底和用藥技巧,溫陽健脾的同時又不能太燥熱,清熱去溼同時又不能傷脾胃、傷陽氣,需要權衡患者的虛實程度輕重,寒熱程度輕重,用藥有所斟酌才能取效,要找專業的中醫生就診,而沒有固定的方藥。

  • 2 # 學著健康

    正氣不足,溼邪熱邪同時侵入,或溼邪單獨入侵,久而化熱。溼邪在體,如毛巾浸水,水多沉重,頭重、體重、關節腫重,都為有溼,若加有熱則紅、則痛,小便有紅、大便有紅、痰中帶紅、關節紅腫、眼結膜紅、舌紅等等皆為有熱,舌苔黃、眼結膜黃亦為有熱,脈緩有熱、脈數亦有熱,熱有實熱,還有虛熱,虛熱有陰虛陽亢,亦有陽虛的陰陽Grand SantaFe。有溼滲水利溼,有熱清熱,可找當地中醫生辯證施治。至於預防,當以扶正為主,扶正除了用中藥,飲食注意不過食厚膩辛辣,工作不過勞,性慾有節制,睡眠一定要足夠。願意運動者練習站樁,站樁可調節陰陽,增強正氣,“正氣足,邪不可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的一生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