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同王屹峰
-
2 # 知我齋主亼
名人有個資源優勢 ,就是可以向當代的書法名師求教能更容易些。所以在學習和練習中的錯誤及時糾正,應向哪個方向努力。相對於自己摸索會少走些彎路。另一個方面,名人在購置筆墨紙硯上,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可以大量的在各種宣紙上進行練習,由於筆、紙、墨是練習中的主要耗材。特別是在對筆性、紙性、墨性的瞭解,實踐階段用量極大,一天幾刀宣紙,幾瓶墨汁(墨塊),也是常有的事。再一方面,需要大量閱讀書法方面的書,幾種字型又要兼收幷蓄。對書法的姊妹藝術也要去適當瞭解和選擇性系統學習。名人想名副其實是很難做到的,必須要沉下心來下番功夫才能有所突破和進步。書法藝術,有時是不斷自我否定和否定自我的交替上升的過程。有時是需要大量時間的反覆實踐,才能打破問瓶頸期。願名人也罷,普通人也可,認真練習肯定會有收穫和進宜的。加油!
以上幾點,是我想到的幾個方面,僅供參考。
-
3 # 一隻榨榨
另闢蹊徑,自成一家。
或以針代筆,上下翻飛,揮灑自如。
或大吼一聲,氣貫長虹,威震四方。
對於他們,怎麼練書法從不是重要的事。
只要成了“名人”,寫出來的自然就叫“書法”了。
-
4 # 王義君
謝謝!我不知道名人是怎樣練習書法的,但我可以想象得到,除了名人自身所具有不同於普通人的天賦以外,其它並無與普通人有什麼不同之處。要說有,那也就是比普通人所付出的努力更多和更為艱苦。因為在攀登任何藝術的高階領域上,都沒有什麼捷徑可循。謝謝!
-
5 # yf勝其
人不分貴賤,名人只是出名而已,但是練習書法和常人一樣,沒有捷徑可走,有言道:書法不二門,勤學苦讀練!
一個名人想練就一手好字,進入書法殿堂之內,無非和我們書法愛好者或書法名家一樣循守四點。
一:先從楷書練起,楷書好比人走路,行書好比跑步,楷書沒撐握好去練行書,是江湖體,沒韻味。
選自己喜歡的字帖,從基本筆畫入手,按照字帖中的用筆動作圖逆鋒起筆,回鋒藏筆,也可以描紅,描紅可增加對用筆的執行和中鋒。
筆畫練熟悉了,就練偏旁,練之前,先讀帖,然後領悟再去寫,不要看一筆寫一筆,這樣進步不大的。
偏旁部首練的差不多了,練結構,也就是整個字,結構包括布白均勻,筆畫多少搭配,本人經驗:比如寫”春”字,春字有六橫,加上撇出頭算一橫,共七橫,那麼第四橫寫在米字格的交叉點,使字不失重心,布白才均勻,又如”順”有六豎,那麼左三豎和右三豎寫在米字格中心線外一點,這樣順字在米字格內擺的端正了。
三:意臨,意臨是臨帖最高的境界,不看範本,憑記憶把想寫的字和帖中的字一模一樣的寫在紙上,如有不像,用筆記上,以便對照更正。
四:持之以恆,學可書法是漫長的過程,耐得了寂寞,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一個名人練習書法,如果在書法上談不上藝術,信手塗鴉,叫作寫字。馬雲是大贏家,其作品拍賣會上過百萬元錢,假如我拿馬雲寫的字是拍賣,我相信一分錢賣不出去,這是當今書壇的醜習。
-
6 # 子衿書法
名人都是怎麼練書法的?
你指的名人是哪方面的名人?是古代名人,還是現在的名人?古代的書法家名人,他們每個人的書法都是苦練出來的,我給你介紹幾個古代書法名家練習書法的故事。
草聖張芝,他是有記載以來最早的一位刻苦練習書法的名人。張芝是東漢末年時人。今草的創造者。他家裡的一個池塘,因為他長期的在池水中清洗毛筆和硯臺,池水都被染黑成了墨汁。後人便把臨帖叫做“臨池”。臨池學書就成了刻苦學習書法的代名詞。張芝家中做衣服的布料,他要先在上面寫滿了字以後,才拿去染色。他的草書氣脈通達,一筆而成,故稱為一筆書。(圖為張芝冠軍帖)
書聖王羲之。大家一提到王羲之書法,自然便想到了名聞天下的《蘭亭序》。對王羲之精妙的筆法讚歎不已。那麼他的鬼斧神工般的筆法是從哪裡來的?他的師父傳授的?不是。是他自己苦練出來的。師父傳授的方法,如果不練習,再高明的師父也不可能讓一個懶惰的人擁有絕世神技。
王羲之七歲時即能書 。十二歲時,在他父親王曠的枕頭中發現一本蔡邕所作的筆法論。悄悄的讀了以後,書藝大進。他的師父衛夫人見到他突飛猛進的書作時,嘆息道:“此子將來必蔽我書名”。衛夫人的名字,不知道是因為她有王羲之這個徒弟而為世人知曉呢,還是因為有了王羲之把她的書名遮擋住了?
成年以後的王羲之,學遍書法。篆書學習李斯、曹喜。隸書學習蔡邕石經。八分學習梁鵠。真書學習鍾繇,草書學習張芝。在山陰山中,石板竹片木塊,能寫的東西都被他寫滿 。而他練習的紙,更是反覆書寫,直到無法再用,二十多年無間寒暑,才練就了蘭亭盛會之時的神來之筆。(圖為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智永,王羲之七世孫。頹筆成冢就是說的智永刻苦學習書法的典故。智永為了練習家傳書法,登上閣樓四十年,寫頹的毛筆裝了滿滿七大籮筐。他把這些筆埋入地下,並寫了一篇祭文。他寫了八百多本《千字文》,分送江南寺院。現在還有一本《千字文》藏於日本私人家中。是當時遣唐使到中國學習帶回日本的。(圖為智永千字文)
懷素,顛張狂素中的狂素,指的就是懷素。懷素幼年出家,在讀經的空隙時間,喜歡練習書法。由於寺廟中沒有紙供他書寫,他便在寺院外栽種了兩萬多株芭蕉樹。巨大的芭蕉葉,成為了懷素練習書法用的“紙”。懷素在這不花錢的“紙”上,練就了超凡絕世的狂草。
(圖為懷素自敘帖)
古代書法家學習書法,成為名家都是付出過艱辛的努力才成功底。虞世南手抄《北堂書抄》,歐陽詢編撰《藝文類聚》。什麼是長篇鉅製,這兩部典籍,可能有的人一生讀過的字都沒有它的字多,更不用說寫了。
現在有的學習書法的朋友,寫二三百字的作品便稱為“長篇鉅製”,這個數量,還不夠古人喝杯茶的功夫。更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話,動不動就說超越古人。除了你的時代超越了古人,書法,洗洗睡吧!
-
7 # 華夏筆都—鵬譽軒筆莊
鵬譽軒筆莊,選三位古代名人是如何練書法的:文徽明的勤奮、懷素的悟性、歐陽詢的痴迷。希望對廣大書友有啟發和激勵。
一、勤奮——把書法作為日課的文徽明
明代書法家用力最勤,下筆不苟者,當屬文徽明。他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他臨池不輟,80歲寫的小楷(見下圖),仍一絲不苟,無一懈怠。年近90歲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寫墓誌銘,未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
二、悟性——向大自然學習的懷素
懷素曾向表兄鄔彤學習筆法,鄔彤告訴懷素:"像蓬草生機勃勃,像驚沙隨風而飛"。在座的顏真卿問懷素,您有心得嗎?懷素說:"我看見夏天的雲彩像層層奇峰,正像筆法蒼茫鬱郁,筆法痛快淋漓時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正因如此,懷素才有"草聖"之稱。
三、痴迷——一生嗜書成癖的歐陽詢
歐陽詢酷愛書法,精研終生,據巜新唐書》記載:他曾於道中見索靖所書碑,駐足觀摩,行去數里而復返,觀摩疲倦了,就坐著觀摩,晚上就睡在碑旁,三日後乃得其法而去。如此痴迷程度,才有"歐體"的產生。
-
8 # 白原2
首先謝謝邀請。筆者以為:現代名人與古代名人的書法是有很大處別的。古代名人在書法上,都是有真功夫的。隨便舉幾個例子。大詩人李白,感覺沒什麼書法作品流傳,還有《上陽臺》貼流傳。武將岳飛,有《出師表》名世。可謂不勝列舉。而現代名人書法。感覺很大一部分有“名人效應”之嫌。比如看了很多名人書法,像演義圈裡唐國強、姜昆、徐靜蕾等人的書法不錯。其他名人書法,感覺只是名人罷了!至於名人是怎樣練書法的。就不得而知了。練與不練,只有名人自己知道!
回覆列表
古今有名有實的書家,大多是無意於書法的書法家。因為過去作學問或從政為官,每天都得用毛筆寫字,書寫功夫之深遠非今人能比。當然,前人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書教育,並且自身有書法美學上的追求。當代真正書家也是每天都在練習的。
怎樣練的問題,我覺得前賢都是把做人,把修身煉性放在首位。因為性不成書絕難成的。
二是作學問,廣學博覽。今人所謂字外功是也。
三是經常練,正確的練。沒一定時間積累不成,方法錯了更不成。滴水穿石,不僅是持續不斷,還在於目標始終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