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傲慢無禮 〕指態度傲慢,不講禮貌 2、〔 禮儀之邦 〕禮儀:禮節和儀式;邦:國家。指講究禮節和儀式的國家。 3、〔 彬彬有禮 〕彬彬: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形容文雅而有禮貌。 4、〔 頂禮膜拜 〕頂禮:頭、手、足五體俯伏在菩薩足下叩拜;膜拜:舉手加額;長跪而拜。 5、〔 分庭抗禮 〕庭:庭院;抗:對等;相當;抗禮:行平等的禮。 6、〔 焚香禮拜 〕焚香:點燃香火。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靈行禮跪拜。 7、〔 恭而有禮 〕恭:恭敬;禮:禮節。恭敬又有禮節。 8、〔 磕頭禮拜 〕磕頭:舊時禮節,跪在地上頭碰地。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禮。 9、〔 禮義廉恥 〕有禮節;講道義;尚廉潔;知羞恥。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規範。 10、〔 禮賢下士 〕禮:以禮相待;對待有禮貌;賢:指賢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 11、〔 禮尚往來 〕尚:注重。在禮節上要注重有來有往。後也指你對我怎麼樣;我對你就怎麼樣。 12、〔 禮壞樂崩 〕古代制禮,把它當作社會道德、行為的規範;把制樂人微言輕教化的規範。 13、〔 詩禮之家 〕詩:指《詩經》;禮:指《周祀》、《儀禮》、《禮記》。 14、〔 先禮後兵 〕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強硬手段解決。 15、〔 以禮相待 〕禮:儀禮;應有的禮節;待:對待;接待。用應有的禮節來對待別人。 16、〔 知書達禮 〕知、達:懂得。有文化,懂禮貌。形容有教養。 17、〔 禮順人情 〕指禮是順乎人之常情,人與人共處必須遵守的規範。 18、〔 燒香禮拜 〕敬奉神佛的一種儀式 19、〔 請客送禮 〕宴請客人,饋贈禮物 拓展資料 禮賢下士 lǐ xián xià shì 成語解釋:禮:以禮相待;對待有禮貌;賢:指賢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謙居於別人之下;以示對人尊敬;士:舊指有知識學問的人。對賢者以禮相待;對學者非常尊敬。舊時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員尊敬和重視人才。 成語出處:《新唐書 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謙介,為宗臣表,禮賢下士有終始,嘗引李巡、張參在幕府。” 成語繁體:禮賢下士 成語注音:ㄌ一ˇ ㄒ一ㄢˊ ㄒ一ㄚˋ ㄕ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成語用法:禮賢下士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士,不能讀作“sì”。 成語辨形:士,不能寫作“土”。 近義詞:彬彬有禮、以禮待人 反義詞:居高臨下、盛氣凌人 成語例子:我今天看見了一位禮賢下士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絕少的了。(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李勉從地方官升到宰相,他從不妄自尊大,待人非常誠懇,有禮貌。他發現縣尉為人正直很能幹就提拔他為南鄭縣令。他發現立巡、張參很有才幹,就請他們出來做官,不久他們去世,李勉特別懷念他們,人們稱他為禮賢下士的典範
1、〔 傲慢無禮 〕指態度傲慢,不講禮貌 2、〔 禮儀之邦 〕禮儀:禮節和儀式;邦:國家。指講究禮節和儀式的國家。 3、〔 彬彬有禮 〕彬彬: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形容文雅而有禮貌。 4、〔 頂禮膜拜 〕頂禮:頭、手、足五體俯伏在菩薩足下叩拜;膜拜:舉手加額;長跪而拜。 5、〔 分庭抗禮 〕庭:庭院;抗:對等;相當;抗禮:行平等的禮。 6、〔 焚香禮拜 〕焚香:點燃香火。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靈行禮跪拜。 7、〔 恭而有禮 〕恭:恭敬;禮:禮節。恭敬又有禮節。 8、〔 磕頭禮拜 〕磕頭:舊時禮節,跪在地上頭碰地。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禮。 9、〔 禮義廉恥 〕有禮節;講道義;尚廉潔;知羞恥。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規範。 10、〔 禮賢下士 〕禮:以禮相待;對待有禮貌;賢:指賢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 11、〔 禮尚往來 〕尚:注重。在禮節上要注重有來有往。後也指你對我怎麼樣;我對你就怎麼樣。 12、〔 禮壞樂崩 〕古代制禮,把它當作社會道德、行為的規範;把制樂人微言輕教化的規範。 13、〔 詩禮之家 〕詩:指《詩經》;禮:指《周祀》、《儀禮》、《禮記》。 14、〔 先禮後兵 〕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強硬手段解決。 15、〔 以禮相待 〕禮:儀禮;應有的禮節;待:對待;接待。用應有的禮節來對待別人。 16、〔 知書達禮 〕知、達:懂得。有文化,懂禮貌。形容有教養。 17、〔 禮順人情 〕指禮是順乎人之常情,人與人共處必須遵守的規範。 18、〔 燒香禮拜 〕敬奉神佛的一種儀式 19、〔 請客送禮 〕宴請客人,饋贈禮物 拓展資料 禮賢下士 lǐ xián xià shì 成語解釋:禮:以禮相待;對待有禮貌;賢:指賢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謙居於別人之下;以示對人尊敬;士:舊指有知識學問的人。對賢者以禮相待;對學者非常尊敬。舊時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員尊敬和重視人才。 成語出處:《新唐書 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謙介,為宗臣表,禮賢下士有終始,嘗引李巡、張參在幕府。” 成語繁體:禮賢下士 成語注音:ㄌ一ˇ ㄒ一ㄢˊ ㄒ一ㄚˋ ㄕ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成語用法:禮賢下士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士,不能讀作“sì”。 成語辨形:士,不能寫作“土”。 近義詞:彬彬有禮、以禮待人 反義詞:居高臨下、盛氣凌人 成語例子:我今天看見了一位禮賢下士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絕少的了。(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李勉從地方官升到宰相,他從不妄自尊大,待人非常誠懇,有禮貌。他發現縣尉為人正直很能幹就提拔他為南鄭縣令。他發現立巡、張參很有才幹,就請他們出來做官,不久他們去世,李勉特別懷念他們,人們稱他為禮賢下士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