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眾人少語

    我老家青島平度,最有名氣的也就是田單擺火牛陣了,但是平度古稱即墨,現在還有即墨古城遺址,還有一個銅牛轉盤。在西漢時就有平度這個名字了。明清時一直成為平度州。現在也是山東省最大的縣級市。

  • 2 # 歷史中簡堂言史君

    我的家鄉在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2000多年的歷史了。 洞口是蔡鍔將軍故里,中國雪峰 蜜橘之鄉,中國綠色名縣,全國雙擁模範縣, 革命老區縣,中國 宗祠文化之都。名勝古蹟有回龍洲、文昌塔、洞口塘、半江泉水,溫泉群、桐山瀑布、山門松坡街及挪溪國家森林公園等。

    我的家鄉是在洞口,漢武帝元朔五年稱都梁侯國

    我的家鄉在洞口,寶鼎元年(266年)改都梁縣為武岡縣,屬昭陵郡;

    我的家鄉在洞口,隋開皇十年(590年)都梁縣併入邵陽縣,洞口為邵陽縣轄地;

    ▽羅溪國家森林公園

    我的家鄉在洞口,唐武德四年(621年)更武攸縣為武岡縣,復置建興縣,洞口屬建興縣;

    我的家鄉在洞口,北宋崇寧五年(1106年)武岡設軍,領武岡、綏寧、臨岡三縣,洞口屬武岡縣;

    我的家鄉在洞口,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武岡路為武岡府,領武岡、新寧、綏寧(後屬靖州)三縣,洞口屬武岡縣;

    我的家鄉在洞口, 民國2年(1913年)改武岡州為武岡縣,直屬湖南省政府管轄,洞口屬武岡縣地;

    我的家鄉在洞口,1952年2月16日設立洞口縣,同年4月1日正式成立洞口縣,屬邵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風雨橋

    我的家鄉在洞口,蔡鍔將軍故里

    我的家鄉在洞口,袁也烈少將,前山東軍區副司令員故里

    我的家鄉在洞口,抗日戰爭最後一場雪峰山戰役就在洞口

  • 3 # 獨自等待1991

    昌黎歷史悠久,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活動,[1]

    唐堯時屬冀州,虞舜時屬營州,夏禹時屬冀州。[4]

    商代,屬孤竹國。

    戰國,屬燕國遼西郡。

    西漢,置遼西郡絫縣。[1] 東漢,省入臨渝縣。

    三國時,屬魏國,仍為遼西郡臨渝縣地。

    西晉,改屬遼西郡海陽縣。

    北魏時,為肥如縣地。

    隋開皇元年,為平州肥如縣地,後省入新昌縣。開皇十八年,新昌更名盧龍,為盧龍縣地。

    唐,劃入平州石城縣地。永泰元年,在昌黎縣靖安設定柳城軍。後期,營州僑置到臨渝關裡。

    923年(遼天贊二年),僑置營州境內設定營州鄰海軍,並在州置新置廣寧縣。[1]

    金皇統二年,營州廢,廣平縣直隸平州。1189年(金大定二十九年),廣平縣取“黎庶昌盛”之意定名昌黎縣。[1]

    元至元二年,撫寧縣和海山縣併入昌黎,三年,復置撫寧、海山。四年,夫併入昌黎。七年,置撫寧,將昌黎、海山併入撫寧。至元十一年,置昌黎縣(屬灤州)。並海陽入,改永平路。

    明初,太祖改昌黎所屬永平府為平灤府,後又改成永平府。

    清代,昌黎仍隸永平府,永平府隸屬直隸省通永道。

    民國2年,昌黎縣屬渤海道。

    民國3年,渤海道改稱津海道,昌黎屬津海道。

    民國17年,改制廢道,昌黎縣直隸河北省。

    民國37年(1948年)9月14日,昌黎解放。11月,昌黎縣城區建立昌黎市,為冀東區行署第十二專員公署駐地。[1]

    民國38年(1949年)6月,撤銷昌黎市,併入昌黎縣。8月,昌黎縣劃屬唐山專區,昌黎縣城為唐山專員公署駐地。[1]

    1958年1月,盧龍(水峪、劉家營公社除外)、撫寧(洋河以西地區)劃入昌黎,唐山專員公署從昌黎遷往唐山。

    1960年,唐山專區撤銷,昌黎縣隸屬唐山市。

    1961年6月,盧龍、撫寧縣恢復,原政區從昌黎縣劃出。

    1970年,唐山專區改稱唐山地區。

    1983年5月,唐山地區行政公署撤銷,昌黎縣劃屬秦皇島市。[1]

    1988年3月,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沿海開放縣。[1]

    2005年,成為河北省首批擴權縣。[1]

  • 4 # 劉十勇

    我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縣

    東寧因位於清朝寧古塔之東而得名,是黑龍江省設治較早的縣份之一。渤海國時期,屬率賓府。金元時期 ,由於戰爭滋擾居民被全部遷走。清朝時期,為保護滿族祖先的發祥地,禁止各族人民進入。因此,一直荒涼幾百年。至咸豐、同治時期,才再有人進入。1881年(光緒七年),清政府在三岔口設招墾局,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於改設綏芬廳,後又將綏芬廳移治於寧古塔城(今寧安縣)。1909年(宣統元年),復設東寧廳。1910年(宣統二年),由綏芬一廳一部分析置為東寧廳,以位於寧安之東,《滿洲;地名考》記載:是為了祈禱東方安寧,故名東寧。1913年(民國2年),改為東寧縣,縣治設於三岔口。日偽時期,困縣治臨近中蘇界河——瑚布圖河,遂把縣治移至小城子。1914年(民國三年)六月劃屬吉林省延吉道;1929年(民國十八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歸省直接管轄,東寧仍屬吉林省,為三等縣。1932年,實行省公署官制,此縣仍隸屬於吉林省,為乙類縣。1933年1月,日本侵略軍佔領東寧縣城後,設東寧縣公署,屬吉林省。1934年,十二月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劃東北為十四省,東寧縣隸屬於濱江省。1937年,七月一日實行第二次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增設了牡丹江、通化兩省,東寧縣劃屬牡丹江省。1939年,劃出東寧北部,設綏陽縣。同年,實行街村制,東寧設一街三村。1943年,十月設定東滿總省(包括牡丹江、東安、間島三省)和興安總省(包括興安東、西、南、北四省),東寧縣隨之隸屬東滿總省的牡丹江區域。1945年8月解放。1946年春,成立民主政府,隸屬綏寧省,後歸牡丹江專區管轄。1948年,劃歸松江省。同年10月,撤銷綏陽縣,併入東寧縣。1954年8月,松江省與黑龍江省合併,隸屬黑龍江省。1956年3月隸屬牡丹江專員公署。1983年10月,劃為牡丹江市轄縣。

  • 5 # 歷史小知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自武則天久視元年(公元700年)開始始置縣,千年以來,雖幾度廢立但從未易名。

    要說叫什麼名字

    《哈兒司令》這部電視劇看過沒?他的原型就是我們這兒。好像我們這出名的就他了。

    沒看過就算了,小地方也沒什麼寫的,也沒什麼人看。看過的就:

  • 6 # 葭明通半瓶歷史

    豐沛之地,這個成語就是富足繁華的代指。

    水,是文明之源,豐沛之地,大平原上,河湖密佈,古代人民很容易也就創造大量財富。

    養出了劉邦那幫子不事生產的人。

    中華文明除了陝西那塊之外,也就是豐沛了。請看古人釋義:

    三千年來,沒有換過名字,豐國變成了豐縣而已,沛國變成了沛縣而已。

    先有徐州後有軒,唯有豐縣不記年。

    軒轅帝萬國咸寧,創設九州,徐州此前已在,豐縣也在。

    春秋宋王偃以豐為都所,也就是豐是宋國都城,厲害吧!

    秦始皇統一六國,豐始為縣至今。

    后豐出第一平民皇帝劉邦,天下知之。

    張良食邑地,傳十世,到天師張道陵。

    上面這些都無所謂。

    葭明通認為豐縣最厲害的時期是抗日時期。

    大平原抗日不容易,幸而豐縣人民不怯場,儘管武器不如人,科技不如人。

    然而,勇敢赴死的人真不少。

    李貞乾,地主之家,上層知識分子,毀家紆國難,一家二十六口抗日而犧牲,豐縣人民立碑紀念之。

    豐縣人,江蘇人,有齊魯壯士之風,冒犯不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毛全集》這本書裡面講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