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特區政府統計處2月16日公佈的數字顯示,到2005年底,香港人口為697.08萬人。與2004年底比較,香港總人口增加55100人,其中人口自然增長19000人,淨移入人數36100人。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字顯示,2005年底香港總人口中,常住居民為674.84萬人,流動居民為22.24萬人。只有1098平方公里的香港,服務業發達得令人吃驚。2000年,服務業在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所佔的比率高達86%。即使扣除公營部門所佔比率,服務業仍佔當地生產總值73%。漫步香港,銀行多過米鋪,餐廳、酒樓放眼皆是,大型展覽幾乎日日都有,從吃、穿、住、行到金融、地產、保險、運輸、電訊各種服務林林總總,應有盡有,方便之極。香港因而也被稱為世界一流的、亞太地區主要的服務中心。近幾年,香港的經濟增長很大一部分來自服務業。在1990年至2000年期間,香港服務業的增加價值,平均每年增加9.3%,達1300億美元,而同期的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7.8%,因此,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不斷增加。在各個主要服務行業中,金融、保險、地產、商用服務業和社群、社會、個人服務業的生產量增長最快,平均每年為9.4%和11.9%,分別佔2000年香港生產總值的23.5%和21.2%。按國際計算標準衡量,香港的服務出口總值,在香港生產總值所佔的比率非常高。2001年上半年,香港的服務出口總值達206億美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的26.3%。在亞太區內,香港與新加坡持續成為淨服務出口地。以服務出口總值計算,面積狹小的香港在區內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香港的服務出口2000年在世界排名第九。香港的出口服務主要包括運輸服務、與貿易有關的服務及旅遊服務,分別佔2000年服務出口總值的36%、30%、18%。同年,金融服務出口佔服務出口總值的9%,而保險及其它服務出口佔7%。整體來說,香港是淨服務出口地。按服務貿易的行業分析,2000年香港的運輸服務、金融服務、與貿易有關的服務均有盈餘,盈餘分別為104億美元、24億美元、109億美元。由於服務業在香港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香港特區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計劃,推動服務業的增長和發展,以確保香港為亞太地區提供世界一流的服務。香港之所以被譽為“東方之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她扮演著世界航運中心的角色。這個僅有1065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連續多年摘下世界最大貨櫃(即集裝箱)港口的桂冠。1980年香港集裝箱吞吐量是147萬個標準集裝箱,超過日本神戶,成為世界第三大集裝箱港,1986年香港趕上美國,港口吞吐量達229萬個標準集裝箱,躍居世界第二;1987年集裝箱吞吐量增到345萬個標準集裝箱,超過荷蘭鹿特丹港,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並連續多年稱冠。到2000年,香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已達1810萬個標準貨櫃單位,不愧為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香港位於遠東貿易航路要衝,且地處正在迅速發展的亞太區中心,所以港口一向是促進香港發展與繁榮的要素。香港既是南亞太區的樞紐港,也是中國內地的轉口港,祖國內地經濟的繁榮,是香港航運業不斷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香港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良港維多利亞港,其平均超過10米深的港內航道,使大型遠洋貨輪可隨時進入碼頭和裝卸區,為世界各地船舶提供了方便而安全的停泊地。與此相匹配的是,香港還擁有優良的港口設施和高效率的作業流程,香港的貨物裝卸作業素以效率高見稱,貨櫃船在港內的週轉時間平均約為10小時。港口裝置可同時容納上百艘船舶靠泊和進行裝卸作業。香港不僅擁有集裝箱碼頭,而且還擁有石油、煤炭、水泥等專用碼頭。更重要的是,香港還擁有數千家航運企業和上萬人的航運從業人員及優良的航運管理人才。這些都是香港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航運中心的保證。無論是從港口設施的船艙噸位、貨物處理量和客運量而言,香港都擠身於世界大港之首。著名的香港葵涌貨櫃港在維多利亞港西北部,共有18個泊位,臨海地界總長6000米左右,碼頭佔地200多公頃,包括貨櫃場和貨運站在內,可同時容納多至18艘大型貨櫃船在泊位裝卸貨櫃。香港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門戶和亞太地區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旅遊、資訊中心,其經濟發展與內地經濟有著越來越密切的依存關係。據介紹,目前香港港口處理的的集裝箱,約有七成與內地有關。同時,每年進出香港的內地船舶超過4000艘(次),而且內地沿海大部分港口都開辦了至香港的集裝箱航線。香港航運界人士確信,在未來10年內,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必將使香港港口的貨運量進一步增長
港特區政府統計處2月16日公佈的數字顯示,到2005年底,香港人口為697.08萬人。與2004年底比較,香港總人口增加55100人,其中人口自然增長19000人,淨移入人數36100人。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字顯示,2005年底香港總人口中,常住居民為674.84萬人,流動居民為22.24萬人。只有1098平方公里的香港,服務業發達得令人吃驚。2000年,服務業在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所佔的比率高達86%。即使扣除公營部門所佔比率,服務業仍佔當地生產總值73%。漫步香港,銀行多過米鋪,餐廳、酒樓放眼皆是,大型展覽幾乎日日都有,從吃、穿、住、行到金融、地產、保險、運輸、電訊各種服務林林總總,應有盡有,方便之極。香港因而也被稱為世界一流的、亞太地區主要的服務中心。近幾年,香港的經濟增長很大一部分來自服務業。在1990年至2000年期間,香港服務業的增加價值,平均每年增加9.3%,達1300億美元,而同期的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7.8%,因此,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不斷增加。在各個主要服務行業中,金融、保險、地產、商用服務業和社群、社會、個人服務業的生產量增長最快,平均每年為9.4%和11.9%,分別佔2000年香港生產總值的23.5%和21.2%。按國際計算標準衡量,香港的服務出口總值,在香港生產總值所佔的比率非常高。2001年上半年,香港的服務出口總值達206億美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的26.3%。在亞太區內,香港與新加坡持續成為淨服務出口地。以服務出口總值計算,面積狹小的香港在區內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香港的服務出口2000年在世界排名第九。香港的出口服務主要包括運輸服務、與貿易有關的服務及旅遊服務,分別佔2000年服務出口總值的36%、30%、18%。同年,金融服務出口佔服務出口總值的9%,而保險及其它服務出口佔7%。整體來說,香港是淨服務出口地。按服務貿易的行業分析,2000年香港的運輸服務、金融服務、與貿易有關的服務均有盈餘,盈餘分別為104億美元、24億美元、109億美元。由於服務業在香港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香港特區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計劃,推動服務業的增長和發展,以確保香港為亞太地區提供世界一流的服務。香港之所以被譽為“東方之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她扮演著世界航運中心的角色。這個僅有1065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連續多年摘下世界最大貨櫃(即集裝箱)港口的桂冠。1980年香港集裝箱吞吐量是147萬個標準集裝箱,超過日本神戶,成為世界第三大集裝箱港,1986年香港趕上美國,港口吞吐量達229萬個標準集裝箱,躍居世界第二;1987年集裝箱吞吐量增到345萬個標準集裝箱,超過荷蘭鹿特丹港,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並連續多年稱冠。到2000年,香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已達1810萬個標準貨櫃單位,不愧為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香港位於遠東貿易航路要衝,且地處正在迅速發展的亞太區中心,所以港口一向是促進香港發展與繁榮的要素。香港既是南亞太區的樞紐港,也是中國內地的轉口港,祖國內地經濟的繁榮,是香港航運業不斷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香港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良港維多利亞港,其平均超過10米深的港內航道,使大型遠洋貨輪可隨時進入碼頭和裝卸區,為世界各地船舶提供了方便而安全的停泊地。與此相匹配的是,香港還擁有優良的港口設施和高效率的作業流程,香港的貨物裝卸作業素以效率高見稱,貨櫃船在港內的週轉時間平均約為10小時。港口裝置可同時容納上百艘船舶靠泊和進行裝卸作業。香港不僅擁有集裝箱碼頭,而且還擁有石油、煤炭、水泥等專用碼頭。更重要的是,香港還擁有數千家航運企業和上萬人的航運從業人員及優良的航運管理人才。這些都是香港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航運中心的保證。無論是從港口設施的船艙噸位、貨物處理量和客運量而言,香港都擠身於世界大港之首。著名的香港葵涌貨櫃港在維多利亞港西北部,共有18個泊位,臨海地界總長6000米左右,碼頭佔地200多公頃,包括貨櫃場和貨運站在內,可同時容納多至18艘大型貨櫃船在泊位裝卸貨櫃。香港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門戶和亞太地區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旅遊、資訊中心,其經濟發展與內地經濟有著越來越密切的依存關係。據介紹,目前香港港口處理的的集裝箱,約有七成與內地有關。同時,每年進出香港的內地船舶超過4000艘(次),而且內地沿海大部分港口都開辦了至香港的集裝箱航線。香港航運界人士確信,在未來10年內,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必將使香港港口的貨運量進一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