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洪-沛
-
2 # 一葉楓流
戰列艦不會再回到海上了。
火炮型戰艦隻能是飛機的靶子。導彈為武器的水面戰艦,隱蔽性不如潛水艇,速度不如飛機,資訊獲取手段幾乎為零。也不可能有衛星當做戰場實時偵查手段。戰艦本身防空能力也不強。艦載導彈用於反艦攻擊難以實現,效果差。對地攻擊隱蔽性差,沒有突然性。
單純的導彈戰艦執行任務能力差。如果和航母協同,又會變成航母的護衛艦。反艦無力,反陸缺乏隱蔽性。
導彈作為一次性武器,必然是飛機這種二次平臺的附屬品。
除了火炮和導彈,也沒有別的武器可以作為主戰武器。
-
3 # 霹靂3586
太空作戰的時候。在地球上打,戰列再也不可能成為主力,因為哪怕是電磁炮,也要面對地球是圓的這一客觀事實,鐳射武器在大氣層內很難作為攻擊武器,未來鐳射武器發展方向應該是末端放空和反導
-
4 # 林東東
武器就是一個速度防禦火力輪流當道的邏輯,除非戰列艦的防禦壓倒航空器的火力,而航空器又無法靠速度逃避戰列艦的火力,那麼戰列艦又會稱霸海洋。
-
5 # 鯨落成宇哺育蒼生
一是全面太空站的爆發導致導彈退出戰場。二是大型防禦性武器有大踏步發展,需要足夠空間安裝的,能對10馬赫以內武器擁有絕對摧毀能力艦載武器。三則是能量武器有長足進步,當鐳射武器更耐用,射擊成本遠低於導彈,而大型戰艦又有能力抵禦鐳射武器的時候,戰列艦也行還有機會
-
6 # 老鷹航空
傳統的火炮戰列艦在二戰之前曾經是海上主力艦,但是隨著航空母艦這樣的新式武器服役之後,慢慢的就被淘汰了,各國海軍都不再建造類似戰艦,歸咎於原因,還是因為戰列艦作戰效能已經變得太低了。
以戰列艦最頂級的產品,倭寇的“大和級”為例,這是一艘排水量達到6萬噸級別的超級戰列艦,擁有9門460mm口徑的主炮,射程達到42km,配置的穿甲型炮彈重量1.5噸一枚,內建裝藥33kg,射速1.8發/分鐘。
也就說,大和號戰列艦每分鐘能齊射打出去16.2發主炮彈藥,最大能夠向42km之外的海上目標投射534kg炸藥。
相比之下,排水量只有12000噸級別的蘇聯/俄羅斯“光榮級”導彈巡洋艦,其裝備的SS-N-12遠端反艦導彈,射程達到550km,一枚的裝藥量就達到500kg,可以集中擊中目標於一點,而不是分散成16處,威力遠遠高於大和號戰列艦主炮齊射、且全部命中的殺傷力。而且,光榮級可是搭載了16枚這種導彈,一分鐘內可以全部發射出去,這樣的作戰效能絕非大和號可以媲美的。
再舉一例,美國海軍主力“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排水量8000-10000噸之間,配置了96個垂直髮射單元,反艦作戰模式依靠戰斧式巡航導彈、防空依靠標準III/II型導彈+宙斯盾防空指揮系統,無論是打擊射程、精度、威力都遠超大和號戰列艦。
所以,戰列艦要是現在出現在海面上,面對大國海軍時,那就要被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秒殺,從被擊中到擊沉,完全不照面。
這都是隻說了純粹海上艦對艦對抗,要是再加入現代航空母艦,那戰列艦就被秒爆了。
現在還出現了新的技術,那就是電磁炮,不過這玩意目前還在技術研發階段,如果能夠走向成熟,不僅可以研發大口徑用來擔當對艦、對陸攻擊任務,又可以研發小型化電磁炮用來擔當防空任務,全程高初速、彈道精準控制,射程遠,那說不定未來會誕生全新的電磁戰列艦,核動力供電,全艦電磁武器。
等到出現了再說吧。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
7 # 李曉偉
舊時代的戰列艦可能回不來了,但是有可能出現新的模式的戰列艦。
這個謎底就是太空戰艦,因為在可見的未來人類的武器向高能武器轉變,那麼作為高能武器的代表自然是各種炮,電磁炮 鐳射炮 粒子束 定向電磁脈衝武器。這些武器都是在實驗室中而且有的已經有原理樣機的情況下,所以說未來的戰艦肯定會安裝。
不管是電磁炮還是鐳射炮使用的最佳場合是在太空中,因為太空中沒有空氣對於這類武器的能量衰減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人類以後走向太空必然將武器帶入太空。
目前已知光速最快,所以未來肯定會大量使用鐳射炮,這樣電腦就基本不用預判目標運動軌跡,直接實現發射就摧毀。
回覆列表
在導彈和飛機這種智慧,導向的武器無法造成有效傷害。以電磁炮為首的絕對速度的,低導向,直線射程的武器為絕對主力時以以重炮為靈魂的戰列艦才會復活。但那時的戰列和二戰的戰列幾乎是兩個艦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