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6533498992
-
2 # 使用者8451710051916
肌肉痠痛(muscle soreness)可由運動、感染性疾病等疾病引起。其理論有:①組織牽引:肌肉損傷而起。②肌肉痙攣:肌肉的反覆性抽筋而起。③結締組織:肌肉的結締組織受傷(如肌腱)而起。事實上,肌肉的慢性痠痛是肌肉的損傷分裂所形成。
病因及常見疾病
1.運動
在運動後數小時到24小時左右出現的肌肉痠痛,通常持續時間在1~3天左右。原因,不外是肌肉受傷、肌肉痙攣或結締組織異常所引起,一般認為結締組織異常是引起肌肉痠痛的最大原因。
2.感染性疾病
如中東呼吸綜合徵、西伯利亞立克次體斑疹熱、軍團病、龐提阿克熱、流行性腮腺炎、瘧疾等疾病過程中,均可出現體溫持續高熱,可高達40℃以上,伴有反覆發作的寒戰,全身肌肉痠痛等症狀。
3.其他疾病
如反覆緊張性損傷症、Wegner肉芽腫伴發的葡萄膜炎、腳氣病性心臟病等也常出現肌肉痠痛症狀。
產生肌肉痠痛的原因主要為乳酸堆積和肌肉痙攣。 肌肉收縮是需要能量的,如果能量來自細胞內的有氧糖代謝,就是有氧運動;若能量來自無氧糖酵解,就是無氧運動。有氧運動時葡萄糖代謝後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透過呼吸很容易被排出體外,對人體無害。而無氧運動時葡萄糖酵解產生大量乳酸等中間代謝產物,不能透過呼吸排除,大部分由血液輸送到肝臟,轉變為肝糖原。當乳酸產生太多時,來不及轉變,就形成了乳酸堆積。 劇烈運動到一定時間後,由於體內營養物質消耗過多,氧的供應不足,則透過無氧酵解來補充能量。平時缺乏鍛鍊的人,突然曾加運動量,更容易出現肌肉痠痛,是因為其組織中ATP的儲存量更少,有氧供能能力更差。肌肉內形成的大量乳酸無法迅速運達肝臟轉化為肝糖原,而在體內堆積,導致肌肉出現痠痛感. 發生肌肉痠痛時要與肌肉拉傷鑑別: 1、肌肉痠痛:無受傷史,痠痛在休息一段時間後發生,痠痛的範圍較廣泛,沒有侷限性的壓痛點,經休息1-2天后痠痛明顯減輕或消失。可以透過休息、牽拉、按摩等得到緩解。 2、肌肉拉傷:有受傷史,疼痛範圍較小,最痛點在傷處,繼續運動時疼痛加重,經休息1-2天后疼痛不消失甚至加重。必須透過醫療手段進行治療。 肌肉痠痛是肌肉疲勞的具體象徵。表現為:疲勞無力、肌肉痠痛、僵硬等感覺。 消除肌肉痠痛的方法: 休息是消除肌肉痠痛最簡單並有效的方法。休息能減緩肌肉痠痛的症狀,並可緩慢促進代謝產物的排除,恢復肉痠痛部位肌肉組織的營養,使之恢復正常。休息並不是靜臥不動,可以散步,做輕體操,或初級瑜伽。 溫水浴或區域性熱敷、按摩,可以加快全身和區域性的血液迴圈,增強新陳代謝,改善肌肉營養,加速肌肉中酸性代謝物的排除。通常溫水淋浴時間以10-15分鐘為宜,不要超過20分鐘,水溫在40-45℃之間為最合適;熱毛巾敷時間以10分鐘左右為宜,水溫不要太高,42℃左右防止發生燙傷。 合理營養:運動時被消耗的物質靠平時的營養物質來補充,所以膳食中要含有豐富的糖、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食品種類多樣,易消化,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口服維生素C有促進結締組織中膠元合成的作用有助加速受損組織的修復和緩解痠痛。維生素E可以減少運動中肌肉有害產物(自由基等)的積累,緩解運動肌肉痠痛,降低劇烈運動對肌肉的損傷程度。 肌肉痠痛的預防:應根據不同體質、不同健康狀況科學地安排鍛鍊負荷;鍛鍊時,儘量避免長時間集中練習身體某一部位,以免區域性肌肉負擔過重;加強對重點肌肉,也就是即將練習時負荷重的區域性肌肉的準備活動;運動後做整理運動,除做一般性的放鬆練習外,還應重視進行肌肉的伸展牽拉練習,這有助於預防區域性肌纖維痙攣。 任何時候,我們不要忘記練習瑜伽的初衷,就是要自己感覺舒適、輕鬆、快樂、平靜。過分追求高難度動作或在練習時勉強自己做身體不能承受的體位,那就偏離了瑜伽的思想的預防:應根據不同體質、不同健康狀況科學地安排鍛鍊負荷;鍛鍊時,儘量避免長時間集中練習身體某一部位,以免區域性肌肉負擔過重;加強對重點肌肉,也就是即將練習時負荷重的區域性肌肉的準備活動;運動後做整理運動,除做一般性的放鬆練習外,還應重視進行肌肉的伸展牽拉練習,這有助於預防區域性肌纖維痙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