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89541720618

    從地理上看,四季的成因是由於地球自轉與公轉呈23°26’傾斜,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週期性移動造成的。這決定了日照時間長短的週期性變化,從而影響了氣候條件。曆法與農業生產緊密相連,對季節的劃分,提示人們注意天氣條件的變化,合理安排農業生產。在溫帶地區,一年中的四個階段變化分明。生活在這一區域的人們,給曆法中設立了四季的概念。我們常用的歷法就是公曆和農曆。公曆: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具體規則不必再解釋了吧。農曆:每月29天或30天,月份始於朔日,故而各月大小排列並不固定;一年包含12個整月,在19年的週期裡,有7個年份多加一個閏月。從另一個角度講,由於氣候的不同,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有些地區的歷法,一年裡沒有四季。例舉幾個不符合“一年四季”的歷法:古埃及曆法:每月30天,每年12個月,分為三個季節(氾濫季、生長季、收穫季,這是由尼羅河決定的)。歲末再加5天,是為一年365天,不設閏年。每過4年,日曆就比實際的天象提早了一天;直到一千四百六十年之後,提早了整一年,被看做是一個大週期。猶太曆:不分季節,奇數月份30天,偶數月份29天,每年12個月,每年354天。在長達19年的週期內有7個閏年,每到閏年,增加一個月份,閏年即為384天。回曆:不分季節,奇數月份30天,偶數月份29天,每年12個月,每年354天。在長達30年的週期內有11個閏年,每到閏年,在歲末增加一天。印度歷:一年分為春季、夏季、季風季、秋季、冬季、露季,月份、閏年的規則與公曆相同。瑪雅曆法則更為複雜,將260天的卓爾金歷與365天的哈布歷一起使用(要命的是,瑪雅人不喜歡進位,而是鍾愛排列組合);為了計算跨度更大的日期,瑪雅人還發明瞭長紀曆(就是和《2012》扯上關係的那部分)。由於熱帶地區全年潮溼,它也沒什麼必要來區分季節。大致如此吧。

  • 2 # 使用者4141082436059

    一年四季是按氣候來劃分的,但在各個季節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季節的轉換是逐漸的。

    一般來說北半球每年的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而南半球恰恰相反,3~5月為秋季,6~8月為冬季,9~11為春季,12~2月為春季。

  • 3 # 使用者4489541720618

    從地理上看,四季的成因是由於地球自轉與公轉呈23°26’傾斜,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週期性移動造成的。這決定了日照時間長短的週期性變化,從而影響了氣候條件。曆法與農業生產緊密相連,對季節的劃分,提示人們注意天氣條件的變化,合理安排農業生產。在溫帶地區,一年中的四個階段變化分明。生活在這一區域的人們,給曆法中設立了四季的概念。我們常用的歷法就是公曆和農曆。公曆: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具體規則不必再解釋了吧。農曆:每月29天或30天,月份始於朔日,故而各月大小排列並不固定;一年包含12個整月,在19年的週期裡,有7個年份多加一個閏月。從另一個角度講,由於氣候的不同,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有些地區的歷法,一年裡沒有四季。例舉幾個不符合“一年四季”的歷法:古埃及曆法:每月30天,每年12個月,分為三個季節(氾濫季、生長季、收穫季,這是由尼羅河決定的)。歲末再加5天,是為一年365天,不設閏年。每過4年,日曆就比實際的天象提早了一天;直到一千四百六十年之後,提早了整一年,被看做是一個大週期。猶太曆:不分季節,奇數月份30天,偶數月份29天,每年12個月,每年354天。在長達19年的週期內有7個閏年,每到閏年,增加一個月份,閏年即為384天。回曆:不分季節,奇數月份30天,偶數月份29天,每年12個月,每年354天。在長達30年的週期內有11個閏年,每到閏年,在歲末增加一天。印度歷:一年分為春季、夏季、季風季、秋季、冬季、露季,月份、閏年的規則與公曆相同。瑪雅曆法則更為複雜,將260天的卓爾金歷與365天的哈布歷一起使用(要命的是,瑪雅人不喜歡進位,而是鍾愛排列組合);為了計算跨度更大的日期,瑪雅人還發明瞭長紀曆(就是和《2012》扯上關係的那部分)。由於熱帶地區全年潮溼,它也沒什麼必要來區分季節。大致如此吧。

  • 4 # 使用者4141082436059

    一年四季是按氣候來劃分的,但在各個季節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季節的轉換是逐漸的。

    一般來說北半球每年的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而南半球恰恰相反,3~5月為秋季,6~8月為冬季,9~11為春季,12~2月為春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嵊州市的名勝古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