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第一漂--剡溪漂流景區位於嵊州市甘霖鎮施家岙村,華堂古鎮----位於嵊州市東部,距嵊州市區與奉化溪口均為25公里嵊州市金庭鎮瞻山景區----位於嵊州市西北十五公里的廿八部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遊覽勝地。
闢有瞻仰軒、洞天福地、洞天閣、靈峰臺、瞻山亭等景點。
古松掩映左右,怪石矗立山尖,一條清且漣漪的滌巾古澗環繞山腳,蜿蜒流過。
真是仙家境地,人間福地!南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嵊州西南30公里處,總面積14.3平方公里,由南山湖、豐潭、貴門三個景區,54個景點組成。
南山以湖水、怪巖、深潭、古木、古蹟等組成,以山水風光取勝,是紹興難得的自然風景為主的旅遊區之一,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崇仁古鎮----一座美麗幽靜的江南古鎮。
它至今仍保留著龐大的古建築群。
雖經歷千年但風貌依舊!古建築連片成群,具有宋朝遺風、明清特色。
群內廟宇、祠堂、古戲臺、名居、牌坊、藥鋪、店房、橋樑、池塘、水井一應俱全。
以玉山公祠為中心,儲存完整的老臺門就有一百餘座,臺門之間用跨街樓鉤連,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體現了先人"分戶合族、聚只一家"的遺風。
溪山第一樓城隍廟景區----嵊州城隍廟位於嵊州城內鹿胎山南麓,是一座江南一帶很有名氣的建築。
該廟初建於1345年,由於年代久遠,建築遭受多種自然災害的侵襲,尤其是白蟻的蛀蝕,歷史上曾十一次修建。
近幾年又經大規模重修,現已修竣對外開放。
南宋朱熹遊嵊州時曾到鹿胎山登城隍廟,題“溪山第一”四字,故嵊州城隍廟又有“溪山第一樓”的稱號。
城隍廟建築規模宏大,選材講究,雕刻精湛,裝飾協調,整體和諧,稱譽江南,堪稱一絕。
城隍廟位於城關鎮百步階9號,始建年代較早,宋《嘉泰會稽志》中已有文字記載。
現存建築系清嘉慶九年重修。
該廟廟貌恢宏,在城隍廟同類建築中數全省第一。
建有八字屏風、月臺、溪山第一樓、儀門、戲臺、城隍殿、後大殿,兩側配有耳房、側屋、夾屋、廂房等,設計獨特,佈局巧妙。
它不但氣勢非凡,且建築精良,特別是磚、石、木三雕,精美絕論,被譽為江南三雕第一家,世稱“三絕”。
廟內重簷歇山頂的古戲臺,高俊氣派,世屬罕見,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傅全香、範瑞娟、王文娟、施銀花等曾在該臺獻過藝。
故被史家稱為“越劇藝術”的搖籃。
廟中大殿造型美觀,用材考究,全部為進口木材,其中四金柱為稀世樹種進口坤甸鐵木,稱為江南第一柱。
西側系惠安寺,與城隍廟珠聯壁合,融為一體,由著名高僧悟道法師榮任方丈,善男信女心寄於此。
東首與全國第一家戲劇專業博物館和越劇藝術中心相臨,連片成群,景觀迷人。
城隍廟景區是一處人間之福地、藝術天堂。
集文化、旅遊、宗教、娛樂、購物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可以修身養性,解讀古越文化,可以越劇尋根,研究三雕藝術;還可以與神對話,去除世塵煩雜……。
王羲之故居旅遊區----金庭,古稱"洞天福地",四周環山,前有五老峰,後有放鶴峰,左立香爐峰,右峙卓劍峰,峰峰青秀翠綠,峰前溪水環繞,峰間清泉淙淙。
在幽幽的山谷裡,有一座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文化聖地-金庭觀。
舊時的金庭觀共分四進,頭進為山門,上書"第二十七洞天",二進為天王殿,三進為大殿,上書"桐柏禪院",四進為後殿,又稱"三清屆",兩側為禪堂、僧寮,觀之為東廟為右軍祠,晉書聖王羲之晚年就隱居在風景秀麗的金庭觀,卒後葬在觀後瀑布山下。
山門前青石牌坊上鐫刻著"晉王右軍墓道"六個大字,與參天的古柏相映成輝。
越劇博物館----越劇博物館是全國首家專業戲曲博物館。
在中央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浙江省文化廳和文物局、嵊州市人民政府等上級部門的關懷重視下,於1990年10月18日竣工開放。
總投資131萬元,計建築面積2253.06平方米。
她坐落越劇的發源地浙江嵊州市鹿胎山下,與剡溪名勝“溪山第一樓”相鄰,和譽有“越劇藝術家搖籃”之稱的越劇之家相連。
四季如春的鹿山,古樸典雅的建築,悠揚動聽的越曲,彼此融為一體,使其成了又一旅遊勝地。
百丈飛瀑----百丈飛瀑在嵊州王院鄉和石璜鎮境內,距嵊州30公里,離紹興、諸暨均為50公里。
景區南至月亮山、百鳥山,北抵王院蟠龍山,東西兩側是崇山峻嶺,中間是煙波浩淼的坂頭水庫,總面積7平方公里。
百丈飛瀑以瀑布的聲勢、規模、形態著稱,號稱“江南第一瀑布群”,赴百丈飛瀑遊覽的人逐年增多。
紹興第一漂--剡溪漂流景區位於嵊州市甘霖鎮施家岙村,華堂古鎮----位於嵊州市東部,距嵊州市區與奉化溪口均為25公里嵊州市金庭鎮瞻山景區----位於嵊州市西北十五公里的廿八部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遊覽勝地。
闢有瞻仰軒、洞天福地、洞天閣、靈峰臺、瞻山亭等景點。
古松掩映左右,怪石矗立山尖,一條清且漣漪的滌巾古澗環繞山腳,蜿蜒流過。
真是仙家境地,人間福地!南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嵊州西南30公里處,總面積14.3平方公里,由南山湖、豐潭、貴門三個景區,54個景點組成。
南山以湖水、怪巖、深潭、古木、古蹟等組成,以山水風光取勝,是紹興難得的自然風景為主的旅遊區之一,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崇仁古鎮----一座美麗幽靜的江南古鎮。
它至今仍保留著龐大的古建築群。
雖經歷千年但風貌依舊!古建築連片成群,具有宋朝遺風、明清特色。
群內廟宇、祠堂、古戲臺、名居、牌坊、藥鋪、店房、橋樑、池塘、水井一應俱全。
以玉山公祠為中心,儲存完整的老臺門就有一百餘座,臺門之間用跨街樓鉤連,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體現了先人"分戶合族、聚只一家"的遺風。
溪山第一樓城隍廟景區----嵊州城隍廟位於嵊州城內鹿胎山南麓,是一座江南一帶很有名氣的建築。
該廟初建於1345年,由於年代久遠,建築遭受多種自然災害的侵襲,尤其是白蟻的蛀蝕,歷史上曾十一次修建。
近幾年又經大規模重修,現已修竣對外開放。
南宋朱熹遊嵊州時曾到鹿胎山登城隍廟,題“溪山第一”四字,故嵊州城隍廟又有“溪山第一樓”的稱號。
城隍廟建築規模宏大,選材講究,雕刻精湛,裝飾協調,整體和諧,稱譽江南,堪稱一絕。
城隍廟位於城關鎮百步階9號,始建年代較早,宋《嘉泰會稽志》中已有文字記載。
現存建築系清嘉慶九年重修。
該廟廟貌恢宏,在城隍廟同類建築中數全省第一。
建有八字屏風、月臺、溪山第一樓、儀門、戲臺、城隍殿、後大殿,兩側配有耳房、側屋、夾屋、廂房等,設計獨特,佈局巧妙。
它不但氣勢非凡,且建築精良,特別是磚、石、木三雕,精美絕論,被譽為江南三雕第一家,世稱“三絕”。
廟內重簷歇山頂的古戲臺,高俊氣派,世屬罕見,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傅全香、範瑞娟、王文娟、施銀花等曾在該臺獻過藝。
故被史家稱為“越劇藝術”的搖籃。
廟中大殿造型美觀,用材考究,全部為進口木材,其中四金柱為稀世樹種進口坤甸鐵木,稱為江南第一柱。
西側系惠安寺,與城隍廟珠聯壁合,融為一體,由著名高僧悟道法師榮任方丈,善男信女心寄於此。
東首與全國第一家戲劇專業博物館和越劇藝術中心相臨,連片成群,景觀迷人。
城隍廟景區是一處人間之福地、藝術天堂。
集文化、旅遊、宗教、娛樂、購物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可以修身養性,解讀古越文化,可以越劇尋根,研究三雕藝術;還可以與神對話,去除世塵煩雜……。
王羲之故居旅遊區----金庭,古稱"洞天福地",四周環山,前有五老峰,後有放鶴峰,左立香爐峰,右峙卓劍峰,峰峰青秀翠綠,峰前溪水環繞,峰間清泉淙淙。
在幽幽的山谷裡,有一座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文化聖地-金庭觀。
舊時的金庭觀共分四進,頭進為山門,上書"第二十七洞天",二進為天王殿,三進為大殿,上書"桐柏禪院",四進為後殿,又稱"三清屆",兩側為禪堂、僧寮,觀之為東廟為右軍祠,晉書聖王羲之晚年就隱居在風景秀麗的金庭觀,卒後葬在觀後瀑布山下。
山門前青石牌坊上鐫刻著"晉王右軍墓道"六個大字,與參天的古柏相映成輝。
越劇博物館----越劇博物館是全國首家專業戲曲博物館。
在中央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浙江省文化廳和文物局、嵊州市人民政府等上級部門的關懷重視下,於1990年10月18日竣工開放。
總投資131萬元,計建築面積2253.06平方米。
她坐落越劇的發源地浙江嵊州市鹿胎山下,與剡溪名勝“溪山第一樓”相鄰,和譽有“越劇藝術家搖籃”之稱的越劇之家相連。
四季如春的鹿山,古樸典雅的建築,悠揚動聽的越曲,彼此融為一體,使其成了又一旅遊勝地。
百丈飛瀑----百丈飛瀑在嵊州王院鄉和石璜鎮境內,距嵊州30公里,離紹興、諸暨均為50公里。
景區南至月亮山、百鳥山,北抵王院蟠龍山,東西兩側是崇山峻嶺,中間是煙波浩淼的坂頭水庫,總面積7平方公里。
百丈飛瀑以瀑布的聲勢、規模、形態著稱,號稱“江南第一瀑布群”,赴百丈飛瀑遊覽的人逐年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