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號稱千島之國,也是世界上回教徒人數最多的國家,偏偏在巴厘島三百多萬的居民當中,大都為印度教徒。
在巴厘島廟宇與居民生活幾乎密不可分,因此也被稱為萬廟之島。
所謂入鄉隨俗,印度教義傳入巴厘島和當地的風俗相結合,就形成獨一無二的巴釐印度教。
廟宇:巴厘島廟宇稱為 Pura,意思是被牆所圍繞的地方。
居民主要供奉三大天神(梵天、毗溼奴、溼婆神)和佛教的釋迦牟尼,還祭拜太陽神、水神、火神、風神等。
在巴厘島最火紅的神是猴神-哈奴曼,到處都可以看到他的雕像,印度與巴厘島皆相信萬物有靈,拜神為了保平安,拜惡魔請他不要來騷擾。
巴釐人認為善靈會住在山中,而惡靈則住在海域。一般的村落至少會有三座主要寺廟:
1.Pura Puseh -(起源之廟/宗廟):通常面山而建,以祭祀祖先為主。
2.Pura Desa-(村廟/活動中心):大都位於村落中心,作為村民慶典之用。
3.Pura Dalem -(公墓 /殯儀館):大都建於面海之處,供奉死神,鄰近則為墓地,在這裡舉行火葬。
除此之外,家家戶戶也大都會設立家祠,在烏布區民宿中最為常見,當然也少不了其他各種行業的廟宇。
印度教以二元論為中心,深信萬物皆有靈性,所以有各種對比的觀點:如天地、善惡、黑白、這些信仰觀點都表現在建築上。
1、Candi Bentar 善惡/陰陽門
是廟宇的出入口,外觀由巨大精雕的分隔大門所構成,猶如劈開的聖山,稱為Candi Bentar。
傳說天神將阻擋去路的大山劈成兩半,被劈開的山向左右兩邊讓出道路,據說邪靈透過則會被夾住,又稱「陰陽門」。
寓意著巴厘島得安寧和祥和,近年來也眾多新人們來到善惡門前拍照,照片風格與巴厘島傳統建築風格非常融洽。
2、Meru 多層塔
象徵印度教傳說中的宇宙中心須彌山。也是奉祀神祗的塔,以單數為主,不同層數代表不同地位的神明,層數越多則地位越高,最多為11層。
3、Shrines (神龕)
廟宇中為安放神祇或祖先的木製小閣或空間。
4、Kulkul (木鼓)
這是廟宇內架設在高處的一段中空原木,以木槌敲擊時會產生聲響,印度尼西亞人用不同的節奏來召集、警示村民的一種工具,功用如同教堂的鐘聲。
5、Pole Lamp (燈篙)
廟宇外面所豎立的竹竿燈,作為引領天地神祗以及神靈的標識。
6、bonten saiban (小花盒)
以椰葉編織而成擺放供品的小盒,供品至少要有紅綠白三種顏色,分別代表印度教三主神:梵天(Brahma)、毘溼奴(Wisnu)和溼婆神(Siwa)。
7、Kain poleng
島上的雕像身上都會圍上這黑白相間的格子布,這也是善與惡的象徵,信徒們相信這樣就可以抵抗邪惡的力量。
巴厘島人相信因果報應以及生命輪迴說,所以每個人都樂天知命守本分的在做這輩子該做的事。
這也是這裡被稱為天堂的一部分原因。
巴厘島是個非常注重宗教信仰的國家,這裡的美需要全身心的去體會,一旦身臨其境,就很難以忘懷,讓我們一起去夢幻巴厘島走一走吧!將這些悠久的文化定格在自己的照片裡!
印度尼西亞號稱千島之國,也是世界上回教徒人數最多的國家,偏偏在巴厘島三百多萬的居民當中,大都為印度教徒。
在巴厘島廟宇與居民生活幾乎密不可分,因此也被稱為萬廟之島。
所謂入鄉隨俗,印度教義傳入巴厘島和當地的風俗相結合,就形成獨一無二的巴釐印度教。
廟宇:巴厘島廟宇稱為 Pura,意思是被牆所圍繞的地方。
居民主要供奉三大天神(梵天、毗溼奴、溼婆神)和佛教的釋迦牟尼,還祭拜太陽神、水神、火神、風神等。
在巴厘島最火紅的神是猴神-哈奴曼,到處都可以看到他的雕像,印度與巴厘島皆相信萬物有靈,拜神為了保平安,拜惡魔請他不要來騷擾。
巴釐人認為善靈會住在山中,而惡靈則住在海域。一般的村落至少會有三座主要寺廟:
1.Pura Puseh -(起源之廟/宗廟):通常面山而建,以祭祀祖先為主。
2.Pura Desa-(村廟/活動中心):大都位於村落中心,作為村民慶典之用。
3.Pura Dalem -(公墓 /殯儀館):大都建於面海之處,供奉死神,鄰近則為墓地,在這裡舉行火葬。
除此之外,家家戶戶也大都會設立家祠,在烏布區民宿中最為常見,當然也少不了其他各種行業的廟宇。
印度教以二元論為中心,深信萬物皆有靈性,所以有各種對比的觀點:如天地、善惡、黑白、這些信仰觀點都表現在建築上。
1、Candi Bentar 善惡/陰陽門
是廟宇的出入口,外觀由巨大精雕的分隔大門所構成,猶如劈開的聖山,稱為Candi Bentar。
傳說天神將阻擋去路的大山劈成兩半,被劈開的山向左右兩邊讓出道路,據說邪靈透過則會被夾住,又稱「陰陽門」。
寓意著巴厘島得安寧和祥和,近年來也眾多新人們來到善惡門前拍照,照片風格與巴厘島傳統建築風格非常融洽。
2、Meru 多層塔
象徵印度教傳說中的宇宙中心須彌山。也是奉祀神祗的塔,以單數為主,不同層數代表不同地位的神明,層數越多則地位越高,最多為11層。
3、Shrines (神龕)
廟宇中為安放神祇或祖先的木製小閣或空間。
4、Kulkul (木鼓)
這是廟宇內架設在高處的一段中空原木,以木槌敲擊時會產生聲響,印度尼西亞人用不同的節奏來召集、警示村民的一種工具,功用如同教堂的鐘聲。
5、Pole Lamp (燈篙)
廟宇外面所豎立的竹竿燈,作為引領天地神祗以及神靈的標識。
6、bonten saiban (小花盒)
以椰葉編織而成擺放供品的小盒,供品至少要有紅綠白三種顏色,分別代表印度教三主神:梵天(Brahma)、毘溼奴(Wisnu)和溼婆神(Siwa)。
7、Kain poleng
島上的雕像身上都會圍上這黑白相間的格子布,這也是善與惡的象徵,信徒們相信這樣就可以抵抗邪惡的力量。
巴厘島人相信因果報應以及生命輪迴說,所以每個人都樂天知命守本分的在做這輩子該做的事。
這也是這裡被稱為天堂的一部分原因。
巴厘島是個非常注重宗教信仰的國家,這裡的美需要全身心的去體會,一旦身臨其境,就很難以忘懷,讓我們一起去夢幻巴厘島走一走吧!將這些悠久的文化定格在自己的照片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