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茶花女半島梔子花的
-
2 # 使用者8063253886702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凍死母狗,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七九八九,單衣行走,九九聞雷,響聲持久。 中國民間習慣,從冬至起,每九天為“一九”,到“九九”為止,共八十一天,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中國冬季的一個民間節氣。每年農曆十二月下旬“冬至”的第二天開始計算。“數九”的習俗很多,其中“九九歌”最為廣泛和久遠。 這些民謠巧妙地運用自然現象,生動地反映了九九中的天氣變化規律。就中國大部分地區而言,二九過完時,天氣並非最冷,而只是“一九二九,伸不出手”。四九完時,差不多是“大寒”節氣了,所以說“三九四九,凍死母狗”。 五九以後,大地漸漸回春,天氣由冷漸暖,故“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七九八九,單衣行走”。到了九九,已是“驚蟄”節氣,所以“九九聞雷,響聲持久”。
數九"是從冬至那天開始算的.
數九”習俗起源於何時,現在還沒有確切的資料。不過,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數九寒天,就是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勞動人民經歷了千百年與風雪嚴寒的搏鬥,根據長期的實踐經驗,創造出許多記敘數九期間寒暖變化規律的“九九歌”。如北方流行的九九民謠:
未從數九先數九,一九二九冰上可行走。三九四九掩門叫黃狗。五九六九開門縮頸走。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顧祿《清嘉錄》上記載有一首“數九歌”,十分風趣地描寫了古代人們過冬的情形:
一九二九,相喚弗出手(手都因怕冷而縮在面袍裡);三九二十七,籬頭吹篥(寒風颳在籬笆頭上,像吹篥一般);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睡在被窩裡像睡在野地裡一樣);五九四十五,窮漢街頭舞。不要舞,不要舞,還有春寒四十五(窮人衣薄,起舞取暖);六九五十四,蒼蠅垛屋(透露出一點暖意了);七九六十三,布袖兩肩攤(天暖,厚衣服可以披在肩上了);八九七十二,貓狗躺涼地;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剛要伸腳眠,蚊蟲跳蚤出。
在古代社會里,窮人過冬尤其受罪。
中國地域廣闊,各地“九九歌”不盡相同;但大同小異。有一首較通俗的民謠是這樣的: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凍死貓狗。五九六九,隔河著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寒盡,春暖花開。
俗諺有“頭九暖,九九寒”,人們發現如果起頭九天暖和,則跟著來的整個冬天都會特別冷。故說“第一莫貪頭九暖,連綿雨雪到冬殘”。《燕京歲時記》中說:“冬至三九則冰堅。”意思是,從三九起就進入數九寒天中最冷的階段了。《京房易佔》說:“冬至之後,三十日極寒。”,“冬至後第三戌,為臘月最冷者。”後來,一般人們都認為三九天是最冷的,但是事實上,四九才是寒冬中一段最冷的時間。只不過剛進三九的頭幾天,寒暖變化大,一下暴冷,身體不太適應,顯得格外寒冷,而到四九,雖然溫度比三九低,但溫差變化小,便感覺不如二九進入三九時這麼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