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藝是網拍

    1925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他的作品蘊含著豐富的理想主義色彩,同時又充滿著人道主義精神;作品中的諷刺也帶著激勵的性質,而且常飽含著深刻的詩意美”,他便是《聖女貞德》的作者,蕭伯納。

    獲獎後,蕭伯納表示:“幹嘛要在一個老頭子的脖子上繫上一隻金鈴鐺?”隨後,他又表示:“我想我之所以獲獎是由於今年我沒有寫出半個字。”

    蕭伯納的段子集

    ① 我見過的人越多,就越喜歡狗。

     

    ② 一位年過半百的貴婦問蕭伯納:“您看我有多大年紀?” “看您晶瑩的牙齒,像18歲;看您蓬鬆的捲髮,有19歲;看您扭捏的腰肢,頂多14歲。”蕭伯納一本正經他說。貴婦人高興得跳了起來:“您能否準確他說出我的年齡?” “請把我剛才說的三個數字加起來!”

     

    ④ 一次蕭伯納在街上行走,被一個冒失鬼騎車撞倒在地,幸好沒有受傷,只虛驚一場,騎車人急忙扶起他,連連道歉。可是蕭伯納卻作出惋惜的樣子說:“你的運氣不好,先生,你如果把我撞死了,你就可以名揚四海了!”

    六英鎊的稿費

    1856年7月26日,蕭伯納出生在愛爾蘭的都柏林。他的家庭本屬於愛爾蘭中上階層,但到了父親這一輩,家境每況愈下。到了十五歲時,父母已無力承擔蕭伯納的學費,無奈之下,他不得不輟學打工。

    蕭伯納二十歲時,父母離婚,他隨著母親去了倫敦。工作的不順讓蕭伯納萌生了以寫作為生的念頭。誰知事與願違,他接連寫的五部長篇小說全部被拒絕,60家出版社無一有采納的意思。在長達九年的時間裡,他的稿酬只有六英鎊,甚至其中的五英鎊還是代寫賣藥廣告的報酬。

    19世紀80年代的蕭伯納雖然在文學方面沒什麼建樹,可也是在這一時期,他開始信仰社會主義,並在此後參加費邊社,希冀用漸進的方式實現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對戲劇的痴迷

    在二十多歲的時候,蕭伯納就開始試著寫劇本。然而他的戲劇生涯的黃金時期是在20世紀初。僅在1904年到1907年三年間,英國宮廷劇場的988場演出中,蕭伯納的戲劇就佔了701場。

    根據《匹克梅梁》改編的《窈窕淑女》劇照,

    赫本飾演女主角

    用喜劇方式處理嚴肅話題,是蕭伯納戲劇的特色。譬如《魔鬼的門徒》中的伯古英、《人與超人》中的田納,他們都是唐吉坷德式的喜劇人物,喜歡天馬行空、放言無忌,傳載著蕭伯納的思想觀念,當觀眾開始沿著舊的欣賞習慣去預想主人公命運時,隨著劇情的展開,這些吸人眼球的緊張浪漫戲碼被消解於無形,戲劇的重心被轉移到嚴肅問題的討論上來。

    《凡人與超人》海報

    蕭伯納的戲劇語言極為精粹,往往蘊含著生活真諦。有人評價道:“這是一種很有打擊力而又頗會誘人的語言,可是外表上沒有一點裝飾,它的魅力來自它表達思想的銳利、簡捷、老到,來自它的速度,它的靈活矯健,伸縮自如,文雅而不矜持,是口語但又比口語精練,而伴隨著這一切,滋潤著這一切的卻是那微妙的音樂性的節奏。”

    “閃電”訪滬

    1933年,英國“皇后號”這艘大船載著蕭伯納來到了中國。這次的訪問異常短暫,在上海只短短停留了7小時,卻在中國新聞界和文化界激起了一股“蕭伯納熱”。與此同時,幾日後,瞿秋白編譯、魯迅作序的《蕭伯納在上海》一書亦閃電出版。

    魯迅(左)、蕭伯納、蔡元培(右)在滬合影

    雖然蕭伯納訪華只是驚鴻一瞥,卻在當時中國文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魯迅的喜歡蕭伯納,是因為“他往往撕掉紳士們的假面”,就是說,魯迅和蕭伯納在精神氣質以及乾的事兒上都是相近的,他們都熱衷撕掉“紳士的假面”,讓“正人君子”露出馬腳。

  • 2 # 山西的牧馬河的春天

    第一個是同為文學大師之間的猩猩相惜。他倆的少年時代慘遭厄運的境遇是相似的,他倆的幽默性格是相近的,他倆的文學創作奉行的現實主義原則是一致的,他倆的文學成就都是世界級的。所以,他倆才能互相欣賞,相互推崇。

    第二個是蕭伯納訪華,二人一見如故,蕭伯納丰采的形象,幽默詼諧的話語,留給魯迅極深的印象。

  • 3 # 雜學道人

    我覺得首先是因為蕭伯納發表宣言支援華人民的愛國運動,這樣魯迅對他很有好感。

    另外,從他倆的對話來看,兩人都是幽默的人,應該有趣味相投的緣故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什麼叫陽線和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