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62339713923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政的最高長官,通稱宰相。宰是主持,相 是輔佐之意。歷史上各個朝代對宰相的稱呼是各種各樣,名目繁多。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設相國或相邦,丞相,即宰相,為百官之長。秦代宰相亦稱丞 相或相國、國相。西漢沿置丞相,與太尉、御史大夫合稱三公,主持國家最高政務。西漢 末年,改宰相為大司徒,與大司馬、大司空一起為三公,亦稱三司。東漢的三公是司徒、 司空、太尉,為共同負責軍政的最高長官。 西漢武帝時,為防止臣下專權將政務中樞從三公府移入內廷,由尚書協助皇帝裁決庶 政,尚書檯便成了皇帝的機要秘書處,尚書檯長官尚書令則成了直接對皇帝負責,總攬一 切政令的長官,成為實際上的宰相。以後,三國、兩晉、南北朝,宰相或稱丞相、相國, 或稱司徒、尚書令,中書令、侍中等等,時置時廢,多由權臣擔任。 隋唐確立三省制度,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的長官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就是宰相。 唐初因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前當過尚書令,以後臣下不敢居此職,尚書省的長官由原來的副 職左右僕射擔任,執行宰相職務。唐中葉以後,皇帝另選重臣數人,授以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職銜,意即與中書、門下長官商量處理國務之官,是事實上的宰相。五代、宋代均沿襲 唐制,遂直接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作為宰相的官稱,而原來的三長官反而成為閒職了。北 宋神宗元年改制,以尚書左右僕射為宰相,南宋孝宗以後,又改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 元代廢三省制,實行一省制,即以中書省為政務中樞,其中設左右丞相、平章、參政 等,行宰相職權。明初沿襲元制,設中書省左右丞相。後來因右丞相胡惟庸專權,與明太 祖朱元璋發生矛盾被殺,皇帝恐權臣亂政,廢去中書省及丞相,把丞相之權分給六部官長 ,由他們直接對皇帝負責。又設立內閣,以內閣大學士協助皇帝處理政務。以後大學士權 位漸高,內閣實際權勢大於歷代的宰相。清代沿明制設立內閣,大學士即為宰相。雍正皇 帝時,為防止內閣洩漏機密,在內廷設軍機處,無定員,多時達六七人,稱為軍機大臣, 處決要務,成為事實上的宰相,但名義上仍沿襲前朝,以授內閣大學士為拜相。 綜觀歷朝歷代,有輔政功勳卓著的賢相名相,如漢高祖時的蕭何,武則天時的狄仁傑 ,唐玄宗前期的姚崇、宋璟等;也有奸詐專權亂政的奸相權相,如秦二世時的趙高,唐玄 宗後期的李林甫等,留得千古罵名。宰相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百官之首,畢竟是封建 時代人治的產物。出現這樣的情況,與皇帝的賢愚和擔任此職的個人品性有很大的關係。 宰相制度的形成演變,是與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和需要相一致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朋友長得醜是種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