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識途”這個故事出自《韓非子·說林上》。 原文: 管仲、隰朋(1)從於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而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馬而隨(9)之,遂(10)得(11)道。行(12)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13)山之陽(14),夏居山之陰(15),蟻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 以(19)管仲之聖(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21)師(22)於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23)之智,不亦過(24)乎?註釋: 1.管仲、隰朋:兩人都是齊桓公的大臣 2.伐:討伐 3.孤竹:指孤竹國,相傳為神農氏的後裔,春秋時的古國,在今河北盧水(指的是現在的灤河,此處的孤竹國在今河北省盧龍縣城南灤河與青龍河交匯處東側)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亂,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歸途。道:歸途 8.放:放開,指解脫羈絆讓馬自己隨便走 9.隨:跟隨,跟著。隨之,跟著它,跟著老馬,之字是代詞。 10.遂:終於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處於 14.陽:山之南水之北 15.陰:山之北水之南 16.蟻壤一寸而仞有水:據說蟻封(蟻穴周圍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處有水;仞:古代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憑藉 20.聖:精明通達 21.不難:不以.....為難 22.師:學習,請教,向……學習;師於老馬:就是以老馬為師,意動用法,學習,效仿。 23.聖人:有智慧的人 24.過:過錯譯文: 管仲、隰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利用老馬的才智。”於是放開老馬前行,大家跟隨在後,終於找到了路。走到山裡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蟻封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挖掘地,終於得到了水。 憑藉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帶著愚蠢的心卻不知道學習有智慧的人的才智,這不也是很大的錯誤嗎?
“老馬識途”這個故事出自《韓非子·說林上》。 原文: 管仲、隰朋(1)從於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而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馬而隨(9)之,遂(10)得(11)道。行(12)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13)山之陽(14),夏居山之陰(15),蟻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 以(19)管仲之聖(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21)師(22)於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23)之智,不亦過(24)乎?註釋: 1.管仲、隰朋:兩人都是齊桓公的大臣 2.伐:討伐 3.孤竹:指孤竹國,相傳為神農氏的後裔,春秋時的古國,在今河北盧水(指的是現在的灤河,此處的孤竹國在今河北省盧龍縣城南灤河與青龍河交匯處東側)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亂,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歸途。道:歸途 8.放:放開,指解脫羈絆讓馬自己隨便走 9.隨:跟隨,跟著。隨之,跟著它,跟著老馬,之字是代詞。 10.遂:終於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處於 14.陽:山之南水之北 15.陰:山之北水之南 16.蟻壤一寸而仞有水:據說蟻封(蟻穴周圍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處有水;仞:古代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憑藉 20.聖:精明通達 21.不難:不以.....為難 22.師:學習,請教,向……學習;師於老馬:就是以老馬為師,意動用法,學習,效仿。 23.聖人:有智慧的人 24.過:過錯譯文: 管仲、隰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利用老馬的才智。”於是放開老馬前行,大家跟隨在後,終於找到了路。走到山裡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蟻封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挖掘地,終於得到了水。 憑藉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帶著愚蠢的心卻不知道學習有智慧的人的才智,這不也是很大的錯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