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272390078544

    《牡丹亭》的這個主題有其強烈的時代意義。  明代統治階級大力推崇程朱理學,皇帝和皇后親自編寫《女戒》之類的書來提倡“女德”,極力表彰婦女貞節。據《明史·列女傳序》記載,當時婦女因節烈殉死“著於實錄及郡邑志者,不下萬餘人”,可見這種從肉體到精神的摧殘是如何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牡丹亭》提出背叛封建禮教,無疑地有著強烈的積極的社會意義。  更重要的是由於作者有進步的思想指導,有明確的反禮教的創作動機,劇本的思想內容更顯得深湛。作者有意識地用“情”與“理”的衝突來貫穿全劇。“情”,就是人們真正的感情,在《牡丹亭》裡它表現為青年男女對自由的愛情生活的追求。“理”,是指以程朱理學為基礎的封建道德觀念,在《牡丹亭》裡它表現為封建教義和家長的專橫對青年人身心的束縛。這種衝突既表現為杜麗娘、柳夢梅和封建家長杜寶之間公開的和麵對面的鬥爭,也反映青年男女為擺脫封建傳統勢力的影響而作出的努力。這種從愛情的角度上表現的“情”與“理”的衝突,與明中葉的進步思想家反對程朱理學以擺脫禮教的束縛的思想解放運動,是一脈相通、遙相呼應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牡丹亭》比同時代的愛情劇在思想上概括得更高,有著更進步、更深遠的意義。  《牡丹亭》所描寫的愛情,有著和其他愛情劇不同的特色。作者讓一對陌生的青年男女在夢中相會,由夢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死而復生。這種異乎尋常、出死入生的愛情,使全劇從主題情節到人物塑造都富於浪漫主義的色彩,在愛情劇方面形成了新的獨特的風格。這種特色之所以產生,一方面是作者善於繼承前代戲曲遺產,採取了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和表現技巧;另一方面也正是由於作者有進步的理想,是這種理想激烈迸發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沒有趙高,秦朝會滅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