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南史

    想做任何一件事情,其實都不可能有百分百把握,有百分之七十就可以去做了,而且,那些沒有成功的計謀肯定不會流傳下來的。

    所有的計謀的實現,都是你的對手和你的敵人,跟你配合的結果,沒有一個計謀不是這樣實現的。

    比如:群英會蔣幹中計,就是蔣幹中了“反間計”,本來是想去打探訊息的,沒想到蔣幹被比他更聰明的人設計了。

    假如你很聰明,懂得計謀,能夠預防計謀,甚至就可以反制他的計謀。也就是說你不跟你的對手配合,他不可能實現他的計謀。所以說計謀在很大程度上,是雙方互動的結果。

    三國時期,著名的“草船借箭”大家應該耳熟能詳。

    曹操想要擴大地盤,特地操練水軍,揮師南下。當時的劉備與孫權實力薄弱,沒有誰能單獨抗衡曹操,便結為同盟一起抗擊曹操。

    我們都知道,自古南船北馬,曹操的軍隊大多數是北方的旱鴨子,不習慣坐船,更別提在水上作戰了,而南方地區多山地,騎兵無法發揮最大作用,這個時候殺傷力最大的無疑就是弓箭了。

    孫劉的結盟之後,軍需不是很充足,特別是弓箭稀缺,周瑜便要求諸葛亮十天內湊齊十萬支,諸葛亮覺得不需要這麼多時間,三天就夠了。

    為什麼諸葛亮會說三天就夠了,但是沒指明是哪天?因為諸葛亮只是算到了最近會有大霧,但是不可能精確到哪天。

    曹操我們都知道是生性多疑之人,諸葛亮肯定也知道,所以才會在起霧的那天派出船隻對曹軍進行騷擾,曹操也不知道對面是真打還是假打,此時又是大霧天氣,視線不好。

    擺在曹操前面就只有二條選擇,整軍開戰或者是射箭擊退來犯敵軍,對於生性多疑的曹操來講,這視線不好的大霧天氣,本來自己的軍隊就不習慣水上作戰,萬一自己整軍對戰容易吃虧,還不如射箭擊退敵軍,等待天氣好的時候在整軍對戰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面對諸葛亮的計謀,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就很好的配合了諸葛亮,如果換一個人,諸葛亮這個計謀恐怕就很難得逞。

    要把你的計謀變成一種現實,一定要讓你的對手進行配合,怎樣才能讓你的對手進行配合,這就需要看你對你的對手有多瞭解了,瞭解的夠多才能有針對性的引導你的對手把計謀進行下去,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在諸葛亮使用計謀的時候,剛開始肯定也沒有百分百的把握,也是透過不斷完善,最終才完成計謀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末年的丁戊奇荒是怎麼回事?1770年的孟加拉饑饉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