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到了六根清淨的程度,那也就接近超凡入聖的境界了。
眼、耳、鼻、舌、身、意。
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
【六根】《佛學次第統編(明·楊卓 編)》:凡夫只認現境,不了自心。依於六根,接於六塵,而生六識。所謂六根者,先言根義,次言其六。所言根者,能生之義。以能對境生識,故謂之根。言六根者:
一、眼:能見色者是。以能對色而生眼識,故謂眼根。
二、耳:能聞聲者是。以能對聲而生耳識,故謂耳根。
三、鼻:能嗅香者是。以能對香而生鼻識,故謂鼻根。
四、舌:能嘗味者是。以能對味而生舌識,故謂舌根。
五、身:能感觸者是。以能對觸而生身識,故謂身根。
六、意:能知法者是。以能對法而生意識,故謂意根。
擴充套件資料:
六根清淨是一個漢語成語,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淨,它比喻已無任何慾念。
出自隋·隋煬帝《寶臺經藏願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淨。”
【 六根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名數)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為能生之義,眼根對於色境而生眼識,乃至意根對於法境而生意識,故名為根。
大乘義章四曰:“六根者對色名眼,乃至第六對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識,故名為根。”六根中前五根為四大所成之色法,意根之一為心法,但小乘以前念之意識為意根,大乘以八識中之第七末那識為意根。
修行到了六根清淨的程度,那也就接近超凡入聖的境界了。
眼、耳、鼻、舌、身、意。
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
【六根】《佛學次第統編(明·楊卓 編)》:凡夫只認現境,不了自心。依於六根,接於六塵,而生六識。所謂六根者,先言根義,次言其六。所言根者,能生之義。以能對境生識,故謂之根。言六根者:
一、眼:能見色者是。以能對色而生眼識,故謂眼根。
二、耳:能聞聲者是。以能對聲而生耳識,故謂耳根。
三、鼻:能嗅香者是。以能對香而生鼻識,故謂鼻根。
四、舌:能嘗味者是。以能對味而生舌識,故謂舌根。
五、身:能感觸者是。以能對觸而生身識,故謂身根。
六、意:能知法者是。以能對法而生意識,故謂意根。
擴充套件資料:
六根清淨是一個漢語成語,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淨,它比喻已無任何慾念。
出自隋·隋煬帝《寶臺經藏願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淨。”
【 六根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名數)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為能生之義,眼根對於色境而生眼識,乃至意根對於法境而生意識,故名為根。
大乘義章四曰:“六根者對色名眼,乃至第六對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識,故名為根。”六根中前五根為四大所成之色法,意根之一為心法,但小乘以前念之意識為意根,大乘以八識中之第七末那識為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