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智慧育人堂
-
2 # 老張教育新思享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中“學會學習”的核心之一便是勤於反思。其重點是:具有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審視的意識和習慣,善於總結經驗;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踐,選擇或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等。
現行課堂教學的研究,更多關注於教與學,著力於孩子學習過程和狀態的探索,孩子的反思往往被忽略。對於數學學科而言,思維的發展是數學學習根本所在,思維的發展程度直接取決於每個學生自我的領悟力,你得有時間有方法讓孩子去“悟”,這就是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能力。
從教師端出發,看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自我反思能力在教學中,學生自我反思意識與能力的培養往往以“你學到了什麼”替代。每一次的數學探究,每一次的任務完成,每一次的討論辨析,都應該有及時的反思與總結,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在步入中學之前,具備一定的反思意識、總結方法和良好習慣,這是學生自主學習力發展的關鍵之處。
1、構建深度對話課堂,為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養做好環境和載體
學生要有深刻的反思,必須要有深入的思考和深切的體驗,教師首要的是深入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將傳統的教材分析方式更新為“以學生的角度閱讀教材;以整理的思想梳理教材;以動態的眼光研讀教材;以比較的方法最佳化教材”。學情分析方面,重點分析孩子理解的“不豐富、不完整、不深刻和不整體之處”。透過對教材學情準確把握,為學生提供深切體驗、深入思考、深度交流的載體和平臺,從而達到對知識方法的深入理解,為學生的自我反思找到切實可行的內容和途徑,讓自我反思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
在數學活動交流總結時,教師要鮮明引導學生反思整個探索過程和所獲結論的合理性,讓學生在反思中“提煉”方法,學會學習。事實上,學生不僅僅是被反思的物件,而且是反思的主要收益者.在反思中自我評估,自我修改,從而反思自己到底學到了什麼,自己又是如何學習的。
2、透過設計引導性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
學生的反思意識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這需要老師在課堂上進行長期有效的訓練。根據反思的發展層次,我們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引導下問題設計,以此來幫助學生知道要反思什麼,怎麼進行反思,從而形成反思的意識和能力。
好多學生寫作業、答試卷時以完成為滿足,檢查驗算的習慣很差,或面對錯誤看不出來,或看到錯題就全盤否定。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生的思維批判性差,反思意識薄弱,反思能力低。針對這種現狀,我們可以在作業過程中引導學生按下面的方法進行反思。
3、改變評價手段,促進學生自我反思意識的形成。
學生的良好表現需要得到認可和肯定,這樣才能給孩子必要的自信,促進學生往更加優秀的方向發展。對於學生的優秀的反思和總結,教師應採用了以下適合學生特色的評價手段。
如刷題後,應進行反思,這一環節非常重要,屬於學習的“收穫”階段。做題本身,一方面可以增加熟練度,提高思維敏捷性與嚴謹度;另一方面,就是找出自己的知識與思維的缺陷,進行彌補。反思,就是“彌補”的核心意義所在,也是“收穫”的保障。
如:在平時,每次引導學生反思時,我都會大力表揚那些思考認真的同學,對一些同學能在反思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的,就引導大家都向他學習。我經常對學生說: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況下比以往有所進步,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麼這個學生就是一個勇士了,因為他已能戰勝困難,獲得勝利了。讓孩子們感到自己在不斷地反思後,能夠不斷地成功,能夠經常地、認真地反思,那麼學生就會在反思中真正領悟生活和學習的思想、方法,最佳化自己的認知結構,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透過以上的實踐研究發現,我們的數學課堂更有數學味兒,老師們在意識上對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養不再簡單認為這是過渡語、結束語,而重新融入了更大的時間和精力來深入的分析和教學設計中,老師們對一節數學課核心精華的把握更為準確,操作上更加遊刃有餘。
從學生端出發,看學習中如何提高數學自我反思能力大多數學生反映,上課聽老師講課,聽得很“明白”,但一到自己解題時,總是感到困難重重,無從入手;在每次測試後評講時 ,都有學生說:“唉,原來是這樣啊!我當時怎麼就想不到這樣做呢?” ,“我曾經無數次地對著試卷暗暗發誓,下次一定要努力,一定要達到什麼樣的水平,但得到的總會是一次一次的不盡如人意,一次又一次的與既定目標如隔銀河,面對這些打擊,真的會有些失望。”
究其原因,表面上看,學生認為自己善於處理一些直觀的或熟悉的數學問題,而對那些不具體的、抽象的數學問題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質,不懂得轉化為已知的數學模型或過程去分析解決。但實質上是,學生做完習題很少進行反思,做錯時只就題改題,不能對知識系統和數學方法進行歸納。他們缺乏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到自己解決問題時當然會感到無所適從了。
1.善於總結
就是解決問題後,引導學生從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思維策略等方面進行多角度、多側面的總結,有意識地去啟發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歸納總結,力圖從解決問題中找出新的普遍適用的東西,以現在的解決問題的經驗幫助以後問題的解決。
2.善於引申
就是解決問題後,要善於把它改頭換面變成為多個和原問題內容形式不同或類似但解決問題的方法類似或不同的問題,即進行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的訓練,這樣可以擴大視野,深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
3.善於推廣
當一個問題解決之後,不失時機地將問題中特殊條件一般化,從而推得更為普遍的結論,這就是問題的推廣。善於進行推廣所獲得的就不只是一個問題的解決辦法,而是一組問題、一類問題的解決辦法.這有利於培養學生深入鑽研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及創新精神。
總之,反思是一種習慣和意識,同時也是一種學習方式。教師的反思,可以提高教師“教”的水平,學生的反思,可以提高學生“學”的能力。透過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具體實踐,我們認識到反思是認識過程中強化自我意識、進行自我監控、自我調節的重要形式,是元認知理論的一種具體體現。
回覆列表
首先回答兩個為什麼。
為什麼要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能力?
培養自我反思能力(思辯能力),既有利於提高學生數學基本素養,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終生思考問題能力。具有自我反思能力的學生,往往能夠主動運用數學基礎知識探究更深層次的、綜合性的數學問題,而且在探究過程中獲得得成功會給他們帶來興趣,形成良性迴圈。
為什麼學生往往不具備自我反思能力呢?
首先,基礎不牢。學生基礎不夠紮實,對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固,雲裡霧裡,那當然不能融會貫通,也談不上自我反思能力。
其次,心理包袱。數學學習中,害怕的心理是學生的一個很大障礙,他往往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課堂上即使有所悟,也不敢說出來,或者認為自己只想到一部分,害怕答案不能說完整。
再次,缺少習慣。缺少自我反思的習慣,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的慣性,使學生缺乏良好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這都是缺少自我反思的土壤表現。
明白以上問題,接下來回到:怎麼提高學生自我反思能力?
第一,要舉一反三。在學習基礎知識過程中,面對同一個問題,鼓勵學生用兩種、三種或者更多的方法解決,使學生既對基礎知識溫故而知新,又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也梳理了整個數學知識脈絡,自然而然在學生心底紮下自我反思能力。在今後遇到同一個問題,他就善於用N種方法來解,哪怕N-1種方法忘記了或走不通,他至少也會用一種方法解決出來。
第二,要創造環境。課堂上鼓勵小組討論,用群眾智慧來解決一個數學問題,老師適當進行指導。針對不同學習能力學生,提出不同問題,讓他們思考並及時給予口頭鼓勵。鼓勵學生課後討論,有時我的課堂看似鬧哄哄的,學生四處走動,其實是學生在熱烈討論問題。總之,創造一個允許學生犯錯,鼓勵學生犯錯的氛圍,學生的心理負擔自然會消解,自我反思也會逐漸形成。
第三,要培養習慣。針對一個問題要刨根問底,多問幾個為什麼,這既是考驗學生基礎知識,也是提高學生反思能力的方式,達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第四,要鼓勵思辯。鼓勵學生閱讀《福爾摩斯》等偵探小說,做九宮格等數學題,下象棋等,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提高思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