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六朝駢文是中國古代漢族文學特有的一種文言文文體。是對中國古代六朝時期駢文創作的總稱。六朝駢文中的六朝,一般的說法: 六朝,歷史上指的是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以南京為國都的朝代。駢體的出現與興盛,體現了魏晉南北朝文人逐漸重視詩文的音樂美和形式美的心態。自西晉以來,文學的駢偶化——散文和辭賦都不約而同地向著駢儷的方向發展,表現出強烈的詩化衝動,並由此逐漸形成了中國獨有的美文樣式——俳賦和駢文。

    六朝駢文形式的特點主要有二,簡言之:對,典。

    1、“對”——聲調韻律上講求平仄相對;譴詞用字上講求意義相對。言要對,事要對。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猶,正對為劣。

    正對,如吳均《與朱元思書》雲:“泉水激石,泠泠做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不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反對,如庾信《哀江南賦》《序》雲:“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荊壁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鍾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

    2、典——造語,即依照古文的言辭;用事,即依照故事的話題。造語用典意婉而盡,藻麗而富是言能達意、言不盡意的直觀體現。六朝尚“三玄”(《周易》、《老子》、《莊子》)。

    庾信《哀江南賦序》雲:“傅燮之但悲身世,無處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潘岳之文才,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燕歌遠別,悲不自勝;楚老相逢,泣將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讓東海之濱,遂餐周食。下亭漂泊,高橋羈旅。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

    六朝駢文,敘事模糊性,進而化作一種情緒式的、富有詩情的、形象化的敘述,擁有巨大的藝術魅力。對仗等手法,尤其是形成正反對照和鋪排,既不劍拔弩張,顯得雍容大度,又有氣勢宏大;大量用典。六朝駢文許多表現藝術也並非為封建文化所專有,它具有永恆的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欣辰名字怎麼樣能的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