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顫動的丹田

    不管是斯大林主義的蘇聯,還是戈爾巴喬夫新思維的蘇聯,不可能從心靈上與美國同心同德,美國又何嘗不是如此,國際政治本質如此。如果你很強,哪怕真就如掏心窩子般熱枕,對方也未必與你推心置腹,不是你不真誠,而是你的強大本身就是一種錯。

    1.性格單純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佈辭去蘇聯總統職務,蘇聯國旗從克里姆林宮降下,蘇聯解體。俄羅斯人的反應興高采烈,因為從此他們可以擺脫掉一大票落後的加盟國和龐大的軍備競賽,一身輕裝奔向猶如西方世界那樣的幸福生活。

    美國總統的聲音準時響起:"感謝萬能的上帝,美國終於贏得了冷戰!這是一件深深影響了美國每一個人……"。

    2.天無二日

    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兩個霸主共生共存的例子,只有兩強為爭奪一個統治權而明爭暗鬥的事實。

    3.運數使然

    俄羅斯民族厚重的特性註定了其在歷史上的多次起落,落魄不是命掛,這麼廣袤的國土,這麼多高技術的人才本身就是巨大的資源,須知時來鐵也生輝,運退黃金失色。

    4.控制歐洲

    歐洲出現任何一種壓倒性的地區性控制力量,本身就不是理想的世界新秩序。弄死蘇聯,才好影響歐洲事物,防止其鐵板一塊。

    5.經濟失敗

    蘇聯家大業大,在經濟始終擺脫不了能源立國戰略,商業頭腦精明的美利堅,作為世界頭號能源生意經紀人,怎麼可能讓這麼大的一原產地生產商觸動、威脅、影響自己的現實利益,自然是從國家層面,動用一切手段打壓之,蘇聯垮在了石油價格大跌的時刻。

    治理一個國家跟經營一個企業一樣,大部分的生意你都不能蝕本才行。不輪是經濟範疇還是政治範疇,如果單論經濟範疇,蘇聯人並不會做生意,也不是一個正經生意人的料,美國開張"馬歇爾計劃",一方面穩住了西南歐,一方面使美中國產品湧入歐洲,花一些錢,既激活了市場,也獲取了收益。反觀與之針鋒相對的"經互會",基本把"斯大林經濟"那一套植入其衛星國,給各個夥伴安排了各自的定位,有輕工業為主的,有農業先行的,還有大力開展采礦業的,完全就整一個算政治帳不算經濟賬的大型華約配套機構。其結果就是各國經濟嚴重違背市場規律,極大的不能滿足自己人民需要,蘇聯為了維持"經互會"執行,自己搭進去大把金錢和巨量能源,最後還落不了個好,既沒掙到錢,又毀了名聲,大大得不償失。

    如果單論政治範疇,也是一味蠻幹,古巴導彈危機已經丟人到家,阿富汗還不汲取教訓,幻想南進,結果仗打的平心而論還是很不錯的,但忘記了“戰爭乃是政治的延續”這條堪比萬有引力式的基本軍事定理,終也是灰頭土臉。最蝕本之舉就是白白逼走了中國這樣重要的夥伴,生生化友為敵,看過相關資料,提到蘇共中央曾經在七十年代有過一個大型的改善民生、提高生活水準、大力基建的一體型計劃,可是隨著中美建交,這筆錢被轉投入到了中蘇邊境的戰備之中。它也倒不是侵略成性,而是自身經濟工業都在西部,主要資源卻處於東部西伯利亞地廣人稀區域,中國站了美國一隊,誰也沒法保證幾百萬軍人湧入西伯利亞開展拿手的游擊戰。冷戰期間,中蘇邊境集結的軍事力量僅僅次於歐洲,龐大蘇軍鬥爭方向重點又不對著中國,得不償失。

    從政治經濟雙重角度來看,蘇聯所有戰略級的大生意都沒有做好,白白蝕空老本,關張了事!

  • 2 # 霧中悟

    蘇聯解體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蘇聯的獨權政治體制所致。人類社會的歷史告訴人們,世界上沒有獨立的和自我產生的先進和強大,任何先進和強大都是與政治對手的鬥爭中贏得的,不要對手就沒有先進和強大,不要對手就必然衰亡。這是對立統一規律所決定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所證明的鐵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騙男朋友說我懷孕,他說讓我去打了孩子,沒能力養,年紀也不夠扯證,但是又不想和我分手,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