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少006

    甘地,出生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印度教家庭,自幼靦腆,循規蹈矩,13歲聽從父母的安排,娶了一個盲人姑娘,16歲喪父,第1個孩子出生便夭折。19歲時,赴倫敦求學,第一次接觸完全不同的新世界,使在宗教束縛下的甘地無所適從。最終接受了法制思想,成為了一名律師。在南非處理律師事務時,備受歧視,民族自尊心和同胞在此所受的苦難驅使他走上了領導南非印度人反種族歧視的鬥爭的道路,為以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甘地的不合作思想趨於成熟,並率先在哈里發運動中發起群眾性的抵制殖民政府的立法機構與洋貨等的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進而推廣為全民反帝鬥爭形式。

    1920年,非暴力不合作稱為國大黨的指導思想,使國大黨成為第一大黨,並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甘地成為國大黨的“靈魂”。

    1944年,內外交困的英國政府懾於印度民族解放運動再起的壓力,答應印度獨立的要求。

    可以說,沒有甘地的領導就沒有印度的獨立,在與殖民帝國英國的鬥爭中,艱辛可想而知。

    人並不是十全十美的,他肯定也會有缺點,但最讓我認為他符合這個稱號的確是他的愛人之心。

    在他回印度之前,他就決定要像窮人那樣生活,決不佔有財富。他在印度旅行時,坐的是硬座,從不預訂座位,而是跟農民和其它普通百姓在一起。在城市裡,他拒絕乘坐人力車——一種由赤腳男人拉著的兩輪車。他吃得很簡單,從不吃肉。他早晨起得很早,然後坐在紡車旁紡棉線。

    他拒絕從他的政治活動中獲取任何利益,作為一個政治家,能做到這一點的我覺得為數不多。因此,1915年泰戈爾贈予他聖雄,意為合聖人與英雄於一身。我認為當之無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後美國對世界做的最好的和最壞的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