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消化內鏡劉醫生
-
2 # 白老師談健康
膽囊炎和膽結石常同時並存,互為因果。40歲體態豐滿、多 次妊娠的婦女最易患膽石症。
(一) 病因
膽石症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許多飲食因素和生理因素可能 與膽石症發病有關。
1. 飲食因素
(1)膽固醇是膽結石的主要成分,攝入膽固醇食物過多可 能是膽石形成的原因之一。肥胖者較消瘦者易患膽石症,可能與 前者肝臟合成膽固醇過多有關。
(2)長期高脂膳食(特別是食物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增 高) 者將促進膽石症的形成。脂肪可刺激肝臟膽固醇合成增多。
(3)長期進食高纖維食物時,膽石症很少見。反之,所進 飲食中纖維含量低時則該病即常見。因此纖維含量高的食物能降 低膽固醇和其他脂肪水平,使纖維與膽鹽結合增加了糞便中膽固 醇的排出。
(4)卵磷脂是膽汁的重要成分,能使膽汁中的膽固醇處於 溶解狀態。膽石症患者膽汁中卵磷脂含量低,可能因為所進食物 中缺少合成卵磷脂的原料 (如蛋白質、維生素、膽鹼)所致。
(5)經部分消化的蛋白質食物進入小腸後,有助於刺激膽 囊的排空,蛋白質的分解產物—絲氨酸和蛋氨酸是製造卵磷脂的 原料,而後者有助於防止膽石形成。
(6)維生素A缺乏時,膽囊粘膜上皮細胞大量脫落成為膽 石形成的核心。葉酸、維生素B6、B12是機體合成卵磷脂所必 需。維生素C有助於膽固醇在膽鹽中的溶解; 維生素E有防止溶 血作用,阻止或減少膽色素形成。
2. 病理因素
(1)膽囊炎。膽囊炎時,其粘膜上皮吸收功能發生改變。 引起膽固醇沉澱和結晶形成。
(2)糖尿病。該病患者較正常人更易患膽石症。
(3)溶血作用增強。各種增強溶血作用的因素使膽汁中膽 色素濃度升高,從而增加膽石形成的可能性。
(4)肝臟疾病。肝硬化時,膽石症發生率為非肝硬化者的 2.5倍。
(5)性別和激素。雌激素更易促使膽石的形成。
(二)常見表現
膽石症的表現隨其所在的部位及併發症的不同而異。
(1)膽囊結石。中、老年人發病率高。無梗阻及感染時無 何表現,多在健康查體或其他疾病做腹部B超檢查時意外發現。 但多數患者可表現為慢性膽囊炎症狀。
(2)總膽管結石。典型表現為右上腹部絞痛、寒戰、高熱 及黃疸,伴有噁心及嘔吐。
(3)肝膽管結石。合併膽管阻塞及細菌感染時,可引起上 腹部脹痛、寒戰、高熱以致發生休克,但黃疸較輕微。如有上腹 部疼痛、寒戰、高熱、肝臟腫大而黃疸不明顯時,應考慮肝內膽 管結石的可能性。
診斷需經腹部X線檢查、B型超聲波或手術探查確定。
(三) 營養治療
1. 急性發作期治療
每日全流質飲食2000~3000ml,避免攝入飲食中的可見脂 肪。必要時,可行胃腸外補充營養。蛋白質30~40g,用脫脂乳 來供給。碳水化合物200~300g,可透過加糖、果汁、果凍供給。
2. 無症狀期治療
(1)脂肪。每日供給40g左右。植物油有利膽作用,可以食 用。
(2)限制飲食中的膽固醇食入。每日膽固醇不應超過300 mg。避免用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黃、動物肝臟及腦、魚籽、 動物脂肪等,這對減少膽固醇結石形成有預防作用。
(3)蛋白質。每日供給量為每kg體重1g。
(4)碳水化合物。每日供給300~350g。
(5)要補充脂溶性維生素A、D、E和K。
(6)避免易引起膽囊劇烈收縮的調味品。
(7)飲食應少食多餐。多進水及飲料,保證充足液體攝入, 有利於刺激膽汁分泌,稀釋膽汁,幫助代謝廢物的排出。
回覆列表
一、根據石頭所在部位,可分為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肝內膽管結石。
二、根據症狀有無可分為靜止性結石和非靜止性結石。大多數膽石症患者為靜止性結石,比如肝內膽管結石、膽囊結石,患者沒有特殊不適症狀。而如果飲食不當,膽囊結石就會出現炎症,形成急性膽囊炎,會出現急性右上腹痛、噁心嘔吐,需要消炎或者手術治療。如果膽囊結石透過膽囊管排到膽總管,引起膽總管梗阻,則會引起急性膽管炎、急性胰腺炎,需要住院治療,多數需要行十二指腸鏡下膽總管造影及膽總管取石術(ER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