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古時運河~

    隋朝大運河是在原有河道的基礎上修建而成的。

    運河始鑿於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了爭霸中原,利用長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了由今蘇州經無錫至常州北入長江到揚州的“古故水道”,並開鑿邗溝(自揚州到江水,東北透過射陽湖,再向西北至淮安入淮河)。

    後來秦、漢、魏、晉和南北朝繼續施工延伸河道。公元587年,隋為興兵伐陳,從今淮安到揚州,開山陽瀆,後又整治取直,中間不再繞道射陽湖。

    煬帝即位後,都城由長安遷至洛陽,經濟要依靠江淮。605年,他下令開通濟渠。工程西段自今洛陽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黃河;工程東段自滎陽縣汜水鎮東北引黃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經商丘、宿縣、泗縣入淮。通濟渠又名汴渠,是漕運的幹道。

    公元608年又開永濟渠,引黃河支流沁水入今衛河至天津,繼溯永定河通今北京。610年繼開江南運河,由今鎮江引江水經無錫、蘇州、嘉興至杭州通錢塘江。至此,建成以洛陽為中心,由永濟渠、通濟渠、山陽瀆和江南運河連線而成,南通杭州,北通北京,全長2700餘公里的大運河。

    1283-1293年,元朝建立後,政治中心移至北京。元朝為了完成漕糧北運任務,進一步疏通了南北大運河。元朝把運河改成了直線,先後挖通了濟州河(東平到濟寧)、會通河(山東里臨清到東平)、通惠河(北京到通縣)。大運河變成了以北京為中心。元朝大運河就是京杭大運河的前身。

    明清兩代,統治者繼續調整和治理運河航道,修建了南陽新河和中運河。

    今日運河~

    歷經2500年的歷史滄桑,今日的大運河還能否“至今千里賴通波”?

    隋唐大運河與今天的京杭大運河是有所區別的,因為隋唐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的,而今天的大運河已經離洛陽很遠了,今天的大運河是在元朝改建的基礎上,把大運河改直了,原來是不經過山東省的,現在就經過了,再由於歷史上黃河幾次改道,使得原來的運河已經大部分被掩埋了,今天的大運河主要是清朝的時候修建的,而且今天的大運河比隋唐大運河要短很多,它在山東濟寧以北的河段現在已經不能通航,只有以南的這段還能通航。

    新中國成立後,大運河部分河段已進行拓寬加深,裁彎取直,新建了許多現代化碼頭和船閘,航運條件有所改善。季節性的通航里程已達1100多千米。江蘇邳縣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噸的船隊可以暢通無阻。古老的京杭運河還是南水北調的輸水通道。

    目前大運河濟寧以北河段,因水源不足,未能發揮航運效益。濟寧以南至杭州河段,已建成16座通航梯級,其中大型船閘12座。運河及其沿岸河流、湖泊已節節設閘控制,洪水期調洩,枯水期補給,江水北調工程已初具規模.徐州以南河段,船閘年透過船舶噸位已達1370餘萬噸,年貨運量達5500萬噸。

    為適應貨運任務的迅速增長,分流煤炭南運,擴建了濟寧至杭州段的運河,進一步浚深擴寬航道,加建複線船閘,溝通運河至錢塘江的航道,擴大港口吞吐能力,使運河單向透過能力達到3500~4000萬噸,承擔起年運量1億噸的總貨運任務。

    現今大運河

    主要區別:

    1.線路有很大不同,隋代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從淮河到海河,透過通濟渠、永濟渠,繞道洛陽東再抵達北京附近。現今的運河遠離了洛陽,經過山東,長度比隋朝的運河要短很多。

    2.運載能力有很大同,隋代運河年運載能力不到2萬噸,現今運河單向運載能力在2000萬噸以上。

    大運河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其部分河段依舊具有通航功能。京杭大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為中國古代兩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大運河與長城同是中華民族文化地位身份的象徵。

    參考文獻:

    高媛,《隋朝大運河的修治及對後世經濟發展的影響》,蘭臺世界,2013年10月。

    程玉海,《中國大運河的形成》,聊城大學學報,2008年3月。

  • 2 # 歷史百家爭鳴

    隋朝大運河的開建,不僅促進南北方的溝通,還促進了沿線的城市的繁榮,像江南的揚州,從運河開通之後,就煙柳繁華之地,但隋朝大運河的修建,也斷送了隋朝的國運,大運河修完沒幾年隋朝就亡國了。後世也在隋朝大運河的基礎上不斷修建大運河,那麼隋朝大運河與今天的大運河有何不同?

    隋朝的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當時隋朝的國都就是洛陽,所以運河是為了洛陽服務的,隋朝大運河先是挖通濟渠,連線黃河淮河,同時又疏通古邗溝,連線淮河長江,構成下半段。三年後,挖永濟渠,到北京南,構成上半段。又過兩年,疏通江南運河,直抵杭州,這是隋朝大運河的路線。而現在的大運河是以京杭大運河為基礎的,京杭大運河是從北京直達杭州,所以京杭大運河是直線的運河,它沒有專門繞道洛陽,而是破例從山東經過,這樣就利用了沿線的河渠,不用再大興土木地修築人工河,但是由於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使得原來的運河已經大部分被泥沙掩埋了,多已經荒用,而今天的大運河主要是清朝的時候修建的,並且今天的大運河比隋唐大運河要短很多,大運河在山東濟寧以北的河段現在已經不能通航,只有以南的這段還能通航。不過現在政府打算打通濟寧以北的運河,以此作為發展契機,帶動沿線城市的發展。

    運河,雖然隨著交通的發達而逐漸沒落,但是運河承載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記載著歷史。

  • 3 # 白楊樹下談歷史

    隋煬帝登基不久,大膽改革,推動新政,侵犯了貴族地主特別是豪強世族——關隴貴族集團的利益。隋煬帝感到危機重重,擔心被“取而代之”。隋煬帝決定跳出“危險的”包圍圈,遷都洛陽。那麼,開挖大運河,就打通了帝國的“任督二脈”,全方位大大降低了新朝對關隴貴族集團的依賴,讓隋煬帝從政治、經濟方面也跳出了關隴貴族集團的包圍圈。

    一是為了政治上的需要。

    隋朝是由西邊的北周(核心是關中、關東地區)、東邊的北齊(核心是山東地區)、南方的陳朝(核心是江南地區)這三部分組成的,隋文帝雖然用軍事手段把這三部分“糅合”在一起,但是東邊的山東地區、南方的江南地區一直都不太穩定。隋文帝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江南就曾大規模反叛過。後來,隋煬帝當了皇帝,東邊的山東地區響應漢王楊諒叛亂的地方也不少。

    建都洛陽,對山東地區、江南地區有一定的安撫和震懾作用,但這種安撫和震懾作用是建立在較為快捷的人力、物力調配基礎上的。當時的交通方式,水路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容量最大、速度最快的,綜合效益遠超其他交通方式。可見,開挖運河在軍事上、政治上非常有必要。

    二是為了經濟上的需要。

    到了隋朝,經濟重心正逐漸東轉南移,山東地區、江南地區都是富庶之地,特別是江南地區不僅發展速度十分迅猛,而且發展後勁十足,趕超之勢十分明顯,成為最富庶的地區指日可待。但這時,政治中心還在北方的關中和關東地區,這就需要調運山東地區、江南地區的物資以供應關中關東地區。

    建都洛陽,相比長安更加接近山東地區和江南地區,調運物資要方便很多。但由於當時交通還不夠便利,物流運輸成本過高,使得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之間的互聯互通還不夠順暢。可見,開挖運河在經濟上也十分必要。

    三是為了東都影響力的需要。

    可以說,如果不開挖運河,洛陽作為東都的功能就不能充分發揮出來,東都就名不副實。在這樣的情勢下,運河開挖了: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南、東北兩個方向開鑿,這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是非常最佳化的選擇,就好比從帝國的“心臟”洛陽延伸出了兩條大動脈,一下子活了整盤棋。

    其實,隋煬帝楊廣在當皇帝之前,統率隋軍滅了南朝,後又任淮南道行臺尚書令和揚州總管十餘年,對江南的形勢可以說是瞭如指掌,對江南的發展戰略也成竹在胸。從後來通濟渠、江南河工程設計科學合理、開鑿快速順暢的情況推測,他對開挖運河一事應該是籌謀已久,甚至已經藍圖在手,因此繼位之後,很快便下詔開挖運河。試想:如果不是多年留心、長久謀劃,光是頭腦發熱、為了玩樂,誰能心血來潮玩出這等水平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感覺特朗普不希望國際油價大幅度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