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8873978285

    這是我挺愛的一本書!!!! 有一半的世界很醜陋,另一半卻很美好。

    所以,我願意把這看成是一本希望之書。至少結尾,莉塞亞並沒有在14歲時死去。

    如果這故事又是真的,那麼,我還將對人類善良的天性感到欣慰,並覺得一切還充滿希望。

    關於書裡醜陋的那一半,當然是戰爭,饑荒,紅色黑色佔據著的天空。就象死神最後說的:人類真是讓人琢磨不透。在那些最壞的年份,這世界就變成了一鍋燉壞的爛菜,你陷在粘膩腐臭的深淵,卻毫無辦法,恨不得被死神的鐮刀收割走才好。那麼多人被文字所吞噬,成為盲目的連為什麼也不知曉的機器豺狼。在戰場上互相殺戮,面無表情的將與自己相同的物種成千上萬的送進焚燒爐。甚至是,揮起鞭子,毫不留情的鞭打一個小女孩。這一切可真都亂了套了。可等一切過去,便又都象吃錯了藥終於清醒過來一般,極力撇開那些記憶“上帝那不是我,我怎麼會做那些畜生不如的事,我被文字矇蔽了眼。我本來是如此善良的一個人。”可你必須相信,在最醜陋的年代,人是真的可以失去人性的。並且很多人是很清醒的在釋放內裡那些不為人知的獸性。

    所以不管是為了什麼理由,戰爭始終是一場災難。它讓你離自己的靈魂太近,有時又太遠。

    不過幸好,還有一半是美好的。在文字吞噬靈魂的同時,它又餵養了靈魂。莉塞亞是不幸的,成長於戰亂年代,幼年便失去父母成為寄養的孤兒。可她又是幸運的。從她站在漢密爾街三十三號大門不肯進去的那刻開始,她生命中之後遇到的那些人都是如此善良。忘了什麼猶太人、日爾曼人,忘記血統吧。莫爾欽鎮其實就是一個縮影,它告訴我們,其實無論在哪裡,無論什麼國家,大多數的人類還是有著善良的秉性。你看,這樣的世界才讓人覺得充滿希望。

    我不打算說爸爸。雖然看過書的人都知道他才是莉塞亞生命裡最重要的人,他教會她讀書寫字,為了在她被噩夢驚醒時有人在身邊,甚至每晚都是在坐起來定然不舒服的椅子上睡覺的;我也不打算說媽媽,她矮胖如門框的身材,還有一聲聲“豬玀”貫穿始終,可我們都知道她是如此善良;我也不想說馬克斯,雖然他為莉塞亞寫了兩本很好看的書,雖然他和莉塞亞在猶太人遊行隊伍裡第一次重逢時曾讓我淚流滿面,雖然在結尾的某一瞬間,我曾以為他們會在一起……

    我只想說說魯迪。那個把自己塗成黑炭以為自己是傑西歐文斯的小男孩,那個有著蠟燭光一樣金髮的男孩。整本書裡,我最愛的其實是他。他對莉塞亞的愛從10歲那麼小,居然就開始了。這與情愛似乎無關。就只是遇得那一個人,便不求回報的想對她好。單純得比水還清透,一眼便望得見那顆心。那顆心啊,在骯髒的皮囊之下是如此乾淨,滿滿的心愛,表現出來卻是那麼笨拙。為了一個親吻,費勁心思,時時記掛.可他終究還是沒得到。這真叫人遺憾。我甚至都不知道在死去的時候,他是否知道他全心愛著的那個女孩其實也是很愛他的。還好,莉塞亞最後還是吻了他,即便他的嘴唇都已焦黑。可死神說了,他的靈魂很輕很柔軟。即便身軀已經殘,可他,還有所有莫爾欽鎮的善良死難者都將升入天堂。

    最後說說顏色吧。醜陋與美好交織的這些文字在我看來更多是是分明的黑與白兩色。即便有時在黑暗之中人會看不到希望,可就象這地球總有一半是照的到光的,當你面對陰影之時,Sunny其實就在身後,只要你轉頭,就看得到。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的臉色與疾病隱患有什麼關係,如何“吃出好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