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看面色,屬“望診”。每個人的膚色都不一樣,所以首先,望診是要與平時的面色進行對比的。當面板的顏色與其平時的膚色有較大的改變,又排除了正常外來影響的因素後,才考慮疾病或亞健康的可能性。

    顏面之色分為常色和病色兩類。常色指正常人的面色,光明潤澤,含蓄而不顯露,這是有神氣、有胃氣的表現,提示氣血津液充足,臟腑功能正常。但這種常色會隨稟賦不同、地域差異、工作環境不同、情緒、運動、日曬等因素而有偏紅、偏白、偏黑、偏黃的差別,但只要不失明潤含蓄的特徵,就屬常色。

    病色則有善惡之分。所謂善色,指色光明潤澤,雖病而臟腑精氣未衰,胃氣尚能上榮於面,多見於新病、輕病、陽證;惡色,即指色枯槁晦暗。說明臟腑精氣已衰,胃氣不能上榮於面,多見於久病、重病、陰證。

    病色可分為青、赤、黃、白、黑五種,分別見於不同的臟腑和不同性質的疾病。五色與五臟相對應,青為肝,赤為心,黃為脾,白為肺,黑為腎。一般來說,色見黃赤,多屬風類疾病;青黑色,多為血氣凝滯,屬於疼痛類疾病;色見白色,多屬寒性疾病;色黃而區域性軟如膏,面板潤澤的,為癰膿已成;赤色深的為有留血。

    1、蒼白臉色

    白色是肺經的本色,肺是專門負責氣及血液執行的器官,因此白色是氣、血的病候(也就是表現出來的顏色)。臉色蒼白所代表的是肺執行到臉部的氣血缺乏,臉色淡而蒼白,再加上四肢冰冷、倦怠、語聲低弱、頭暈、容易感冒,就是一種氣血不足的表現。常見於虛證、寒證、突然(大出血、貧血、氣喘、容易感冒的人,但是如果臉色雖然泛白但色潤澤,也是健康無病的色澤。

    應多吃有溫中益氣作用的食物。

    2、潮紅臉色

    臉色紅潤常被人認為是身體健康的表現,但長期面色湖紅,就不一定是好事了。因為心臟如果無法正常運作,也會造成內熱分佈不均而使得臉色容易潮紅,患有狹心症、心肌梗死的人,或是有這些疾病潛在病因的入,多半擁有一個紅撲撲的臉蛋。所以長期面色發紅的人,需要特別注意心臟方面的健康狀況。如果面部紅色淺淡,紅色時間不持續,部位侷限於顴部,且伴有手足心熱、心煩失眠、盜汗等表現,則多為腎陰不足,陰虛內熱。

    從飲食上來說,應適當多攝入富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的食物。

    3、青紫臉色

    青色是肝經的本色,常見於痛證、寒證、受驚嚇、心血管疾病。會呈現青色主要是因為氣遒不通、氣血阻礙,產生缺氧而呈現青紫的臉色。另外,小孩受驚嚇容易在印堂發青,劇烈的疼痛也會造成臉色蒼白而帶青紫。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臟病等,也都會使臉色變青紫。

    飲食上,肝不宜濫補,補必上火。酸味入肝,可適當多吃酸味食物,但要適可而止。

    4、發黃臉色

    多是由於細胞損害或膽道阻塞,使血液中膽紅素濃度超過正常範圍而造成的,醫學上稱之為“黃疸”。主要見於急性黃疸型肝炎、膽結石、急性膽囊炎、肝硬化、肝癌、胰頭癌等患者。此外,鉤蟲病患者由於長期慢性失血,也會出現臉色枯黃的症狀。

    飲食上,主要需清淡,少吃油膩食物。

  • 2 # 佳園道

    疾病常常給人們帶來痛苦,有些疾病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會出現特殊的臉色、表情以及病容,疾病常常給人們帶來疲憊不堪面容、憂慮以及痛苦的面容和表情,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透過視診患者的臉色、面容以及表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診斷和發現疾病,具體如下:

    ①貧血貌:表現表情疲憊、唇和舌紅潤顏色變淡,面色變得蒼白無力,主要見於貧血。

    ②腎臟病變面容:眼瞼和顏面部水腫,舌的邊緣出現牙齒的痕跡,面色可以出現蒼白無力。主要見於慢性腎臟病變。

    ④風心病二尖瓣狹窄可以引起雙頰出現紫紅、面色灰暗以及口唇發紺等二尖瓣面容。

    ⑤長期慢性疾病可以導致患者面色失去光華、目光暗淡以及面容憔悴疲憊不堪。而急性病變則引起患者表情痛苦、興奮煩躁不安、鼻子扇動、面色發紅。

    ⑥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則可以引起滿月臉、面部皮膚髮紅等滿月病容。傷寒患者可以出現病情淡漠面容。

    ⑦腦炎等患者可以出現形如面具,面部呆板沒有表情的面具面容。而破傷風患者常常出現面部肌肉抽筋、牙關緊閉等苦笑的面容。

    健康的正常人紅光滿面、表情自然、神態悠然自得。如果臉上出現以上的這些面容,則提示疾病可能,需要引起重視,提高警惕,儘可能的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

    (本內容僅供參考。)

  • 3 # 草莓愛旅行

    健康人的臉色,一般是微黃,顯紅潤而有光澤。 一個人的臉色與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醫師們也經常透過觀看患者的臉色作為判別疾病的參照,這是由於人的全身氣血的盛衰,常常從臉部顯示出來。 身體健康的人,臉色紅潤,表示血氣充盈;而身體不適的人臉色蒼白,表示血氣虛衰。 一般來講,健康人的臉色通常是微黃,顯紅潤而有光澤;不健康的人常常表現出多種異常的臉色,如蒼白、潮紅、青紫、發黃、黑色等。 蒼白臉色 一般是由於臉部毛細血管充盈不足而引起的,中醫認為這大多是屬虛病或寒症,是體質差的表現。此外,如大出血、休克引起毛細血管強烈收縮,甲狀腺機能減退、慢性腎炎、鉛中毒等,也會引起臉色蒼白的現象。 潮紅臉色 有生理與病理性兩種。前者出現與飲酒、日曬、劇烈運動或情緒活動如憤怒、害羞等有關;後者主要是發生在感染引起的高熱性疾病,如傷寒、虐疾、肺結核、肺炎等。如服用阿托品等擴張血管的藥物,以及大量服用激素後,也會引起臉部暫時潮紅的現象。 青紫臉色 大多由於缺氧而引起,劇烈的疼痛常常使臉色蒼白而帶青紫,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臟病等,也都會使臉色變為青紫。 發黃臉色 大多由於細胞損害,或膽道阻塞使血液中膽紅素濃度超過正常範圍,滲入組織與粘膜而造成的,醫學上稱之為“黃疸”。主要是見於急性黃疸型肝炎、膽結石、急性膽囊炎、肝硬化、肝癌、胰頭癌等患者。 黑色臉色 中醫認為臉色發黑是腎虧損的表現,故常用補腎藥物予以治療。此外,肝硬變、腎上腺素功能減退症、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心肺功能不全、肝癌等患者,也會出現臉色變黑。 當發現有臉色不佳時,就應該找出毛病,加以改善,這樣才可以擁有好臉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炒菜怎麼炒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