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小紅的甜心

    龍-在新百家姓中排列第81。

      

    1、出自黃帝之臣龍行。

      據《姓氏錄源》及《竹書紀年》所載,黃帝臣有龍行,黃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鄭)。是為河南龍氏。出自贏姓,楚青銅器中有龍贏,贏姓龍氏嫁女楚貴族。商代甲骨文中有龍方,為商方國。

      

    2、出自舜時納言龍之後,以官名為氏。

      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龍氏,舜臣也,龍也納言(所謂納言,是當時一種專司出納,帝命的官職。)子孫以官職名龍為氏。因舜的活動地域在晉南地區,故此支龍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為山西龍氏。至漢代,龍勉因仕從河北鉅鹿詔遷扶風京兆,傳四代有龍述,字伯高,龍伯高初任山都縣令,漢光武帝時升零陵太守,官於楚,家武陵.為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話傳說,御龍氏之後。

      據《姓氏考略》所載,龍姓出自御龍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龍氏劉累(堯之後,因有馴化龍的本領,深得夏帝孔甲的賞識,被封賜為“御龍氏”)的後裔中,就有以龍為氏的。劉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師縣南,是為河南龍氏。

      

    4、出自古代神話傳說,豢龍氏之後。

      據《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資料所載,相傳董父,已姓,精於飼龍,以畜養龍而被舜賜姓“豢龍氏”。其後代有以龍為氏的,是為湖北龍氏。

      

    5、出自西漢牂牁地區有龍姓。

      據《華陽國志》所載,西漢時的牂牁大姓中有龍氏。牂牁郡,治今貴州省凱里縣西北。

      

    6、出自地名,以採食地為氏。

      春秋時楚大夫食採於龍(今山東省泰安西南之龍鄉),其子孫有以龍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少數民族有龍姓:

      ①《北史》所載,焉耆國(今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西南),西域且彌(今新疆昌吉、瑪納斯二縣),其君王皆為龍氏。

      ②少數民族中有龍姓。在中國苗、普米、哈尼、彝、侗、瑤、水等民族均有龍姓。

    郡望堂號

      龍姓郡望主要有五個:

      

    1、武陵郡

      治所在義陵(今湖南漵浦南);

      

    2、天水郡

      西漢時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西晉時治所在上邽(今天水市);

      

    3、武陽郡

      治所在貴鄉(今河北大名東北);

      

    4、太原郡

      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

      

    5、武昌郡

      治所在今武昌。

      堂號:“世師”、“八德”、“經德”、“納言”、“敦本”、“敦厚”、“武陵”、“天水”等。

    宗族特徵

      1、龍是華人推崇備至的神物,以龍為姓氏,亦是這一心理底蘊的表現。

      2、在龍姓的發展史中,更多地體現著民族相融的歷史大趨勢。

      3、龍姓字行輩份井然有序。如民國抄本《龍氏家譜》中有江蘇龍姓一支字行為:“兆升元吉,宗業克昌,富大希廷,厚誠守方。”還有安徽龍姓一支字行為:“中衛國賢,良宏如正等”  從龍姓的起源可知,龍姓最早的活動地區應在河南、山西一帶,以後由於各種原因,龍姓人開始不斷的向外遷徒,約在夏代,有一支龍氏向東遷移到今天山東省鉅野縣西南的龍涸集。春秋時期,在今天泰安市西南曾存在過一個叫龍邑的小諸侯國。漢代之前,龍姓人已開始遷入蜀中,之後由蜀中南遷至貴州。到了漢代,很多地方已經有龍姓人活動了,這一時期龍姓人主要活動在今天的甘肅、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山東等地區。魏晉南北朝時,歷史的變遷使龍氏家族吸納入了許多新的支派,一些少數民族加入了龍姓大家庭,龍姓人的活動區域更加廣泛。與此同時,居住在中原地區的龍姓為避戰亂而大舉南遷,南方龍姓人數有了急劇增長。北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原籍福建莆田的龍海清奉命授封為瓊州總鎮,率兵數千入駐海南,他們在在文昌縣會文鎮冠南墟附近的下洋登陸,龍海清的後代便落籍文昌,龍海清成為龍姓進入海南的始祖。之後江西永新的一支龍姓遷至湖南茶陵東山。明洪武初年又從自東山遷至攸縣。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原籍江西吉水縣的龍秀三,帶領兄弟遷到湖南。清朝康熙年間太湖洞庭山的龍又宏遷至松江。19世紀末期,許多龍姓人為尋找生計,乘船到南洋,分別駐足於新加坡、馬來亞、印尼及菲律賓等地,新加坡的龍姓先祖南來後在尋找生計之餘,於1903年在獅城成立了一個“龍氏祠”,以便讓來到南洋的老鄉們能聚集在一起共同祭祀祖先並促進各龍姓者之間的感情和互助精神。“龍氏祠”後來發展為“瓊崖龍氏公會”之後又發展為“新加坡龍氏公會”,從從龍姓第21世開始,新加坡龍姓的派序排列如下:武陵發其源,莆田仕籍登,官聲著南粵,英傑垂繼承。據此排序來看,新加坡龍姓很有可能是北宋時遷入海南的龍海清或其所率官兵中龍姓人的後裔。

    名人精粹

      龍子:又稱“龍叔”,最早見於史籍的龍姓名人,主張“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貢”,此句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

      龍且:秦末楚漢爭霸時期西楚國大將,西楚霸王項羽帳前第一猛將,少時隨項梁項羽起兵反秦,與項羽情若兄弟,後每戰皆親身奮勇殺敵,深得霸王項羽信任,任西楚國大司馬統帥楚國精銳騎士,後在齊國由於輕敵誤中韓信水淹之計導致大軍潰敗,雖率親兵奮力而戰然大勢已去,最後力戰而死。

      龍述:東漢京兆郡(今屬陝西)人,為人敦厚,曾任山都長,武帝時官至零陵(今廣西全州西南)太守。

      龍太初:宋代人,曾以詩人名義拜見王安石,並作《沙詩》一首,贏得王安石讚許。

      龍鐲:宋代人,乾德年間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當地百姓繪《來鶴圖》頌其德。

      龍仁夫:吉安(今屬江西)人,元代浙江儒學副提舉,著有《周易傳》一書。

      龍許保:明代貴州人,苗族,率眾起義與官軍對抗十餘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後遭鎮壓,被俘遇害。

      龍燮:望江(今屬安徽)人,清代著名戲曲家,著有《瓊華夢》、《芙蓉城》等。

      龍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間進士,《周易繹說》、《永懷堂詩文鈔》、《明會要》等為其所著。

      龍啟瑞:清代廣西臨桂(今桂林)人,道光年間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江西學政、江西布政使,著有《小學高注補正》、《經德堂詩文集》等。

      龍汝元:清代直隸宛平(一作大興,今屬北京)人,曾任職遊擊、參將、大沽協副將,在與英法聯軍挑起的第二次大沽之戰中陣亡。

      龍澤厚:清末廣西桂林人,早年從康有為學,參加桂林聖學會、上海強學會等進步組織,後主持舊金山《文興報》,作上海天遊學院教務長。著有《南海先生上書記》。

      龍鳴劍:四川榮縣人。早年赴日留學,參加同盟會,後組織同志軍,開展武裝鬥爭,在去往敘州(今宜賓東北)的行軍途中因病去世。

      龍雲;(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雲南昭通炎山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滇軍將領,雲南省政府主席。字志舟,原名登雲。彝族人,彝名納吉鳥梯。

      龍清泉,男,苗族,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人。北京奧運會中國奧運冠軍中僅有的幾個少數民族運動員(龍清泉、張小平、陸永)之一。

      龍國楨:原重慶永川萬壽鄉人,民國進步官員,留學日本。1912年,四川都督府建立,任都督參贊、高等審判廳院正,1914年起先後任安徽高等審判廳檢察長、貴州高等審判廳廳長、京師檢察長、總檢察廳檢察長、四川高等法院院長、劉湘21軍顧問、四川省政府考試委員會主任、四川省政府統計室兼綜核室主任等職,為官正派,1946年賦閒家居。解放後,加入民建,任相輝學院教授、重慶文史館員。

      龍永圖:生於1943年5月,湖南長沙人,在貴州貴陽長大。1965年貴州大學外語系畢業後到外交部工作。1973年到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攻讀國際經濟學專業。1997年2月被任命為外經貿部首席談判代表,負責中國復關及入世談判,並最終促成中國於2001年11月加入世貿組織。2003年初,龍永圖辭去了外經貿部副部長的職務,出任非官方國際組織——博鰲亞洲論壇的秘書長,2003年底,龍永圖被評為央視2003年度經濟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月天現任鼓手原來是哪支樂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