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pades13

    對於這個培訓專案,大部分學校和老師都認為是有必要的,但是依然有許多建議和意見您看看這篇文字,是有親身經歷的老師寫的,希望看過之後,大家能瞭解,老師和學校對這個培訓的看法和建議對新上崗教師培訓的幾點建議安徽省無為縣教師進修學校(238300)汪文華新上崗教師是中小學教師隊伍中的特殊群體,他們處於準備期(學生)向適應期(教學新手)跨進的起始階段(或者稱為“適應前期”)。在準備期,他們應積累了一定的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知識和技能,初步瞭解了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性,取得了教師資格證書。新上崗教師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特點:1、沒有教育教學經驗。由於對教師角色剛由想象進入參與,他們往往憑藉著學生時代教師給予他們的教育教學上的直觀感受,進行機械的模仿。他們“育”不作為、“教”不得法,使得他們有強烈的焦慮感。2、不瞭解學校常規工作。雖然他們掌握了教育教學常規工作的理論知識,但是他們各自所在的學校有著自己的具體規定和要求。對工作的不適應,往往導致出錯較多。這使得他們易於產生失敗心理和很重的失落感。3、難以及時適應新環境。由於初來乍到,沒有和其他教師形成和諧的同事關係。由於剛從學生時代的集體生活步入個體生活,生活上會遇到許多困難。兩者之間的差異往往引起他們的孤獨和寂寞情緒。因此,新上崗教師的培訓應該針對這幾個特點來設計與操作。一、培訓目標和內容定位在“四基”透過集中培訓和崗位研修,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學技能,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學常規,掌握學校的基本情況,獲取教師群體的基本認同。1、基本的教育教學技能:學生教育、班級管理和課堂教學的準備、實施、評價和研究的基本技能。這些是新上崗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成為其專業成長的基礎,並在實踐中積累實踐性知識。2、基本的教育教學常規:學校教育和教學活動的基本內容、一般過程及其要求。這些是新上崗教師實現由學生向教師角色轉變、逐步勝任工作的關鍵,還是他們順應學校、適應群體的必然要求。3、學校的基本情況:學校的規章制度,學校的特色和文化,以及本校的學生和家長等。這些是新上崗教師適應校園文化和工作環境的必修課,其意義在於幫助他們透過對學校、學生和家長的熟悉,定位自我角色和價值。4、群體的基本認同:參加學校的主題教育活動和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等。透過參加這些活動,在交往中被他人逐步瞭解、主動接受,在活動中表現自我、建立自信,在過程中尋找到歸屬和位置,從而調適心理、緩解壓力。“四基”的目標指向,不僅僅立足於專業上的準備,而且關注新上崗教師的行為準備和心理準備。因而,其培訓的過程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一個全面發展的過程。二、培訓方法和手段定位在“兩位”由於新上崗教師已是正式的教育工作者,其角色決定了他們要滿足學生及其家長對教師的一般要求,要儘快勝任教育教學工作,成為一名合格教師。他們既是教師(工作上),也是“學生”(專業上);既要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也亟需透過培訓發展自我。因此,新上崗教師的培訓,從培訓所應起到的作用上看,一是“歸位”,二是“崗位”。(一)歸位透過短期集中的學習,使新上崗教師瞭解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情況及其對教師素質、課堂教學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瞭解本地(如,縣教育局、鄉鎮中心校)對教育教學常規工作的基本要求。短期的集中,可由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組織實施,也可由鄉鎮中心校組織實施。這是前提。其目的有二:一是進行“補課”,縮短職前教育與教育實踐之間的差距;二是引導“中規”,能夠按照規範要求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既歸專業之位,又歸操作之位。(二)崗位透過崗位上的實踐研修,使新上崗教師由“瞭解”到“掌握”,順應學校環境,能夠基本勝任教育教學工作,適合教育教學要求。為此,要引導他們參加學校的主題教育活動,觀察活動,寫活動記錄和活動思考。參加學校等教學研究活動,觀察課堂,寫聽課筆記和評課意見。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設計教育活動方案,組織活動,並進行反思;上公開課,陳述教學設計,撰寫課後小結。三、實踐案例帶來的幾點啟示目前,對於新上崗教師的培訓有兩種基本取向,一是“崗前”培訓,二是“崗位”培訓。前者,本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後者堅守崗位“練兵”的理念,各有此獨特的作用。【案例一】安徽省2009年特崗教師崗前培訓1、培訓內容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與規範要求,新課程理念與教學改革,備課、上課、評課常規與教學基本技能,班主任工作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培訓形式採取人員集中、專題講授、案例分析、模擬演練的方式。3、培訓時間8月26-28日集中培訓。4、培訓地點本著“方便教師、就近學習、厲行節儉”的原則,劃片集中進行培訓,由安徽師範大學、合肥師範學院、阜陽師範學院、皖西學院等四所高師院校承擔培訓任務。【案例二】上海市實驗學校“入門見習期(1―2年) ”校本培訓(一)目標:建立新教師培訓制度,建立專業行為。(二)實施:1、新教師拜師,由資深教師傳授職業基本規範。2、雙月談心,由校長、教導和帶教老師負責定期傾聽溝通。3、完成見習“彙報課”(半年一次,每人兩次)。4、專題研討學習學校提供的《給新教師的建議》。5、到本校、外校、名校聽課交流。【分析】“案例一”實施的是短期(3天)的院校集中培訓,其內容分為三個方面:職業素養、教學工作、教育工作。這是根據當下對新上崗教師的一般要求設計的“崗前”培訓,具有統一規定性。“案例二”實施的是長期(1―2年)的校本培訓,其關注的是新教師的專業行為養成,同時也關注他們心理成長。它具有很強的“校本”性(基於學校、為了學校)和“崗位”針對性。“案例一”偏重的是理論知識的告知,“案例二”則訴求實踐能力的提高。因此,兩種培訓模式應該結合起來:集中――校本、崗前――崗位、理論――實踐、理念――行動。【啟示】上述兩則案例給我們的啟示很多,其要點如下:(一)要旨歸於教師發展,這是長遠目標。也就是說,要引導新上崗教師在心理、行為和專業上有充分的準備,促進新教師素質整體結構的全面成長。(二)要從專業的角度規劃,這是新上崗教師成長的關鍵。也就是說,要突出專業行為的養成和專業理想的建立,為他們專業成長打下紮實的根基。(三)短期集中與校本培訓要有機結合。也就是理論引領、示範引路要落位在自主學習、實踐研修中。其中,資深教師、骨幹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責無旁貸。四、需要解決好的幾個主要問題由新上崗教師的特點及其培訓的特殊性生髮出的以下幾個主要問題,需要予以比較合理的解決,以發揮應有的作用。(一)職業道德規範的薰陶和專業理想的培育《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是對中小學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兩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調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國家、教師與社會相互關係的基本行為準則。這是新上崗教師的必修課。除了透過專題講座、師德報告和文字閱讀等方式進行職業道德規範的薰陶外,校長、教導和帶教老師要負起對新上崗教師職業行為的觀察、指導責任。透過榜樣示範、“現身說法”、行為矯正、肯定激勵等方式,培育其專業理想,即事業心、責任感和積極性,以形成追求專業發展,並獻身教育工作的動力。(二)基本常規的順應和基本技能的具備基本常規和基本技能包括教學工作常規和班級工作常規兩個基本組成部分。作為新上崗教師,一方面要熟悉本地本校對教學工作(備教批輔考研)的一套制度,能夠按照有關規定要求實施學科教學工作,並隨時得到指導和幫助。一方面要在協助班主任組織、管理班級活動的過程中,逐步掌握班級工作的常規內容和要求,奠定擔當班主任的基礎。因此,學校應給予新上崗教師“地位”――班主任的副手,創設崗位訓練的“平臺”――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組織班級活動。這是作為教育者的新上崗教師在培訓上的必然選擇。(三)環境的基本適應和群體的基本認同新上崗教師所處的環境,不僅是物質上的,如辦學條件、食宿條件等,還包括地理位置、人文環境和學校的文化氛圍、人際環境等。作為學校管理者,對群體中新成員的關心照顧不能僅留在生活上,更為重要的是心理上的關照。多與新上崗教師談心,不定期與他們共餐;引導他們參與學校集體活動、文化體育活動等,帶著他們參加家訪和社群活動;寬容他們的“錯誤”,多鼓勵多表揚;給予“拋頭露面”的機會,等等。透過這些讓他們被集體認同,成為群體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員。這其實也是一種“培訓”,但卻常被忽視。 綜上所述,新上崗教師的培訓要本著解決他們面臨來自學生、家長、同事和校長的,來自制度、規章、學校文化和專業訴求的挑戰;要在他們基本專業行為形成和專業理想塑造的關鍵期,不停位於眼前(“崗前”培訓),而“遠視”於他們將來的專業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女人為何愛那些不愛自己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