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Two
-
2 # 小小小百科全書
關於這個問題繼任秦始皇之位的不是胡亥而是付蘇,會不會延續秦朝的民運。我認為只是有可能,最終的結果也是不可預料的。
所謂的歷史由勝利者來書寫,秦始皇所有的對歷史的貢獻對被世俗抹殺,流傳出來的就是一個暴君的模樣,但實際上秦始皇作出的貢獻極大。第一,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結束了中原自古以來的混亂紛爭,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秦始皇此舉對百姓來說百利無一害,畢竟百姓解脫了戰亂可以安居樂業。第二,實行嚴刑峻法,秦始皇在一統六國之後,在之前秦國的基礎上更加嚴謹深化了法律,使社會可以更加的平穩從而減少紛爭以及犯罪。第三,修築長城,利用地形優勢以及燕國、趙國以及秦國長城舊址建立起新的長城,綿延萬里,以決北方胡族入侵。第四,統一貨幣以及度量單位,加強全國經濟流通,使各國可以更快的融合。第五,統一文字,一律使用秦國小篆,因為在這之前七國紛爭,所使用文字各不相同,對於教化民眾來說極難,對於文化傳播困難也極大,統一使用小篆之後,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困難。第六,重視耕作,拒絕土地世家大戶屯田養奴,推行土地私有化,利於百姓。第七,修建靈渠,加強國內交通便利性,便於經商,文化,政治等交流,利國利民。
秦帝國的建立本來標誌著中國進入中央集權的時代,本來也能開創一個興盛的時代,但是就是由於六國餘孽賊心不死,諸子百家唯恐天下不亂,在外鼓動暴民作亂汙衊秦皇,在內進獻讒言。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秦始皇之前想的是“法骨儒皮”也就是依靠法家思想強軍強國,利用儒家思想教化萬民,但是儒家賊心不死,為了一己私心霍亂朝政。當時博士齊人淳于越對秦始皇說“臣聽說殷朝、周朝的君王統一天下一千多年,他們分封子弟以及功臣用來輔助自己統治國家。”這就是焚書坑儒的起因,秦始皇雄才大略自然知道分封的可怕後果,自古作亂都是起自於分封的臣子。秦始皇想要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度,杜絕後世居心不良之人作亂的隱患。當時大儒淳于越極力反對,之後儒家盧成與候生更是欺騙秦始皇有長生不老藥,陰謀失敗後才有了焚書坑儒。俠以武犯禁,儒以法亂國 此言不虛啊!
秦皇死後,本應該即位的公子扶蘇被秦相李斯和趙高兩人陷害而亡,立胡亥為二世,之後趙高更是利用陰謀詭計殺死了李斯把持朝政,再加上各地六國餘孽以及諸子百集作亂,導致秦二世而亡。當時起義軍反對秦朝打的旗號就是為公子扶蘇復仇!可見公子扶蘇的影響力。
扶蘇本身身為秦朝公子,其母是原楚國公主,所以扶蘇身體流著一半的楚國血脈,扶蘇即位對於安撫六國來說具有很大的意義。而扶蘇對六國遺民的政策也是以安撫為主杜絕戰爭,想要磨平戰爭留下的陰影。原本扶蘇沒有死的話正常即位,對於政策的延續以及安撫六國遺民來說都是極好的,而六國遺民對於扶蘇也都不是很排斥,可惜扶蘇被害身亡。秦朝也二世而亡。
最後說一句,瞭解歷史需要公正客觀。自古歷史由勝利者書寫,但是秦皇的萬世功績還是不容抹殺的。
-
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歷史一定會改寫。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意思是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剛強堅毅,而且威武勇猛,是個誠實的人,會讓人信服,如扶蘇即皇位肯定用蒙恬為丞相。
扶蘇之所以觸怒秦始皇,被髮派到北疆監軍,是因為扶蘇直諫秦始皇焚書坑儒,擔心天下不會太平,與秦始皇政見相悖,導致秦始皇大怒。可見扶蘇宅心仁厚、正直、心繫天下。
假如扶蘇不死,那蒙恬也不會死。而李斯、趙高之類必不受重用。
就沒有之後的陳勝、吳廣起義,要知道陳勝吳廣起義還有個原因,就是打著為扶蘇報仇的旗號造反。
更沒有項羽、劉邦的楚漢之爭。
那麼公子扶蘇即位後會做哪些事呢?
1、首遵法、儒,恢復百家。
扶蘇明確反對焚書坑儒,秦以法立國,法律必不可少,只需恢復百家,首遵法家和儒家,消除對讀書人的迫害。
2、廢嚴刑峻法,大赦天下。
眾所周知,秦法嚴峻,如連坐制,和平時期無需嚴刑峻法,運當修改法律,與民休養。
3、廢軍功授爵,廢貴族世襲。
秦軍授爵全靠軍功,軍功越高,爵位越大,軍隊喜歡打仗。但統一天下之後,無仗可打,軍隊會無所適從,這時頌布新法,廢軍功受爵,廢貴族世襲。
4、建立人才選拔制度,如察舉制。
逮立選拔人才的制度,任用賢明的忠志之士,打擊吏治腐敗,維護官場清廉。
如此,秦可長遠四百年。
-
4 # 南方鵬
扶蘇是香草佳木之意,先秦時人多喜歡用植物形容人物,秦始皇把大兒子以芳草命名,顯然對他很是喜愛,史書記載扶蘇剛毅勇武,為人仁孝,他之所以和蒙恬一同戍邊,是因為勸阻秦始皇濫殺儒生術士而被打發走的。
如果是扶蘇而不是胡亥上位繼承秦始皇衣缽,秦朝極可能不會成為短命王朝,至少不會二世而亡。眾所周知,燒燬秦王朝的第一把火是陳勝吳廣放起來的,大澤鄉起義之所以爆發,是戍卒因雨延期難逃死罪,這暴露了秦法嚴苛和不近人情的事實,而扶蘇的“仁”,應該是矯正秦峻法的良方,法律順應人心後,亂象便會減少。
趙高勸李斯一同矯詔立胡亥殺扶蘇的理由,最擊中李斯心窩的利箭,便是扶蘇一旦上位,必重用將軍蒙恬一系,李斯權位就會受到嚴重威脅。所以,扶蘇上位,軍方會受到重視,至少蒙恬權位不在李斯之下或者並駕齊驅,如此便能整合北逐南征部隊,內部防守有力,江東三千子弟兵恐怕走不出江東。
創業難,守業也難,打天下用武,守天下用文,扶蘇的仁,恰好對是雄才大略窮文黷武的秦始皇的補充,若他繼位,大興土木的事也會減少,秦朝應不至於成短命王朝。
-
5 # 清水空流
這個問題我們只能假設,說不好也不好說。都是基於揣測和預估。但應該說,如果扶蘇的智商和能力高於胡亥,而趙高又沒有亂政,應當說,可以避免二世而亡。秦始皇自稱始皇帝,希望一世。二世,三世。乃至一系萬世 。但令人譏諷的是,大秦卻是二世而亡,立國不過是十五年而已,是所有大一統王朝裡立國時間最短的一個。
扶蘇,是秦始皇長子,具體年齡不祥,但從胡亥的年紀推斷扶蘇的年紀應該胡亥大8歲到15歲之間,也就是說,在秦始皇駕崩那一年,扶蘇應該是22歲左右,基本上說,在政治上已經成熟了,而且在當時,他和蒙氏弟兄掌握著秦國最精銳的邊防軍,而且朝中應該不乏扶蘇的支持者,如果扶蘇宣稱胡亥是矯詔登基,自己帶兵造反絕對可以反敗為勝。而李斯這個狡猾的政治投機者也會站在扶蘇一邊,據說,李斯的所有的子女都和秦始皇的子女聯姻。從各個方面來看。扶蘇的勝算還是很大的,可惜歷史無法無法假設,接到胡亥矯詔讓其賜死的聖旨,就自殺而死。
其實,我們假設扶蘇登基是否能夠避免二世而亡,不是來以此證明扶蘇是否比胡亥高明,趙高是否亂政,探討的是扶蘇能夠改變秦國的暴政和施政措施。如果不改變秦國的施政措施,扶蘇登基也一樣會二世而亡,司馬遷在《史記》裡記載扶蘇是:扶蘇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仁,有政治遠見。應當說扶蘇的政治理念與秦始皇有衝突,理念有所不同。但真登基以後是否有所改變呢?應該說,扶蘇肯定會和秦始皇的方式有所不同,換言之,扶蘇登基至少不會二世而亡。
如果秦國熬過二世,肯定會是一個國祚綿長的國家,應該是一個不遜於兩漢的盛世王朝,可惜,歷史永遠無法假設。
-
6 # Luthiel
不會改變什麼
因為秦始皇已經大興土木,兵動了,長城修了,陵墓建了。巨大的財政缺口造成的社會災難,已經不是一個領導什麼政策可以修復的。這個份上所有的政策其實都不如一個好天氣,天氣好多混幾天,天氣不好戍卒叫函谷舉
-
7 # 把深刻解放
難,轉變不大。秦的執政基礎在統一六國後哪怕是無為化的休養生息也不會穩固,六國的餘孽也有自己的國家意識,與直接肇事者會不死不休。漢只不過出來圓了個場,賣了個乖!
-
8 # 壯美家園
不會這麼快滅亡,也許會和盛唐,強漢一樣延續幾百年。
扶蘇《史記》記載,他是一個心胸坦蕩,胸懷天下的王子,他對秦始皇的殘暴不仁獨斷專行經常頂撞,更對阿諛奉承的趙高之流很是不恥,所以被髮配邊疆。
始皇巡視時突然病故,傳下遺言讓扶蘇繼承皇位,即便始皇再殘暴,他還算是一個英明的君主,他知道自己兒子中誰最有能力延續強秦,所以將皇位傳給扶蘇,可是啊,秦始皇剛病故,趙高就脅迫丞相李斯,把始皇病故秘不發喪,又假傳聖旨賜扶蘇自盡。
這也是秦始皇年邁昏庸最大患失之處,任用閹黨趙高把持朝政,連丞相李斯的權利都給架空了,導致閹黨主政,把一個傀儡的胡亥推上朝堂主政,他好把持控制。
胡亥這個傀儡任由閹臣趙高胡作非為,指鹿為馬,魚肉百姓,所以很快就民怨沸騰,烽煙四起,從始皇稱帝到病故不到十年,號稱強大無敵的虎狼之師大秦就這樣被劉邦攻破咸陽滅亡了,真的很可惜。
-
9 # 鹽都春風
歷史上沒有假如。如果扶蘇繼承秦始皇的事業,秦朝不至於二世而亡。
不果,秦以後歷朝都行秦王之法。維護中央集權,維護祖國的統一,雖有分裂,但統一為主流。廢除分封是維護統一的根本。
-
10 # 雄關漫史
第二種情況,扶蘇繼位後,秦始皇時期的政策大體沒變,全國依舊實行郡縣制,但是扶蘇看不慣秦法嚴酷,於是寬刑省法,輕徭薄賦,中國迎來了第一個大盛世,當時思想束縛也比較松,百家依舊爭鳴,百花依舊齊放。但是由於扶蘇倡導以德治國,中國的疆土不會怎麼擴張,北面以長城為界,敵不犯我,我不犯人;南面百越臣服。也許後世再碰到雄才偉略的君主,也會開疆拓土,那就沒法想象了。
-
11 # 慕道俗塵
不會!就算始皇能長生也不行。
首先安撫政策不完備,六國殘餘的氐族、士人及百姓,對秦沒有歸屬感,人心思亂。
其次傳承製度不完備,始皇及兩個兒子背後,都有支援他們的氐族與利益集團,如果已方利益不能兌現,又得不到合理補償,朝野政治必定失衡。
最後是權職體制、監查體制不完奮。郡縣制的目的是削弱氐族在地方上的勢力,以使上今下達。但初行新制,朝野仍按封君思想行事,反而催生了地方軍政世家的雛形,民力未得休養又加重了負擔。
在知識普及度極低的時期,郡縣制沒有科舉制的支援,家天下概念只能停留在理論上,實質上是皇權與軍政世家、地方豪族共治天下。大一統的環境,更利於軍政世家的崛起和發展,皇族也要與母族、後族聯手與它們對抗。由漢到唐,軍政世家與軍事豪強,頻繁上演皇帝輪流坐的大劇,要到宋才將這種體制終結。
在親歷了西周分封制的制度崩潰後,諸候用以取代分封氐族的郡縣直管制度,就是救命稻草,士人階層也推洐出了大一統,這種家天下模式的理想國。
始皇的功績便是以絕大代價,肯定了它的可行性、優越性及其缺陷,供後人參照;
以及在文字體系尚未完全成熟,諸候體制造成的異化,未進行到將文化割裂之前,將之統一。
只此兩點,始皇帝功在當世,利在千秋,祖龍之說,絕不為過!
回覆列表
當然,長子扶蘇賢明史書已經有記載。扶蘇執政,與民休息的可能性極大。只此一條,就可以息烽火戰事,得民心。
另外,扶蘇是有軍隊支援的背景的,蒙氏代為統領的30萬駐邊秦軍是一支具有強大力量的虎狼之師。
還有一點有爭議的背景,扶蘇極有可能是楚國王女即始皇后的兒子,對平定天下民心極有幫助,能讓始皇帝“順天逆民”的統一思想變成“順天順民”。
無奈天命不在大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文帶李斯,武有蒙毅(蒙田的哥哥),李斯貪權戀位,而蒙毅在關鍵時刻被其他任務調離了崗位,以致於給了趙高可乘之機。
然後歷史是不可能假設的,始皇帝傳位的一步之錯,使大秦600餘年基業毀於一旦,臣相李斯是首當其衝的罪人,為何這樣講呢,趙高、胡亥兩個是有這個膽沒有這個實力的人,而李斯雖被趙高拉了進去,但他是有實力改變歷史的,而為了一己私利,最終放棄了這個權力,以致於最後落得個被二世處死的下場,實為罪有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