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河農民黃強
-
2 # 不夠藍色妖姬
“十有”標準即有技術規程、生產檔案記錄、專業合作組織、技術負責人、基地管理負責人、產品品牌、包裝標識、檢測手段、質量安全追溯制度、農超對接或微機聯網平臺。
建立標準化生產體系,標準化蔬菜田間施肥。建立田間檔案和農業生產投入品的記錄,爭取建設預冷保鮮庫,對蔬菜產品進行預冷保鮮。農藥使用量達到國家可控制標準;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及“三品一標”認證,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推進品牌建立,完善銷售體系。組建產業聯盟,組織新型經營主體有效開展標準化生產。
-
3 # 鄉村徐老三
這裡我分析一下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質量安全問題的產生點,供大家去思考解決的辦法用。
1、 非正常農作物生產的農產品:蕨、食用菌、轉基因農產品、部分野菜等。
2、 複種指數高的地生產的農產品:由於耕地內不停地在種植農作物,人們在種植時會施用農藥化肥,土壤中的農藥化肥還沒有來得及降解,從而累積影響農產品的品質。
3、 農藥不按要求施用:某些農產品生產商為了追求殺蟲效果,在使用時加量超量施用,未在安全期到達後收穫。
4、 農產品生產中無法按農藥要求實施:部分農產品從開花到收穫期短,噴施農藥後也必須馬上收穫,按農藥安全期規定,未到安全期收穫的農產品是不能上市的,可是生產商不會把未到安全期收穫的農產品報廢處理,而是照常上市銷售。
5、 害蟲的耐藥性和抗藥性導致農藥施用量超標:不耐藥和沒有抗藥性的害蟲一般施藥後就會死掉,為有耐藥性和抗藥性的害蟲留下了繁殖的空間,現存的害蟲以耐藥和抗藥的為主,所以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生產商需要加量或者增加藥品種類,所以一般情況下會使用二種或二種以上農藥同時噴施,一種農藥未超量,二種同時使用就超量了,但按單一農藥計算,是按要求使用的。
6、 除草劑的施用和殘留:單獨使用一次除草劑,在自然條件下,可能降解一大部分噴在地表的除草劑,但滲入土壤中,和多次施用的累積,會使土壤中除草劑殘留量增大,影響農產品的品質。有試驗結果顯示,除草劑草甘磷施用六年後,還會對後來的農作物產生影響。
7、 化學藥劑的使用:膨大劑、催熟劑、防腐劑、矮壯素、甜味劑、保鮮劑、保水劑等產品的使用,也是農產品品質影響的一個因子。
8、 其他還有土壤中其他汙染物的影響:重金屬、化學藥劑、電子垃圾、白色汙染、空氣汙染、水汙染等。
知道這些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問題了,大家想想怎麼使農產品更安全,也方便選擇吃上安全放心的農產品。
雖然我已經有了一部分生產真正安全農產品的方法,但人微言輕力薄,無法把我的技術推廣應該到現實中,還有一些技術需要繼續探索和研究,可惜我沒有關係,得不到國家經費的支援,個人工資墊進去也無濟於事,目前只能保證自己吃上放心的農產品
編輯2019.10.9
回覆列表
題主你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是農業生產種植工作當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一定要放在首位,如果出現食品安全事故,大到可以處以刑罰,小到查封你的公司或農作物,禁止銷售。
農產品質量安全就是指農產品的可靠性、使用性和內在價值,包括在生產、貯存、流通和使用過程中形成、殘存的營養、危害及外在特徵因子,既有等級、規格、品質等特性要求,也有對人、環境的危害等級水平的要求。
農產品質量安全,來源於農業的初級產品,即在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的可靠性、使用性和內在價值,包括在生產、貯存、流通和使用過程中形成、殘存的營養、危害及外在特徵因子,既有等級、規格、品質等特性要求,也有對人、環境的危害等級水平的要求。
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製定和釋出的,關於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強制性技術規範。一般是指規定農產品質量要求和衛生條件,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技術規範和要求。
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經國務院批准,農業部從2001年4月啟動“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率先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四個城市進行試點。在試點的基礎上,於2002年7月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著重強調三個方面的推進措施:一是強化生產過程管理,即強化生產基地建設,淨化產地環境,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二是推行市場準入制,即建立檢測制度,推廣速測技術,建立專銷網點,實施標誌管理,推行追溯和承諾制度;三是完善保障體系,即加強法制建設,健全標準體系,完善檢驗檢測體系,加快認證體系建設,加強技術研究與推廣,建立資訊網路,加強宣傳培訓。
CAC標準: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制定的被世界各國普遍認可的食品安全標準。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建立的,其宗旨在於保護消費者健康,促進食品貿易公平開展,協調所有食品標準的制定工作。CAC擁有165個成員國,中國是成員國之一。
例行監測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是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重要措施之一,2001年從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四個試點城市的蔬菜農藥殘留和生豬“瘦肉精”汙染定點監測工作開始實施,進而逐步擴充套件到全國37個城市全年5次的蔬菜農殘、16個城市畜產品汙染和5個城市水產品中藥物汙染定點監測。隨後又開展了符合國際規則和慣例的獸藥及獸藥殘留監控計劃、農藥及農藥殘留監控計劃、飼料及飼養違禁藥物監控計劃、農產品產地環境普查計劃、農業投入品監測計劃、農產品品質普查計劃以及農資打假監控計劃。
對蔬菜實施監測的13種農藥:甲胺磷、甲拌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氧化樂果、毒死蜱、乙醯甲胺磷、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百茵清。
對畜產品實施監測的獸藥:瘦肉精、璜胺間甲氧嘧啶(SMM)、磺胺二甲嘧啶(SM2(2為下標))、磺胺甲惡唑(SMZ)、磺胺二甲氧嘧啶(SDM)、磺胺喹惡啉(SQ)。
瘦肉精:又稱鹽酸克倫特羅,是一種可作興奮劑的藥物。豬食用後在代謝過程中能夠促進蛋白質合成,加速脂肪的轉化和分解,提高豬肉的瘦肉率。“瘦肉精”主要分佈於動物肝臟,肌肉中含量較肝臟低很多。人在食用含有大量“瘦肉精”的豬肉後,會出現心跳過快、心慌、手顫、頭暈、頭痛等神經中樞中毒失控的現象,尤其對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甲亢等患者危險性更大。健康人攝入量超過20毫克就會出現中毒症狀。
三項專項整治:農產品汙染專項整治,是“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實施的重要措施,開始於2002年,重點整治的物件是種植業產品農藥及農藥殘留、畜產品生產過程中違禁藥物濫用和水產品的藥物殘留。
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參照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提出的標準,在一定區域內,規定重點控制十多種對畜牧業生產危害較大和影響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如果規定控制的動物疫病得到控制,即實現了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國家計委、農業部於1998年開始在全國各地建設“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專案,到目前為止已經在海南島、膠東半島、遼東半島、四川盆地和吉林松遼平原5個區域建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專案區建成了完備的動物疫病控制體系、動物防疫監督體系、動物疫情監測體系和動物防疫屏障體系,區域內的疫病防治、檢疫、監督、疫病監測手段和水平達到國家規定標準,並基本達到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規定標準及有關規則。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立法程序:由農業部負責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起草工作從2001年開始啟動,經過2年多的調研,於2003年起草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草稿,在分別徵求了各省(區、市)農口廳局和國務院有關部委的意見後,又經過多輪修改,於2004年初完成了草擬工作,並送請有關部門審議。
無公害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範的要求,經認證合格獲得認證證書並允許使用無公害產品標準的未經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農產品。
綠色食品:綠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商標標誌的無汙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按照特定的生產方式”,是指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按照綠色食品的標準,禁用或限制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新增劑等生產資料及其它有害於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物質,並實施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