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洞庭一葦1188
-
2 # 毛劍傑
魏徵病重時,李世民視疾兩次,並當眾許婚,將長孫皇后嫡出的衡山公主嫁於魏徵之子魏書玉。當時魏徵已經臥床不起,不能謝恩。這一幕君臣相得,甚是讓人動容。
魏徵離世後,李世民親手為魏徵撰寫碑文,除了長孫皇后,這是李世民第二個親撰碑文的人。李世民還將魏徵的畫像置於凌煙閣。然而僅半年之後,李世民又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與魏徵長子魏書玉的婚約,並且一怒之下砸掉了魏徵的墓碑。
史書記載是因為魏徵死前支援太子李承乾,並舉薦了中書侍郎杜正倫和禮部尚書侯君集。然而魏徵死後,李承乾謀反,杜正倫和侯君集都是太子黨,一個被貶,一個被殺。而且,李唐皇室出身關隴軍事貴族集團,而魏徵卻推薦個山東庶族出身的中書侍郎,李世民肯定不是太高興的。
更何況兩人謀反,折讓李世民懷疑魏徵也是太子黨,也參與了結黨營私,於是一怒之下砸碑悔婚。皇權政治下,不管是骨肉血親還是臣子百姓都不能威脅到皇權。尤其是李世民這樣本來皇位就是透過血腥殺戮奪來的。
不過,後來,李世民征討高麗失敗,想起魏徵生前勸諫他不要對高句麗用兵,既悔且愧,又從新立魏徵碑,讓魏徵的兒子承襲爵位。當然,公主下嫁那是沒有了,轉而嫁給了長孫家。
-
3 # 求圓4
李世民和魏徵君臣的關係,堪為歷史上的典範,一個是虛懷若谷、善於納諫的明君,一個是剛正不阿、敢於大膽勸諫的諍臣,雙方的默契配合,共同創立的貞觀之治。
當然由於魏徵的過早離世,唐太宗李世民身邊失去的一面經常能夠照出自己缺點和錯誤的鏡子,難免在施政過程中產生一些錯誤,而不能得到及時的糾正,再加上魏徵推薦過了官員如侯軍集等的嚴重問題,使唐太宗李世民一時產生對魏徵的錯誤誤解,對魏徵採取了不該採取的行為。徵戈高句麗損兵折將後,李世民恍然醒悟,後悔自己錯怪了魏徵。
綜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對魏徵的行為是由於誤解造成的,李世民在經歷一番血的教訓後,經過深刻的反思,魏徵的形象在他的心目中又高大了起來,也就不會恨魏徵了。
回覆列表
唐太宗並不恨魏徵,相反,他很倚重魏徵,這從他多次聽從魏徵的建議就可以看出來。正是由於唐太宗和魏徵的互動,才造就了他們千古一帝與千古一相的地位。
唐太宗推倒魏徵的墓碑的原因是懷疑魏徵有因私營黨的嫌疑。
魏徵在死之前曾經向唐太宗秘密推薦當時的中書侍郎杜正倫和吏部尚書侯君集,說他們有當宰相才能。可是在魏徵死後,杜正倫因為犯罪被罷免,侯君集因煽動太子李承乾謀反而被斬首。李世民開始就懷疑魏徵這位他認為很老實的人在朝廷有結黨營私的嫌疑。一氣之下,竟然親自砸掉了魏徵的墓碑。
貞觀十八年,不聽勸諫、一意孤行的唐太宗在攻打高麗受挫後,不由得發出了“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的長嘆,立即“命馳驛祀徵以少牢,復立所制碑,召其妻子詣行在,勞賜之”。人,總是在受到挫折後,才明白“忠言逆耳利於行”的真諦,皇帝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