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sMillion

    為什麼有甚深禪定,心就能得大自在呢?禪定也叫作制心一處,而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外道能制心一處,阿羅漢辟支佛也能制心一處,諸大菩薩能制心一處,諸佛更能制心一處,都能使心得自在,都能相應的隨心所欲,都能成就相應的事業。但是由於禪定深淺程度不同,智慧不同,心量不同,心的自在程度就不同,成就的事業就有所不同。一般人對禪定的理解是,定是一種束縛,是一種約束,束縛身體頭腳四肢,約束心靈自在遐想。可是如果身體不受束縛,四處遊蕩,力量四處分散,就不會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去變化和改變一切法;如果心靈不受約束,任意遐想八方分散,就沒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去指揮和創造一切法。這樣身心就會永遠受環境的約束,就不自在了,更何況大自在。在修定的最初階段,身體是受到了束縛,心靈也受到了約束,可是隨著禪定的逐漸深入,身體上的四大發生變化,氣血通暢,就會感覺很舒服,不再受地水火風四大的約束,而越來越輕安和自在;同時心靈也不再受色身和境界的束縛,而越來越恬淡和快樂,也越來越自在,越來越有力量。得自在和解脫的心是哪個呢?最開始是六識心,五識不受身體內外五塵境的束縛而感覺苦痛,意識不受法塵的約束而感覺煩惱。逐漸意根不受色身內外境的束縛,也不隨意攀緣塵境,漸漸集中於一處,力量集中,心力增強。那麼這時候意根想要什麼境界,什麼境界就會現前,如來藏隨祂護持祂,意根就會利用六識和如來藏改變一切法,變化一切世間。但是禪定越深,六識的功能作用越小,最後可以不用六識,意根帶著如來藏隨意天上地下,十世古今任意遨遊,不受任何約束,得到了大自在,這就是解脫。所以解脫一絲一毫都離不開禪定,也離不開大智慧。最初也是離不開戒律。雖然說戒律一開始能約束身心,讓身心不像從前一樣的自在隨心所欲,但那樣的自在隨心所欲就是不自在,能造作惡業,感召苦報。一旦身心習慣於戒律,不再造作惡業,身心就不會感到戒律的約束,而隨時隨地感到自在,不會感覺到戒律的存在和約束。就像最初制定的交通規則是左側通行,眾生任性慣了,左右中間隨意走,不願意靠左側通行,這時候是感覺交通規則的約束不自在的。等到習慣於交通規則以後,自然而然的就左側通行,絲毫感覺不到約束,這時候才是真正的自在,並且能保障通行安全。從前不守交通規則的所謂自在其實是不自在的,不能保障人身安全。對於一切法則,不習慣的時候就覺得是一種約束,習慣了就會感到自在了,沒有約束感。修行是讓眾生具有好的習慣善的習慣,以改變過去壞習慣和惡習慣。好習慣善習慣是一種解脫,壞習慣惡習慣是束縛和不解脫,能遭受苦果。有些人不願意受五戒,更不願意受菩薩戒,害怕戒律的束縛。可是佛陀說戒律能帶給眾生解脫,叫作別解脫戒,守一條戒,於此戒就自在,少造一種惡業,身心就得到一種解脫。習慣於守戒,就不會感覺到有戒律的存在和制約,也沒有守戒的思想觀念,這就於戒自在了,能隨心所欲而不逾矩。諸佛菩薩久遠長劫的守戒,早已經不受戒律的約束了,所以諸佛菩薩們都不守戒,也不犯戒。佛是無戒者,所以是最大的自在解脫者。凡夫必須經過受戒和守戒的修行階段,一旦習慣於戒律,也就不再受戒律的束縛而如諸佛菩薩一樣自在解脫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裝Zorin OS的Star Labs Linux筆記本的配置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