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的嘛旅途

    這句話的意思是:福和禍不是憑空產生,都是人自找的。語出宋代道教佚名所作的《太上感應篇》,據傳是太上(指道祖)說法開示,度化十方,普濟群生的著作。其中心思想是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感應篇》實非一時一人所著,而是彙集了中華傳統‘道’文化的“承、負”思想、“善、惡”觀念和“因果、報應”教義不斷演化而成的。該書中的承負觀念,雖然與佛教因果報應有些相似,但又與佛教觀念有一定的不同。佛教認為因果通前世、今世、後世三世,該書則更強調現世與人對環境的蝴蝶效應,作惡有過的最直接後果就是肉體的消亡。修身保生是道教的哲學,現世生命形式的存在是根本,要更加重視現世,更加珍惜現實存在的生命。擴充套件資料《太上感應篇》為道教經典,內容主要是勸人遵守道德規範,時刻止惡修善自利利他。本書特別強調承負法則,道經中系統的提出承負論的觀點,是在東漢的《太平經》中。行善積德福庇子孫,作惡受罰殃及子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它提倡“積德累功,慈心於物”, 強調“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則體現了儒家倫理。在儒家學說中,尤其強調五倫綱常,認為君臣、父子、夫婦的等級界限分明,而在《太上感應篇》中亦以“擾亂國政”,“違逆上命”、“用妻妾語”、“違父母訓”、“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事,不敬其夫”作為惡行的準則。道教所講的“善、惡”觀念及“報、應”教義,源於殷時的“天人合一”思想。當時的人們就相信天神的意志是不可違的,它既能降福於人,也能降禍於人。只有做到尊天敬祖、行仁盡孝、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能得到神靈的眷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湯斷食法的做法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