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解於問。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精彩的提問是誘發學生思維的發動機,能開啟學生的大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師生情感的交流,最佳化課堂教學。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學生讀書,往往一讀而過,不留“痕跡”,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讀書不會生疑則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因而他們不能正確理解文章的真諦,體會不到文章的“妙處”,“長進”也就不大。在教學中,教師透過提問來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否提出高質量的問題,並達到預期目的,是評價一名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標準之一。 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的提問不注重藝術性,過於簡單。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類的提問,表面上營造了熱烈的氣氛,實質上流於形式,華而不實,有損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有的教師提問超出學生知識範圍,問題過難,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熱情和信心;有的教師不善於瞭解學生的思維過程而適當引導,學生思維水平難以提高。課堂提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藝術,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的藝術性,把握提問的“度”和時機、物件,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效能。那麼,怎樣最佳化課堂提問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呢? 一、課堂提問的問題需要進行精心設計 課堂提問的問題需要教師在備課時進行精心設計,問題設計要巧妙合理,構思巧妙的問題能夠啟用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從而獲得知識。反之,則會使學生厭煩。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力求精當,“精”指的是精煉扼要、言簡意賅,“當”指的是得當,所提問題要恰是重點、難點;還要富於思考,即緊扣教材,突出重點、難點,並有一定的思考價值,使學生理解詞句豐富而深刻的含義及其作用;同時,所提問題還要緊隨所學關鍵內容,緊扣主題,以點帶面,對課程的主要內容進行充分概括。問題的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應服從總的教學任務,教師在備課時應進行充分的準備,做到適時適度,靈活多樣。 二、熱情鼓勵,提供線索,引發學生思維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如果總是處於一種興奮的、愉快的狀態,他的思維就會有超常的發揮,他接受外面訊號的速度就會非常快捷。這就是說,作為一個教師,課堂上必須注意營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讓學生時刻處於一種輕鬆自如的情緒中,那麼無論是記憶,還是思維,都會得到最好的發揮。當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師所提的某一個問題疑惑不解時,教師應適時點撥、解惑;當學生對某一個問題考慮成熟,苦於無法表達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整理思路,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從而激勵學生感奮起來,活躍課堂氣氛,主動探求知識,而不是由教師雙手給學生奉送真理。 三、捕捉資訊,延伸疏導,拓展學生思維 蘇聯教育家達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種問題情境進行教學的方法,主張把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積極思維結合起來,主動探求知識,設計了“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積極獨立活動——教師把學生引入下一個新問題”的教學模式。這種問題情境就是解決問題的背景。創設問題情境能是使學生產生疑問,渴望從事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教育實踐證明,這是激發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有效的教學在於形成一種使學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確定的問題情境,在矛盾、疑惑、驚訝中引起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產生學習的願望和意向。為使學生能順利的回答問題,教師要提供學生必要的智力背景,亦情景,給學生創造一定的作答條件。或做知識鋪墊;或啟迪學生根據已知的去開拓未知的;或進行示範講解,教師“舉一”,令學生“反三”,實現學習的遷移。這樣給學生一個“支點”,讓他們用“槓桿”把“地球翻轉過來”。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智力背景,是創設問題情境的重要內容,也給教師和學生髮揮創造性提供了廣闊天地。 四、積極評價,觀點明確,提高學生思維 教師教學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引導學生對“深奧”之處的理解,對知識的挖掘,所以提問要突出重點,就是要將問題集中在那些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問在最需要、最值得問的地方,以突出重點,巧克難點,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適當選取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引導學生縱橫聯想所學知識,尋找多種解題途徑,從而深入地理解知識,準確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導善控,除了要引導學生以外,還應適當點撥,激發學生思維,使學生踴躍回答問題。利用學生主動性的提問,讓學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跳一跳”,並把果子“摘下來”。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必須嚴格把關,既要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又不要使學生的發言漫無邊際、正誤不分。因此,課堂上老師要審時度勢,及時、積極地評價學生的回答,明確觀點,從而最佳化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回答正確的,其原有的認知結構就會得到肯定和強化;回答錯誤的或不全面的也給予及時調整、糾正,改變原有欠缺的認知結構。 五、課堂提問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教師要儘可能多站在學生的旁邊和中間,而不是站在他們的對面,要讓學生自然地把教師當作交流的夥伴;注意自己的表情,語氣和手勢,要注意傾聽,糾正補充,但還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適時適度地評價要以鼓勵為主。正如一位教育家說過的“鼓勵對人類而言,猶如Sunny一樣,沒有Sunny就難以生存。”同時教師的提問要儘量避免使學生感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教師可超前性追問或再次遞進提問,讓學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給每個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品嚐成功的喜悅,營造寬鬆和諧的氛圍,讓每個學生有話想說,有話能說,有話盡說。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種經常使用的教學手段和形式,是教師與學生之間資訊的雙向交流。加強課堂提問的藝術性十分重要。如果能夠在教學中科學地設計並進行課堂提問,就可及時喚起學生的注意,創造積極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最佳化課堂結構,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展示教師的教學藝術,顯示教師的教學魅力。
常言道: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解於問。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精彩的提問是誘發學生思維的發動機,能開啟學生的大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師生情感的交流,最佳化課堂教學。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學生讀書,往往一讀而過,不留“痕跡”,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讀書不會生疑則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因而他們不能正確理解文章的真諦,體會不到文章的“妙處”,“長進”也就不大。在教學中,教師透過提問來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否提出高質量的問題,並達到預期目的,是評價一名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標準之一。 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的提問不注重藝術性,過於簡單。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類的提問,表面上營造了熱烈的氣氛,實質上流於形式,華而不實,有損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有的教師提問超出學生知識範圍,問題過難,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熱情和信心;有的教師不善於瞭解學生的思維過程而適當引導,學生思維水平難以提高。課堂提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藝術,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的藝術性,把握提問的“度”和時機、物件,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效能。那麼,怎樣最佳化課堂提問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呢? 一、課堂提問的問題需要進行精心設計 課堂提問的問題需要教師在備課時進行精心設計,問題設計要巧妙合理,構思巧妙的問題能夠啟用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從而獲得知識。反之,則會使學生厭煩。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力求精當,“精”指的是精煉扼要、言簡意賅,“當”指的是得當,所提問題要恰是重點、難點;還要富於思考,即緊扣教材,突出重點、難點,並有一定的思考價值,使學生理解詞句豐富而深刻的含義及其作用;同時,所提問題還要緊隨所學關鍵內容,緊扣主題,以點帶面,對課程的主要內容進行充分概括。問題的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應服從總的教學任務,教師在備課時應進行充分的準備,做到適時適度,靈活多樣。 二、熱情鼓勵,提供線索,引發學生思維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如果總是處於一種興奮的、愉快的狀態,他的思維就會有超常的發揮,他接受外面訊號的速度就會非常快捷。這就是說,作為一個教師,課堂上必須注意營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讓學生時刻處於一種輕鬆自如的情緒中,那麼無論是記憶,還是思維,都會得到最好的發揮。當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師所提的某一個問題疑惑不解時,教師應適時點撥、解惑;當學生對某一個問題考慮成熟,苦於無法表達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整理思路,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從而激勵學生感奮起來,活躍課堂氣氛,主動探求知識,而不是由教師雙手給學生奉送真理。 三、捕捉資訊,延伸疏導,拓展學生思維 蘇聯教育家達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種問題情境進行教學的方法,主張把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積極思維結合起來,主動探求知識,設計了“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積極獨立活動——教師把學生引入下一個新問題”的教學模式。這種問題情境就是解決問題的背景。創設問題情境能是使學生產生疑問,渴望從事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教育實踐證明,這是激發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有效的教學在於形成一種使學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確定的問題情境,在矛盾、疑惑、驚訝中引起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產生學習的願望和意向。為使學生能順利的回答問題,教師要提供學生必要的智力背景,亦情景,給學生創造一定的作答條件。或做知識鋪墊;或啟迪學生根據已知的去開拓未知的;或進行示範講解,教師“舉一”,令學生“反三”,實現學習的遷移。這樣給學生一個“支點”,讓他們用“槓桿”把“地球翻轉過來”。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智力背景,是創設問題情境的重要內容,也給教師和學生髮揮創造性提供了廣闊天地。 四、積極評價,觀點明確,提高學生思維 教師教學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引導學生對“深奧”之處的理解,對知識的挖掘,所以提問要突出重點,就是要將問題集中在那些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問在最需要、最值得問的地方,以突出重點,巧克難點,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適當選取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引導學生縱橫聯想所學知識,尋找多種解題途徑,從而深入地理解知識,準確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導善控,除了要引導學生以外,還應適當點撥,激發學生思維,使學生踴躍回答問題。利用學生主動性的提問,讓學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跳一跳”,並把果子“摘下來”。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必須嚴格把關,既要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又不要使學生的發言漫無邊際、正誤不分。因此,課堂上老師要審時度勢,及時、積極地評價學生的回答,明確觀點,從而最佳化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回答正確的,其原有的認知結構就會得到肯定和強化;回答錯誤的或不全面的也給予及時調整、糾正,改變原有欠缺的認知結構。 五、課堂提問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教師要儘可能多站在學生的旁邊和中間,而不是站在他們的對面,要讓學生自然地把教師當作交流的夥伴;注意自己的表情,語氣和手勢,要注意傾聽,糾正補充,但還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適時適度地評價要以鼓勵為主。正如一位教育家說過的“鼓勵對人類而言,猶如Sunny一樣,沒有Sunny就難以生存。”同時教師的提問要儘量避免使學生感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教師可超前性追問或再次遞進提問,讓學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給每個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品嚐成功的喜悅,營造寬鬆和諧的氛圍,讓每個學生有話想說,有話能說,有話盡說。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種經常使用的教學手段和形式,是教師與學生之間資訊的雙向交流。加強課堂提問的藝術性十分重要。如果能夠在教學中科學地設計並進行課堂提問,就可及時喚起學生的注意,創造積極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最佳化課堂結構,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展示教師的教學藝術,顯示教師的教學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