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致敬小布
-
2 # 小呆歷史觀
八王之亂後,晉王室衣冠南渡,本當痛定思痛,休養生息,韜光養晦。卻反而自亂陣腳,先是有王敦之亂,接著是蘇峻,祖約謀反,郭默之亂。
那麼東晉初年為何內亂頻繁呢?事實上,政治機構混亂,勢力混雜,才是東晉初年內亂頻繁的根本原因。
當時東晉政壇有幾股勢力:東晉皇室,南渡士族,喬遷的流民帥,南方士族,南方寒族武將。幾股勢力盤根錯節,造成了東晉初年權利集團鬥爭不斷,引起了後來一系列的政治鬥爭。
衣冠南遷前後,江東主要矛盾是官府與流民的矛盾、南北地域矛盾,釀成了一波混戰。流民起義從西晉末年延續至東晉,如荊州張昌石冰起義、雍州王如起義、湘州杜弢起義。
南方官僚或士族反對北方勢力,也發起叛亂,如廣陵陳敏之亂,江州刺史華軼反對司馬睿,荊州杜曾之亂。三定江南的功臣周玘對北人越來越不滿,臨死前鼓動兒子周勰反晉,周勰遵從父命發起了叛亂。
經過一番激烈的鬥爭,東晉政權終於平定了流民起義和江東士族的叛亂,暫時在南方站穩了腳跟。北方士族掌管朝政,王導任丞相主中央,王敦掌荊州,琅琊王氏權勢熏天,與司馬皇室“共天下”。南方士族在混戰中遭受打壓,反對派義興周氏一敗塗地。
不過畢竟要在南方地盤生存,東晉朝廷還得緩和和南方士族的矛盾。他們扶植了相對親晉的顧、陸、朱、張士族;此外王導定僑寄法,在南方士族勢力較弱的地區,設立僑州、僑郡、僑縣,安置北方逃來計程車族和民眾,儘量避免與南方士族衝突。在王導努力下南北矛盾緩和了,南方士族自此成為了北方士族的附庸。
北方流民帥和南方寒族武將崛起,他們和外任的北方士族等割據一方,成為實力雄厚的地方勢力。五股勢力在政治舞臺爭奪廝殺,外在體現是中央與地方之爭,這一矛盾取代了南北矛盾、官民矛盾,成為了東晉內部的主要矛盾。
東晉初期政治風起雲湧,內鬥不亂,北方士族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司馬皇室在王敦第一次叛亂時顏面掃地,又在庾亮執政期間再受重大打擊,成為了北方士族的傀儡,直到司馬道子和司馬元顯時期方有所復甦。
北方流民帥在祖逖時期達到巔峰,隨著蘇峻和祖約之亂失敗,也退出了政治舞臺。南方士族在衣冠南渡前後的動盪中被鎮壓,在王敦第二次叛亂失敗再受鎮壓,徹底淪落為北方士族的附庸,直到劉裕時期,沈氏為代表的江東大族方才復甦。
總而言之:東晉初年,由於東晉皇室權利不穩,依靠北方士族,南渡後與南方士族矛盾不斷,加之政權結構的混亂,權利脆弱的平衡,導致了東晉初年內亂不止。
-
3 # 北漂一族粥粥
首先我們先了解了解東晉,在探究更深層次的問題。
東晉(317年-420年),是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後建立起來的政權,建都洛陽的西晉覆亡,史稱東晉, 東晉是門閥士族政治,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並存,這一歷史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東晉時代,也曾經內部四分五裂。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 八王之亂後,晉王室衣冠南渡本來就消耗了王朝的體力。卻不修養身心,穩定穩定。卻反而自亂陣腳,接二連三的搞出內亂。先是有王敦之亂,接著是蘇峻,祖約謀反,郭默之亂。大亂小亂接連不斷。
那麼東晉初年為何內亂頻繁呢?
事實上,政治機構混亂,勢力混雜,才是東晉初年內亂頻繁的根本原因。
當時東晉政壇有幾股勢力:東晉皇室,南渡士族,喬遷的流民帥,南方士族,南方寒族武將。幾股勢力錯亂複雜造成了東晉初年權利集團鬥爭不斷,因此後來引起了後來一系列的政治鬥爭。
衣冠南遷前後,江東主要矛盾是官府與流民的矛盾、南北地域矛盾。流民起義從西晉末年延續至東晉,如荊州張昌石冰起義、雍州王如起義、湘州杜弢起義。引起了大批混戰。
南方官僚或士族反對北方勢力,也發起叛亂,如廣陵陳敏之亂,江州刺史華軼反對司馬睿,荊州杜曾之亂。三定江南的功臣周玘也是參與其中的,臨死前鼓動兒子周勰反晉,周勰遵從父命的遺願發起了叛亂。
經過一番激烈的鬥爭,東晉政權終於平定了流民起義和江東士族的叛亂,暫時在南方穩住了腳步。北方士族同樣的掌管朝政,王導任丞相主中央,王敦掌荊州,琅琊王氏權勢熏天,與司馬皇室“共天下”。南方士族在混戰中遭受打壓,特別是反對派義興周氏輸的一塌糊塗。
不過畢竟要在南方地盤扎跟,東晉朝廷還得緩和和南方士族的矛盾避免又發一次戰爭。他們是一定要扶持自己的親信的。有助於自己時刻觀察形勢。所以扶植了相對親晉的顧、陸、朱、張士族;此外王導定僑寄法,在南方士族勢力較弱的地區,設立僑州、僑郡、僑縣,安置北方逃來計程車族和民眾,儘量避免與南方士族發生衝突。在努力下南北矛盾緩和了,南方士族自此成為了北方士族的附庸。
北方流民帥和南方寒族武將崛起,他們和外任的北方士族等割據一方,成為實力雄厚的地方勢力。五股勢力在政治舞臺爭奪廝殺, 也是導致內亂的因素。 中央與地方之爭,這一矛盾取代了南北矛盾、官民矛盾,成為了東晉內部的主要矛盾。
東晉最終北方士族成為了勝利者。司馬皇室在王敦第一次叛亂時顏面掃地,又在庾亮執政期間再受重大打擊,自身實力也不如過去,成為了北方士族的傀儡。直到司馬道子和司馬元顯時期方有所好轉。
北方流民帥在祖逖時期達到巔峰,隨著蘇峻和祖約之亂失敗,也退出了政治舞臺。南方士族在衣冠南渡前後的動盪中被鎮壓,在王敦第二次叛亂失敗再受鎮壓,徹底淪落為北方士族的附庸,直到劉裕時期,沈氏為代表的江東大族方才復甦。
總而言之:東晉初年,由於東晉皇室權利不穩,依靠北方士族,南渡後與南方士族矛盾不斷,加之政權結構的混亂,權利脆弱的平衡,導致了東晉初年內亂不止。
回覆列表
因為東晉初期有五股勢力爭奪最高權力,政治鬥爭激烈險惡!隨著蘇峻祖約之亂平定,東晉方才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
西晉末年到東晉初期,盤踞江東的勢力有五股:
北方勢力:
1、司馬皇室。
司馬睿在北方士族扶植下上臺,建立了東晉王朝。東晉皇帝實為傀儡,東晉初期形成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
司馬皇室依賴於北方士族,為了恢復權勢,也時常採取措施制約北方士族。例如晉元帝司馬睿任用刁協劉隗戴淵,實行刻碎之政,意圖制約豪強。晉明帝則扶植了同是北方士族的庾亮,制衡王導,提高皇權。
司馬皇室與南方士族的關係更差。其一、司馬皇室南渡侵佔了南方地盤,引起南方士族不滿。其二、司馬皇族想壓制士族,提高皇權,又引起了南北士族共同反彈。
2、北方士族
北方士族的領袖琅琊王氏的王導王敦、潁川庾氏的庾亮庾冰庾翼,還有太原溫氏的溫嶠、高平郗氏的郗鑑、汝南周氏的周顗等。
北方士族扶植司馬皇室,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正統地位,把持朝政。他們與司馬皇室相互依附,又相互猜忌。
當司馬皇室想遏制士族,北方士族將會實行反制,例如晉元帝刻碎之政,引起了王敦第一次叛亂。而北方士族除了周顗抗議而死外,其餘均極其漠然。
南渡初期,北方士族與南方士族、南方寒族武人之間有尖銳矛盾,南北爭奪激烈。王導執政期間,採取僑寄法等,逐漸緩和了南北矛盾。
3、北方僑遷的流民帥
晉室南遷後,留在北方地區的漢族豪族構建塢堡招募流民以自保,蓄養私兵,稱為流民帥。
流民帥此後也率眾南遷,由於他們來得晚,功勞小,進不了最高統治圈;不過他們掌有私兵,包括流民、家眾和部曲,割據邊境一方,勢力大,又作戰勇敢,對東晉政局的政壇有很大影響,如祖逖、祖約和蘇峻(郗鑑也是流民帥出身)。
流民帥有熱衷於北伐的(如祖逖),也有藉機奪權的(如祖約、蘇峻),北方各士族或者司馬皇室想拉攏招撫流民帥,引為己用。
南方勢力
4、南方士族(江東大族)
南方士族有傳統大族,如會稽四姓虞、魏、孔、謝,吳郡四姓“顧、陸、朱、張”,還有義興周氏和吳興沈氏等後期崛起計程車族。
衣冠南渡初期,他們不滿遷入的東晉政權,或者冷眼旁觀,或者武裝反對。不過隨著南方的武裝叛亂以失敗告終,他們逐漸認清了現實。另一面,王導採取僑寄法等,照顧了南方士族的利益,緩和了南北矛盾。
5、南方寒族武將
南方寒族武將,以陶侃、周訪和甘卓為首,他們得到南方士族支援,借內亂崛起,鎮壓流民起義或江東叛亂,立下赫赫戰功,手握兵權,對政壇影響很大。不過他們缺少家世根基,在武將本人去世後,家族隨之衰落。